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生“好习惯伴我行”教育案例

2021-12-11任琳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51期
关键词:聋生行为习惯劳动

任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可想而知,好习惯让人受益一生。习惯是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它往往是不假思索就自动作出的反应,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个人的成功;不良的行为习惯可导致一个人行为偏差,更严重者将会影响一个人的前途。由此,培养聋生良好的习惯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教师责无旁贻。

案例一:XX聋生拾到东西部不交给老师,她认为没有人认领就是自己的。

一、分析与诊断:低年级聋生由于年龄小,认识事物的能力低,不容易接受生硬的道理,对一些道理的理解是很肤浅的,由于他们缺乏分析判断能力,往往分不清是非。

二:具体措施:

在平时的教育中,我经常将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汇集起来,设计好辨析题,利用晨会课和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启发、引导学生去辩论。例如:在班会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道辨析题:“拾到了东西,如果有人认领,就还给大家;假如没人认领,就自己先拿着,这种做法对不对?”开始,大多数聋生们认为,这种做法也不算错,因为什么时候有人来认领,就什么时候物归原主,反正自己也不想要。我就进一步引导学生们讨论:假如长时间没人来认领怎么办?再说,丢东西的人怎么知道谁拾到了呢?他们通过争论,逐渐统一了认识,拾到东西交公,养成拾金不昧的好品质,交公,是为了尽快地还给失主。如果自己拿着,失主不容易找到,自己不小心再弄丢了或者出现别的意外就不好了;假如过几天没人认领,自己就留下了,那就更错了,是不讲道德的表现。课后,我还出了这样一道题:“拾到一块手表不交给老师和拾到一支铅笔不交给老师,谁对谁错?”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学会了从行为和动机的统一上去分析,明白了这两个物品的价值虽然不同,但错误的性质是一样的,况且好的品质和坏的品质一样,都是从小到大逐步形成的。因此,即使是到一角钱或是一块橡皮,也要交给老师。这样由表及里,有果溯因地分析道理,提高了聋生分清是非、进行道德评价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道德习惯。

其次,要结合实际,因势利导,反复训练。低年级的聋生,比较单纯,他们听老师的话,乐于接受老师提出的要求,但盲目性、可变性较大。因此,必须加强行为习惯的基本训练。

案例二:小娇,女,十二岁,白白净净,爱打扮是家中的小公主,长这么大从不会自己洗头洗澡,铺床,什么家务也不会干,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平时看着满头大汗的父母却无动于衷。

一、分析与诊断: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条件的改善,孩子有了比较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但参加劳动和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相对减少,究小娇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1、父母对小娇过分溺爱,许多孩子的父母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特别是对聋哑儿童,更视家庭中的“宝贝”,(也是独生女)他们片面地认为让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享受得好就是爱,这样导致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着伸手”的生活,养成了懒惰习惯。

2、家长“望女成凤”心切,重智育忽视劳动教育,只要求孩子写好字、念好书,学习成绩好,而对孩子参加劳动则认为是浪费时间,说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干活,凡事不让孩子动手,不让实践,结果不仅孩子的智力得不到发展,而且孩子的身体也得不到锻炼。

二、具体措施:

1、教育孩子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劳动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本质特征,劳动不但创造了世界,而且创造了人类本身,要教育孩子珍惜劳动果实,使孩子懂得每天吃的粮食、住的房屋、穿的衣服、学习用的文具等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而使孩子们确立劳动光荣的思想。

2、激发孩子的劳动兴趣,孩子参加劳动是具有选择的,往往以兴趣作为主导,他们经常对大人的劳动显得很感兴趣,教师要善于对他们进行劳动的启发教育,首先,教师在劳动中应多作示范,用以感染、影响他们,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其次,要保护孩子们的劳动兴趣,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劳动,对劳动中取得的成绩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假如劳动结果不令人满意,也不能随便否定,而应当肯定成绩,并善意地帮助孩子分析找出不足的原因,和孩子们一起完成劳动任务,使孩子获得劳动成功的快乐,这将会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劳动兴趣,再次,劳动时间不宜过长,应注意劳动强度,否则,孩子会把劳动看作是一种负担,从而失去劳动兴趣,产生消极影响。

3、培养孩子的劳动自觉性,孩子的劳动自觉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家长的影响,如果父母勤劳,辛辛苦苦地干活,必然促使孩子们自觉地帮助父母分担一些劳动的任务,教师可以每天适当分配一些劳动岗位和劳动任务给孩子,并加强对完成任务的检查,促使孩子主动去完成,养成劳动的自觉性。

4、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劳动习惯的形成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首先,組织学生参加学校安排的具体劳动,做到团结互助,不怕脏累,其次,让孩子从小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再次,教育孩子体贴父母,做家务劳动,做好长辈的小帮手,委托孩子完成一些为全家服务的任务。

三、教育后的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只有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知识内容生动化,才能一点一滴地滋润他们的心田,促使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宋朝王应麟曾说过:“积丝成寸,积寸成尺,寸尺不已,逐成丈匹。”朴实的句子却向人们揭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好习惯的养成则终生受益。

猜你喜欢

聋生行为习惯劳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