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
2021-12-11陈丽丽
陈丽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的重推热捧,职业院校众多名师因之成就,激发了越来越多的职教老师加入这支队伍,激烈争分这杯羹。这,更加助推了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的参赛热潮滚滚。怎样在激烈的角逐中取胜?怎样能够拿下国赛入场券?笔者结合自身参赛经验教训,特此整理分享。
何为职校教学能力大赛?它是3-4名教师合作,通过最新信息技术手段,根据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集体完成12-16课时教案、35-40分钟录课,以及实施报告的一种团队合作职业成长模式。它以学生成长和未来职业发展为核心,集“教学与研究”于一体的成果展示,高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精神,是培养新时代职业教师适应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之必要。
教学能力大赛实属大单元教学与跨学科教学合体的一种探索。它强调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将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将与时俱进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德育的教育,作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参赛团队通过校赛、市赛、省赛、国赛层层选拔进阶,入围省赛一等奖的,还需要进行在线答辩。凡是参赛过的老师,皆深知这是一个相当巨大的工程,想要突围进军国赛,可以說是难上之最。如此艰难之赛,备赛策略尤显重要。
一、速度建队,密度管队。
参赛教学能力比赛队友必须个个都是精兵强将。它要求全体队员无私付出,精力合作。既要有老中青的搭配,也要有强硬管理能力的主持教师。一般建议4人组队,年轻教师不少于两人。教师的选调,主要着眼于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首选能干、肯付出的,这一点尤为重要。铁肩膀是压出来的,能力是逼出来的。迅速组队之后,主持教师必须制定严格的进度表,每个队友明确每个时间节点需要完成的任务,且每天按时完成布置任务。如果做不到,很难持续性推进,最后往往是完不成作品,或者提交的作品粗制滥造。
二、学习引领,主抓教案。
教学永远都是先学再教的过程。没有“学”就不会有“教”,没有学习更没有创新。教学能力大赛,于大部分职校老师而言,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拿公共基础课程为例,需要学习的有:与专业的融通,与思政的融合,信息技术有效充分利用,前卫的教学模式等等。这些知识如果不懂、不会、不学,挖空心思也无用。只有经过学习吸收,将学到的东西内化重组,才能建构出适宜的教学理念,才会驾驭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从学习中,我们知晓芬兰的“现象式教学”,与教学能力大赛跨学科教育理念异曲同工;懂得当代世界共同追求的教育理念是,要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会学合作、学会负责;深度思考“历史是发展的,思想是流动的.教育是要发生变化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改的教育思想是缺乏生命力的”;秉持最先进的课堂理念“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只有深度学习、高屋建瓴,才能拓展出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科学创新建课;才能做到师生、生生深度有效互动,落地贯彻“三教改革”。
教学能力比赛的主体是教案的设计,有了教案就有了一切。经过长期深度学习,创新建课,运用当今前卫和经典的教学方法,通过当下适用的信息技术资源,以思政元素为引领,设计出真正有灵魂的课。
三、兵刃平时,重视录课。
教学能力是教师一种需要长期习得的能力。一个驾驭课堂能力强、能够讲出优于别人课堂的老师,一定不是靠临时表演和包装出来的,一定来自平时的功夫。教学能力,归根结底来自平时的课堂,来自平时的钻研和学习,这恰是教学能力比赛的初衷和本真。那些功利型老师,平时不用心钻研教材,不认真备课上课,把功夫都用在东拼西凑整教学能力材料上,在这条路上一定不会走远。
关于录课,每个队员10分钟左右的录课,必须是不同课型、连续性的,可独立成课的精品课。尽管录课仅是课堂改革实践的一个佐证,但评委往往都是先看录课,再看你提交的其他材料。因此,这4段录课一定要能充分展示每个教师的讲课优势,遵循风格各异,各显千秋。值得提醒的是,这个录课如同拍电影,可能需要重复录制几十遍。在这无数次演练中,你的讲课风采愈发有魅力。
四、锦上添花 实施报告
实施报告是这场课堂革命一个总结。它要求凝练,且有字数要求。因此,可适当多用些图表来达意。既不算字数,可充分表达,又直观易读,美观艺术。另外,完成实施报告的老师,最好有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有较佳的文学底蕴。这样,实施报告,不仅表达精确,自带磁场,而且可读性较强,富有张力。
如果说教学能力大赛中,教案是身体和灵魂,那实施报告便是整个过程的一面镜子,是核磁共振检测器。将过程设计的所有精华,拍摄下来呈现给评委。实施报告既是总结,也是教研教改的主阵地。
教学能力大赛,是职业院校在全范围内的一场课堂革命。它不仅会促使你学到大量先进理念,还可轻松打破顽固的原有教学思维,大胆改革创新。且在上交作品之前上百次的精益求精的修改中,教学水平飞速成长、队友互相成就,也收获“匠心”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