APP下载

校园文化对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构的作用探析

2021-12-12蔡林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7期
关键词:政体高校学生校园文化

蔡林明

[摘           要]  当下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对高校学生思想观念与行为意识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促使校园文化对高素质人才培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应当积极促进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行动,明晰思政体系建设要求,辨识文化与思政建设内容,建立规范化、合理化的课程思政体系,突出院校文化实践特点,进而为实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关    键   词]  校园文化;高校思政体系;建设应用;创新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7-0152-02

《關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应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全面地推进高校思政体系建设。因此深化高校文化建设,优化完善课程思政体系已然成为实现科学化、合理化、长远化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一、现阶段高校课程思政体系的运行现状

(一)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我国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在跨区域经贸活动日益频繁趋势下,多元文化思想结构以及情感表达方式通过不同信息传递方式进入我国社会当中,并与之不断相互交融。在此影响下,高校思政教育建设发生了重大转变,以学生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进一步突出了高校学生在行为、思想、辨别等方面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教育学习,增加了学生展现自我、改善价值观念的行动潜力。

(二)高校课程思政体系的实践特征

其一,思政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要的是将人生观、价值观、认知观等各类理念意识、价值类型以及认知方式,以科学化的方式重新进行排序,逐步实现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对接,形成思想引导与实践操作相互结合的教育活动模式。

其二,着力践行科学育人、规范育人的实践观点,进一步提升了思想教育对加强高校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扩大了教学实践的比例与份额。在实践中增加思想教育的占比,整合现行思政教育资源,让教师及学生在思政学习过程中明白培养综合型技术人才的根本在于,从思想和意识上能够端正学习态度,正视学科内涵,牢记学习知识、建设社会服务大众的本质目的[1]。

二、校园文化对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构的作用

(一)以人为本建设新时代新活力的校园文化

以人为本的实践理念,同时也是未来高校思政建设所遵循的重要行动指南。特别是在学科设置、见习实践、岗位就业、提高应对能力建设等方面,逐步形成以高校学生自主创新力、研发力以及行动力为主导的思想教育理念。实现学术探讨、日常生活、思想观念等元素自由化,尊重并保障高校学生展示自我、维护个性,鼓励并引导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学科学习与探索钻研活动当中,促使其能够持久保持乐观、积极、开朗、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从而形成符合当代高校学生特有创新意识及活力的校园文化。

(二)以文化为手段渗透高校思政体系运行模式

开展文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各环节的政治站位。其侧重点在于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新颖、认知性强、影响力广等优势,对思政体系建设产生影响,使其改变原有的发展方向及行动措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入每一项高校教育活动中。此外,从思想上逐步加强高校生对科学规划与专业学习的培养,使得高校学生能够在未来复杂的工作生活环境下,独立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科研能力在优秀文化的倡导下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三)以校园文化为基础搭建拓展思政体系建设平台

组织多形式、多类型的校园主题文化活动,充分反映当代高校学生思想意识现状以及思政体系运行实际状况。通过主题演讲、主题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形式,让参与者观看了解现实中高校生的思想动态、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水平,同时把院校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向与会者进行全方位展示,对学校历史沿革与现实建设进程进行诠释。以此为前提,透过独立的思想视角,不断地深入了解,让每一位成员能够熟悉院校的成长建设历史与光荣传统,使其在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得到进一步熏陶,促使自身思想观念、个人情感得到深化[2]。

三、目前开展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陈旧的思政理念不具备科学性

传统以学科成绩、课程学分为主导的教学目的,使得学生对自身思想意识的认知与学习受到了限制,教师思政教育的主导方向产生了偏移。目前高校学生毕业学习所采用的主要以学分制为主,但是在部分院校中过分强调了分数在整个高校学习期间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盲目追求学科分数,教师则为了完成教学指标,将教育内容分配比重放到了专业知识的授课中,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关注度不高。短时间内可以完成既定的教育任务,但是长此以往逐渐形成了急功近利、追求利益的不良价值观,而文化的引导效益受到了压制。

(二)单一、固化的组织形式未突出建设中心思想

理论思想未能在实际思政教育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部分教育主题多体现在表层,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于以下两方面:首先,体现在思想观念不能够与时俱进,致使开展高校思政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传统思政实践理念占据主导位置,不符合当下快节奏、高质量、专业化的教育培养观念。其次,建设资源统筹分配不科学,使得在落实构建思政体系期间,降低了对工作的投入标准,使得思政体系规范成效大打折扣。

(三)教师及学生的思想认知片面性尤为突出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主要是为正确认识到思政教育对于高素质人才训练学习的重要意义,而在课堂实践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以课堂为主阵地,将思想教育与文化传播设定在有限的空间内,学生则根据既定的教学方案按步骤进行具体操作,高校学生活跃的思想、浓郁的学术氛围受到较大限制。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进入高校学习阶段,思想认知与行事风格在通过长期系统教育前提下,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不会因外部因素的干扰发生大的改变。再者,主观意识上,高校学生容易受到外来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在部分激进思想文化的侵蚀下,产生思想扭曲、狭隘价值观的风险逐步攀升。

四、新时期构建完善高校课程思政体系的主要措施

(一)明确思政体系建设的主旨要求

第一,倡导推行新教育观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教育观念,积极开展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建设,以推广校园文化为手段,建设高水准、高效益的课堂思政实践体系。将其主导方向建立在以培养高素养、高品质的高等院校毕业人才为根本,把价值观念、专业技能以及应用操作三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着力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保留原有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期院校建设实际以及未来规划方向,将文化建设的主题放在激发高校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造力、推进先进文化拓展应用的方向上。创新思政体系建设形式,调整内部运行机构,促进各环节紧密连接。

(二)规范并制定思政体系建设目标及内容

积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建设思政体系的原动力。以爱国、爱社会、精专业、新思路为建设主路线。加强高校生道德品质、专业素养、法治建设以及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其重点在于以校园文化为起点,逐步贯彻融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不断提高教师及高校生对“诚信、友善”等精神元素的追求,进一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深度融合,把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修养,利用校园文化进行宣传与推广,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髓[3]。

(三)科學设置并完善思政体系建设方案

首先,在专业学科设置上,逐步增加对思想教育的比例份额。在确保高校学生获得充足学科知识资源的前提下,确保高校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学科知识在个人成长、行业进步、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重点突出理论与实用价值,逐渐增强专业文化“价值引领”的效益。其次,在教学体系规划上,重点突出校园文化与课程思政体系二者相辅相成。不断完善优化原有思政体系运行,加强专业化教材的引进,完成对科学思政教学计划的设计与执行,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重点提高对价值等思想元素的理解与领悟能力,同时拓展校外课程思政教师资源。最后,加强对文化创新、思政体系运行的创新。依据当前社会发展趋势,立足于育人、教人为本,吸收并引入先进文化,不断更新校园文化思想内涵。打破以课堂为主的实施限制,充分利用网络等在内的信息化技术实现对思政体系建设思路的创新,同时拓宽优秀文化的传播途径[4]。

综上,高校教育应结合院校未来发展实际需要,充分创新校园文化,坚定自身思想信念,理清构建思政体系思路,着力践行建立科学思政体系,进而为培养当代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充分的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1]卓越.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途径[J].文学教育(中),2019(4):150-151.

[2]王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22(6):53-55.

[3]李梦楠.高校特色课程思政体系实践路径的探索[J].求学,2020(19):8-9.

[4]仝江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51-52.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政体高校学生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亚里士多德理想政体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浅析英美法政体的异同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近代中国的两种自由概念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