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环境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型作业设计
2021-12-11王锦
王锦
摘要:近期,在我国中央及国务院办公厅共同下达的“双减”政策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应从减少校外培训、减轻课业压力这两方面入手,实现校内外双减负,提倡素质教育。在“双减”教育背景之下,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合理设计,提升数学作业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于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立足于现阶段小学生数学教学现状,着重论述了“双减”环境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型作业设计的构建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小学生;数学作业设计;减负增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身心发育尚未成熟,自制力较差、好奇心极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传统“填鸭式”、“机械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往往不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以及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此一来,就会严重抑制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双减”政策旨在解放学生的天性,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与综合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摆脱“题海战术”,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双减”环境下针对小学数学减负增效型作业设计进行合理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小学生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学误区层出不穷,如:老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被各类数学活动所代替,教师重心偏向组织各类活动,而忽略活动的目的,即通过传授学生相关数学知识进而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另外一种误区,即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計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数学作业形式单调乏味、乏善可陈,作业内容繁多枯燥、针对性差,布置的作业与课堂教学衔接不够密切,数学作业设计缺乏层次性、针对性,致使作业设计的实效性降低,降低了数学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二、“双减”环境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型作业设计的构建策略
(一)更新数学作业设计观念
“双减”政策明确指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的课业压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思想上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方法、教育理念以及作业设计观念,以满足新时代教育需求[1]。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作为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一环,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形式僵化死板、作业内容繁多,作业设计观念落后,极大地降低了数学作业设计的实效性,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热情。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提高作业设计的重视度、关注度,及时更新数学作业设计观念,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可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布置课堂作业、课中作业及课后作业,在作业设计时着重作业“质”的提升而不是“量”的增加,为学生“减负”,从而提升数学作业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二)明确作业设计原则,丰富作业形式
作业设计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是应该把握好如下几个原则:一,目标与作业保持一致性。作业设计不能脱离教学任务要求,必须和课程标准保持一致。二是,层次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作业内容设计应该尽量有趣,且必须满足各个学习能力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三,适度性与多样性原则。作业设计量不宜过多,作业内容及难度应该适宜,作业难度要符合学生实际。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布置课外作业,丰富作业形式,真正做到学用结合,让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充分利用所学的相关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除此之外,老师可以适当地组织与数学相关的课外活动,根据不同班集体、不同数学水平分圈层进行竞赛[2]。例如,针对一年级的全体学生“算术大比拼”活动,使学生于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加深数学理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
(三)合理优化作业设计内容
1.前置型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方面,小学数学老师在传授数学知识过程中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建立自主自讲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合作探究,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前置型作业要求小学数学老师提前设计自主探究性问题,并以作业任务单的形式将作业任务布置给学生。通过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最终完成老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任务,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合作探究。根据学生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难题,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发布新的学习任务与作业任务,学生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比如协作交流、分组合作、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探究该数学问题的正确答案。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为例,老师在讲授“加与减(二)”这一课题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布置前置型作业,鼓励学生在家独立思考并总结自己在加减法运算过程中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并将存在的问题与疑虑带回课堂与同学们合作探究,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与作业任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通过设计前置型作业,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数学新知识。
2.实践型作业,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实践型作业代替常规作业,激发学生数学兴趣,为学生减轻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有趣的图形”这一章节后,可以为学生设计“找一找教室里面有哪些图形”实践活动,通过不断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认识并理解“图形”,调动学生主动探求数学知识的热情。
3.复习型作业,梳理知识框架
设计复习型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理清知识体系,理解数学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系统化知识网络。例如,教师在讲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过程中,每讲完一个大单元内容,就布置一次复习型作业,让学生自行创作“单元知识框架”思维导图活动[3]。通过设计复习型作业,不仅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结构化、系统化思维,保证了作业设计的实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环境下针对小学数学减负增效型作业设计进行合理探究,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提升作业的实效性。“双减”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作业设计进行改革,通过合理优化作业设计具体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从而为学生减轻作业压力。此外,教师也应尽职尽责,并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及时完善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进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学生未来的长期性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海峰,陈双双,张玉洁,鲁豫晓.“双减”环境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型作业设计[J].新东方数学:小学生版,2020,005(077):P.155-155.
[2]高天亮,王俊泽,张志宇,王杰超.素质教育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减负增效型作业设计[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电子版),2019,035(041):287-288.
[3]田野.“双减”环境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型作业设计[J].小学数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03):P.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