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
2021-12-11戎彦龙
戎彦龙
摘要:新媒体作为新兴信息的媒介,为新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学校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心,在新媒体时代,应充分利用网络及新媒体平台,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让思政课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思政课作为中学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如何讲好新媒体时代下的中学思政课,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信仰,给中学思政课教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基于此,对新媒体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中学思政课;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思政课就是思想政治课,是为实现立德树人所开展的课程。我们为什么要上思政课?因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而青年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但与此同时,青年学生容易出现思想迷茫,他们往往表现为思想绝对化,过分自以为是,又常常“眼高手低”。
一、初中思政课教学现状
(一)受到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的影响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初中思政课教学虽有提升,但是受到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的影响,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很多学校在教学理念上仍旧保留传统的教学理念,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思政课堂教学中仍旧沿用以教师的“教”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而这一理念与思政课教学先进理念并不相符,后者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自主进行学习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辅助和指导,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也就是说学生的“学”所占的比例要远远大于教师的“教”所占的比例。因此,初中在思政课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主体性,提升课堂吸引力,增强学习兴趣,打破传统教育局限,增强教学有效性。
(二)思政课对学生吸引力欠缺
理想信念教育是中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核心内容,中学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的责任。当今社会中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学生对其存在抵触心理。抵触心理主要来源于学生存在认识误区导致的学习态度问题。一些学生对中学思政课的功能存在认识误区,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一是“无用论”。实用主义在中学生间具有较强影响力,他们习惯在学习一门课程之前对它进行价值评判,认为重要的课程就认真学,不重要的课程就应付。不少学生认为,思政课堂上的意识形态教育对自身成长提供不了实质性帮助。二是“分数论”。一些学生认为思政课只是一种理论知识的堆砌,乏善可陈,不愿在思政课的学习中投入过多精力,只是为了获得较高的分数而学习。这部分学生只关注自身的发展,而没有看到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缺乏家国情怀,对以中学思政课为主的意识形态教育提不起學习兴趣。
二、新媒体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学创新路径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改革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安排的基础。在当前的思政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教学目标设定过高,超出学生能够掌握的范畴,以致造成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无法融入,影响了学习水平的提高。教师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备课,准备资料和教学内容,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受限,无法跟上教师的进度,从而影响接受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不到实质性提高。因此,因材施教、结合实际是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遵循的原则,教学内容恰当、适合生源才是教学根本原则,否则教学内容太难,超出学生能力,就会致使学生无法完全掌握,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家的意味》这一课时,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和对生活的体验不足,对于家的理解和认识只是表面上,深层次的家的意义还体会不到。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只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认知,将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家是心灵的港湾清晰表达出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家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从而充分体会“家的意味”,并让学生深切了解到家之所以是家,是因为家中有父母,他们为家撑起了一片天空,为自己建造了一个舒适的港湾,从而明确告诉学生尽孝在当下。
(二)把握生活化,丰富教学内容
把握生活化就是要将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就这一点教育家陶行知曾做过详细的论述,指出“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认为我们的生活和生活所需要的一切是我们教育的内容,生活与教育二者要相统一,要在生活中找教育,使教育为生活服务。科学的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探究能力选择及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挖掘问题。因此,思政课教学过程也必然应当体现教育的生活性,在生活化的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学体系。一要在生活中选取教学素材,立足于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结合当下时政热点、社会热点以及学生的需求,对教学内容加以补充整合,形成教学案例,丰富课堂内容,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二要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挖掘生活体验中的教育因子,如在讲解道德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从“诚信”这一具体点出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说一说生活中遇到的体现诚信或者不诚信的事件并谈谈感悟,让学生在思考生活中接受思想的洗礼,形成立德树人教学专题;三要组织生活化的课堂活动,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这就是他们正在经历的生活,强化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然的展现。通过以上措施,让教学生活化,让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使其在初中思政课的融入中变得自然而然。
(三)借助新媒体平台营造良好授课氛围
新媒体时代,各种新媒体平台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成为大众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大众对中学思政课和意识形态教育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加之西方反动势力的渗透,使我国的新媒体平台上出现了一些有关思政课和意识形态教育的“杂音”。如何营造中学思政课教学的良好授课氛围,为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树立营造良好的环境,是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新媒体平台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营造良好的舆论范围,不让这些“杂音”影响学生意识形态取向和价值观的确立,共同营造我国思政课教育的良好授课氛围,巩固主流思想舆论阵地。中学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堂中应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更加透彻地对中学生进行思政课理论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认识真理,分辨信息真假,提高中学思政课的吸引力。同时,运用新媒体平台提高中学思政课教师的自信心,让中学思政课教师敢说、会说,转变社会对中学思政课教师的刻板印象和固有态度,提高中学思政课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结束语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学校教学需要紧随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改革和创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了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提升课堂吸引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前提下,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等方面不断创新,从而提高初中思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仲毅.在初中思政课教学中如何进行立德树人[J].天津教育,2020(13):177-178.
[2]陈满兰.落实初中思政课立德树人任务的几点思考[J].安徽教育科研,2020(04):23-25.
[3]尹朝勇.初中思政课中的德育方法[J].河北教育(德育版),2019,57(12):43-44.
[4]李小珍.新形势下初中思政课教学模式探究[J].新课程(下),2019(10):58.
[5]蔡青桔.提升初中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教学,2019(Z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