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思维导图 加强小学生识字教学质量
2021-12-11谢阳阳
谢阳阳
摘要:小学是儿童大脑快速发展的时期,是学生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尤其是一二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思维的逻辑性还有待发展,对事物的认知还不够稳定全面,教师的教学引导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选择。思维导图借助直观、可视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生理发展特点,可以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汉字是我们接受知识的一个载体,学习认识汉字就是我们学习语文学科的第一步,关注识字教学也就变得理所应当。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方式。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和示范者,学生趋于模仿榜样的行为。班杜拉提出的“学习即模 仿”的社会学习理论也为此提供了依据。教师需要关注自身的教学方法,采用最合理恰当地方式教导知识,承担起一个榜样示范者身份。
一、提高教师文化素养
教师要想得到专业的成长,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就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的文化素养不仅仅是所要教授的课程知识,还包括除教材之外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素质。教师的文化修养将渗透在他的教学当中去,比如喜爱文学诗词的教师就常常会在自己的课堂引经据典。所以要想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首先要让教师重视自身的文化修养。让教师深刻体会到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让教师自己主动去寻找途径去发展。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展业能力,自己要先做学习型的人才,不断 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培养阅读习惯,从书籍的海洋中吸取知识。做到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了解思维导图的理论,全面提高教师 自身素质。其次学校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有责任和义务提供帮助。比如可以开一些关于思维导图的专题讲座,让教师了解思维导图理论知识;还可以开教师交流会,分析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的经验,总结方法;也可以在全校组织公开评 讲课,学习其他教师的直接案例。
二、构建思维导图识字的框架模式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如何用思维导图,首先大致构想出一个框架模式,通过这个模式满足在识字、辨字、综合复习等方面的学习,无论是识字还是辨字大前提是通过思维导图的模式,区别就是识字侧重在基础,辨字侧重在区别相同点与不同点。首先注意思维导图的模式不是由教师列出大纲,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师生共同总结概括,逐渐添加丰满构图模式,因 此思维导图进行识字教学并没有绝对步骤,但有大致的轮廓,需要教师在轮廓中进行选择或者进行添加。其次由于学生从未接 触过思维导图,教师需要给学生讲解思维导图的含义与类型,让学生能够浅显地理解到思维导图是一种通过单个字词尽力在多方面进行联想的方式,然后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思考“见到一个字,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分析它”的问 题。通过学生的回答,从拼音、笔画、笔顺、结构、组词等比较常见的方面,到通过小组进行讨论,教师进行启发的方式来再 次增添包括谜语、诗词句、图画等较高要求的方面,最终尽力在一堂课上总结出通过思维导图进行识字的大致模式。在拼音、 结构、笔画、笔顺、含义、组词、造句、诗词句、谜语、口诀、偏旁部首、近反义词、图画等方面进行选择或添加,并且选择 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和不同的线条颜色来进行区别。从而通过一个字联想出一张纸的方式。最后在学生大致了解的基础之上,在后期日常教学的过程之中,大致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三部分来进行学习;在课堂学习时通过分析构图作品 进行总结评价;着重在音、义、形三方面进行辨别。
三、识字与辨字策略
(一)识字策略
1.课前预习
在学生大致了解如何进行思维导图构建汉字图形后,教师在学习新课之前布置学生先提前对课文进行预习,预习包括认为 新课那几个字需要构建思维导图,找出其中一个汉字进行构建,让学生在没有在教师引导前,先进行自己的探索学习,“不愤不 启”先要让学生独立学习,找出存在疑问的地方。
2.课堂学习
在正式进入课堂学习时,让学生小组相互评价批改彼此预习的思维导图成果,然后由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并借由问题引 入新课教学,在新课学习时一方面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不断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构图存在的问题 ,要如何解决,如何完善。在第二次作业完善好之后,再次进行评价,并让学生看一看修改前后两者之间的不同。
3.课后作业
在新课教学完成后,布置作业让學生从新对前期思维导图进行修改完善。
(二)辨字策略
1.相同音辨别
对两个相同音,不同形,不同义的字进行辨别,首先找出他们比如相同的字音等方面的共同点,其次在其他不同点方面进 行着重分析,通过适合进行比较与对比的双气泡图来构建图形。比如在的课文中,里面需要认识的“气”和“汽”两个字就属于同音字辨别,学生在做题时会经常混淆,于是重点对这两个字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辨别。
2.相似义辨别
同一种含义可以翻译成不同的汉字,也就是说不同的汉字可能拥有着相同的含义,对于有着相似的解释意义,却各不相同 的音和形的汉字进行辨别,对一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年龄、思维发展的有限性会有一定的困难。比如在课文中“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里面出现的“落”“降”“飘”三个字。他们都有从天上向下的降落的意思,但是彼此又不能互换位置,组成词语,学生就会存在疑问,这就需要思维导图对这三个字进行辨别。在语文识字辨字教学中占据相当大的一部分比例的就是相似形的辨别,在语文习题中常常出现。对于两个相似形,却不同 音,不同义的汉字,学生在读拼音写汉字题中会经常写成错字,因此对于相似形的辨别十分重要,同时这也是教师在教学目标中不可忽略的一项。比如课文中“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禾苗吃害虫 ,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爱护小动物,好让禾苗不生病”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 律。因此在课文中对于“青”字家族的“清”“晴”“睛”“情”“请”的区分就变得十分重要了,这时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进行辨别。
结束语:
低年级学段是学生开始步入学习的初始年龄,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效果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未来长久的学习旅程。语文学科作为不可撼动的教导中华文明最直接基础的基石,学生是否识字直接关系迈不迈进知识的海洋。
参考文献
[1]林书扬.为什么要给思维导图“转基因”——浅谈“学科思维导图”与“思维导图”[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18):80-81.
[2]陈有红.基于思维导图下的中职思政课教学模式探析[J].课堂内外(高中教研),2019(4):150-151.
[3]王琦,谢萍.探究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8(18):17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