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管理中小团体问题的处理策略
2021-12-11罗颖
罗颖
摘要:班级小团体是由学生自发组成、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这给班级管理和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必须尽快解决。身为班主任,有必要根据不同情况,积极解决“小团体”问题,仔细分析、归类、支持、信任,并转变班级中的“小团体”,积极引导,正确地把“小团体”巧妙分解,使班级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班内加强文化和体育活动,构建全面的实践活动,有益的竞赛活动的实施,对各类型学生都积极引导,才能有效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平台,为班级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小团体”;引导;瓦解;融入;策略分析
引言:「物按种聚,人以群分。」学生们常常在课内外的角落里再次以小组的形式见面,讨论感兴趣的问题,自由地玩耍、比赛。这些朋友团体逐渐演变成了活跃的小团体。这类「小团体」,也叫「非正式团体」,是由同一类人、相同的爱好、相同的习惯、或相同的需求的同学自发形成的学生团体。
小团体一般由3~6人组成,属于非正式群体。空间因素、兴趣爱好、班级核心人物的魅力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班级中小群体的存在受到参考群体的影响,学生同伴二次文化的影响,以及群体成员的社会化背景影响。第二文化是学生的价值与行为。也就是同龄人特有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这一文化对班级中的小群体影响最大。有时候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贡献,有时也会对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
小团体不同于正式团体,没有严密的组织和规范的行为,只是在学生相互认同的基础上形成的紧密而松散的交往。怎样发挥小群体的积极作用,加强小团体的正确的引导,是班级风格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也是班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与阶级分离的“小圈子”,犹如相对独立的“小部族”和“小国”一样。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圆圈,它往往具有权威性,同时也具有渗透、隐蔽、排他等功能。此外,“小团体”的成员关系密切,彼此拥抱,因此很容易拧成“一根绳子”,还会影响课堂的正常活动,削弱向心力和班级凝聚力。所以,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正视班级中的“小群体”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难题。
但是事实上,也有教师不认真研究班级“小圈子”的特点,在对待此类问题时仓促行动,坐立不安,匆忙行动,猛烈攻击,强迫解散等等。而这种缺乏教育策略和艺术的“手段”只会“导致小群体成员越来越顽固,越来越不好管理,在师生之间引发严重的矛盾”。其实,班上“小圈子”的存在是正常现象。“自我组织系统”这一概念在心理学中是指所有人所属、参与某一特定群体的心理舒适度、平衡、希望和相信,这些心理活动导致了班级“小团体”的出现和存在。身为老师,不能将班级“小群体”问题概括起来,更不能以一种极其强硬的态度来对待所有问题,要调整心态,冷静应对,平复心情,要学会仔细地调查、分类、分析“小群体”,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灵活运用,寻找优点,回避缺点,形成一种良好地管理趋势。
一、支持和信任活跃的“小团体”
在课堂上,一种能活跃课堂气氛的积极的“小团体”对班级有很大的好处。班主任应充分支持、信任他们,为他们创造有利条件,带头行动,提供支援,以加强班级非正式团体的参与。班主任还能将这样的小团体进行进一步的整合,使他们成为班上学习的带头者以及各类团体活动的策划者,充分发挥这类小团体的优势。从教学效果来看,这样的管理方式对班级体的进步还是起着很大的作用,共同的向心力使它朝着更好的集体目标前进。
二、主动引导中层“小圈子”
在班上,“中等小组”是不可忽视的小组,是介于正反两面之间的“小团体”。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优势,让他们积极参与班级活动,融入和谐班级大家庭。还要对部分学生进行转变观念的工作,转变立场,走进学生内心,引导学生将个体的情感整合为集合体,引导“小群体”步入健康成长的轨道。
三、要巧妙地瓦解消极的“小团体”
他们与班级处于严重的对立状态,往往不团结,损害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直接影响班级的稳定与健康发展。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这种“小圈子”的危害,冷静对待,抓住总体机遇,运用教育智慧和策略,巧解其害。
1.认真调查,控制情绪,等待整合时机。
班主任在对待这类小团体的时候,要用“巧劲”,充分调查找他们的喜好、意见,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形成对班级风格的完整、准确的了解,了解“小团体”的状况。要善于捕捉和运用“小集团”成员之间的分歧、争论和矛盾,并注意它们的变化。还有一些较小的意志群体。对于这类小团体,教师可以先不用过多的干预,往往很多时候,团队成员因琐事陷入困境,“小圈子”必然解体,迅速瓦解,自行解散,就像未战而败的士兵,同时也可以打消他们再次成群的念头。
2.捕捉成员间的可塑性因素
这一小部分人看上去就像不可摧毁的“铁块”。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个性、习惯和特点,大多数成员都是盲目的。这部分学生存在思想上有变动,思想观念改变的倾向。老师要善于抓住“小圈子”的弱点和突破口,灵活运用课余时间,让其在能力范围内完成光荣的任务,感受在服务中所付出的快乐。由此削减“小集团”的成员数量,逐渐减小团体规模,从根本上削弱“小集团”的影响。
3.控制该组织结构
大部分小团体中,往往会有自己有所主见的学生,他们是“小团体”的核心,具有一定的威信、魅力和影响力。因此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点,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去了解谁是他们的“老板”?然后抓住小团体的领头羊进行改变,从人物性格出发,抓住机遇,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增加情感投入,加强思想教育,创造成功经验,深化家校联系,达到逐步瓦解“小团体”的目的。
班级内班主任强化班级组成、优势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兴趣点,具体的文化体育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各种机会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设班级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行动,吸引学生参与班级的团结和中心力的强化。各种团体活动必将向班级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学生的幸福、健康和成长。
结语:
教师作为小团体的参照组,作用不可低估。在课堂或小团体中,教师在课堂或小团体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是教师的职责。一些消极阶层的形成可能是由一个群体或者一个个体造成的。目前阶段,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避免小团体「逆反心理」的出现,使小团体逐渐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直到逐渐融入集体。显然,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使用强制手段迫使小群体放弃他们已经深刻接受的价值观是荒谬的。在学生和他们的小组做出选择,并通过标准化的个别指导加以补充时,学生和群体的思想可能因班级制度的限制而受到动摇。
班级小群体应引起班主任足够的重视,班主任要在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避免负面影响的出现,使班集体走上正轨,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