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12刘飘易志帅谭丹凤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7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思政育人

刘飘 易志帅 谭丹凤

[摘           要]  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要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提升教师思政能力、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营造思政育人氛围、确立思政考核模式、强化思政教育反思,将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构建课堂育人新体系,实现课程思政新担当,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

[关    键   词]  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7-0022-02

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明确课程思政目标

按照新时期高校“三全育人”的新要求,将传统的三维教学目标拓展为“知识 + 能力 + 素质 + 德育”四维教学目标,构建“思政微元素 + 职业微素养 + 技能微行为”三微一体的育人框架[1]。深度挖掘课堂中可能存在的思政元素,相对应地制订课堂标准和教学大纲以及教案等在内的课程思政一整套教学文件。对会计专业的特点进行准确定位与把握,将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纳入财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满足国家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会计知识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对会计岗位的认知在思想上有一定提高。结合会计课堂的教学特征,采用课前进行引导、课中进行详细讲解、课后进行分享等多样化的形式,达到将思政元素从各方面渗透到课堂中的目标。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中的相关思政元素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来实现德育与教学相统一,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改进。

二、创立交流合作平台,提升教师思政教学能力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第一责任人。首先,教育管理者要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平台进行学习与交流。通过各种平台,让教师可以向相关专家进行请教和学习交流,相同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之间可以建立相互交流的机制,专业课教师还可以与思政教师相互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专业课程的问题,形成“内部互动、外部渗透,请进来、走出去”多维立体化的交流方式,加强对教师个人的德育以及政治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高校教师应当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承担起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其次,作为教育者,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觉悟意识,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对教学边界进行拓宽,从不同角度发现课堂中的思政要素,使会计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相互融合,做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积极响应并参加有关课程思政的培训,根据教材的专业知识,对授课内容进行重新建构、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增强自身的思政能力。在财务会计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关键[3]。

三、做好课堂顶层设计,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在对专业课程思政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来对课程大纲进行制定,对课程思政的相关资源进行详细分析,优化授课内容,使教书育人更加常态化,让受教育者得到理想的教育[4]。如在会计实务课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该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对业务进行准确的核算,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开展工作,对工作更加严谨、认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5]。学校层面需要加强对相关方面的管理,制定“课程思政”相关文件,采取对教师定期进行“课程思政”培训、举办相关教学比赛、定期进行听课、思政课教师定点帮扶等方式来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四、優化创新教学手段,营造思政育人氛围

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以教定学、以本为本、目标单一、教法单一、学法单一等弊端。以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为契机,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课堂教学,实现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自学和章节测试,同时教师可以在网上进行答疑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也可以采取课堂讨论式、移动互联网传播式和生产基地现场体验式等教学手段,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并肩齐驱,引导学生分析课堂中的思政德育元素,使被动式教学转变成主动化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使课堂育人这一主渠道得到强化[6]。把握课程思政的三个课堂,强化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使课堂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相互融会贯通,在无形中实现育人目标。

传道主靠第一课堂:课堂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培育人格的主要阵地,将思政教育与课堂相结合是十分有必要的,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能学到专业的知识,而且能学到做人的道理。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实现个人抱负与国家繁荣昌盛紧密结合,牢记“国家兴亡,我有责任”。

体验进入第二课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提供学生进行实地参观与体验的条件,使大学生通过切身体验从而引发自我思考,实现对知识内容的理性认知以及情感与行为上的认同,提高学生在专业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让大学生在学习中提前体验专业实际环境,培养大学生探索和协作的精神等。如在会计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可以带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了解财务工作的具体工作和流程,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作为财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

传播依托第三课堂: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的第三课堂,会计专业课程思政要充分利用5G优势,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的爱国热情。组织学生借助相关软件工具制作微课、PPT课件,通过网络进行线上传播,增强教书育人的时代感、吸引力和便利性,实现在线课堂育人与离线课堂育人的有机融合。会计专业的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让学生进行实际的会计核算操作和纳税系统申报等方面的演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五、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确立思政考核模式

采取考核评价的方式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构建和实施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将课程思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可以将课堂评价分为两个部分:1.对课程教学过程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品德、技能、勤学、成绩等多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到课率和课堂表现以及测试结果等形式考核。2.综合素质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树立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三观。例如,在对报表进行分析时,需要能够看懂财务报表,并能对财务报表进行精准的分析,这样才能提供给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依据,对企业利益进行保护。为保证社會和集体利益,财务人员应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报表,客观公正,不得弄虚作假。

六、探究实践教学方法,强化思政教育反思

第一,课程思政是高校一项长期职责。“课程思政”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重要途径。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独立的两个面,以专业知识为载体,承载思想教育,两者之间实现协调同步,这是“课程思政”的独特优势与魅力。通过“教书”这一手段来达到“育人”的目的,使思政教育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不是一步到位的过程,在课程思政的教育过程中,需要高校对“课程思政”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政治认同,文化自信”是课程思政的灵魂,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长期职责。

第二,课程思政教师责任重大。会计专业课程思政作为课程思政教育的组成部分,会计专业教师也应树立立德树人的意识,而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教学,要在专业教学中肩负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如在税费计算课程中,学生应该了解企业纳税的重要性,深刻意识到纳税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合理进行纳税,才能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性。

第三,课程思政必须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学校层面要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大纲进行修订,进一步推进对课程思政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为会计教师提供平台,提高会计教师专业课程思政能力,为培养综合型人才服务;教师层面要多方面深入对专业教材及课堂内容进行剖析,挖掘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元素间存在的相关性,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学生方面要提高学生运用学习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聂思璇.探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J].经济师,2020(8):198,200.

[2]张嘉欣.课堂思政视角下会计专业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财会学习,2020(19):168-169.

[3]陈邵涛,张欣,仲崇文,等.课堂建设视域下高校课堂思政教育的必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20(18):110-111.

[4]何芳玲.高职会计专业“课堂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会计》课堂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6):359-360.

[5]梁伟玲.浅议“课堂思政”如何与中职会计专业课堂融合的探讨[J].职业,2020(5):72-73.

[6]杨瑞平,吴秋生,王晓亮.通识教育下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月刊,2019(2):72-77.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思政育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