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POC的高校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探索

2021-12-10何周华雷丹袁锦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

何周华 雷丹 袁锦

【摘 要】本文基于SPOC,分析高校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的基本内涵,论述高校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策略,从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观念的改变、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策略及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思政课 “双线混融”教学 SPOC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1-0095-03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线上教学逐步由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向“双线混融”教学推进。“双线混融”教学对标的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两条主线,强调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关系,是一个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同时“共存”“共融”的全新教学体系。在高校思政课中,将具备混合学习理念、个性化教学以及优质的在线学习资源等的SPOC(即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指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通过“双线混融”教学模式融入教学中,使教与学的过程可视化,实现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互动学习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学习体验和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在“互联网+教育”的新形势下,如何构建高校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模式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一、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观念的转变

传统教学观念下,高校思政课主要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开展理论教学,同时辅助课外实践活动以增进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这种教学观念下,现代教育技术和在线优质教育资源在思政课中的应用价值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在线教学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往往出现在线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不足或仅生硬地植入在线教学的情况,导致思政课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要解决这些问题,高校教师必须从以下两方面转变思政课教学观念。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基于SPOC的高校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各项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展开,突出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中心地位,由学生作为实施主体予以开展,将线上学习内容与线下学习内容有效结合,采取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互动学习,着眼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个人时间安排随时随地进行课程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思政课学习的实效性。

第二,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深度融合。基于SPOC的高校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应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挖掘的基础上,合理设计线上学习活动和线下互动学习活动,将优质的在线教学资源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改进思政课传统教学中将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简单叠加的教学模式,深度融合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互动学习,使教学信息的传递与学生的学习吸收无缝对接,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二、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是指利用网络教学、在线课程、多媒体教学以及信息技术等课程学习获得自身运用网络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基于SPOC的高校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对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资源的整理和收集能力、常见软件的使用技能、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能力等。一是资源整理和收集能力。要求教师能够从海量资源中提取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资源,并进行合理的修改或完善,融入课程教学思想,确保教学资源符合思政课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二是常用软件的操作技能。指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视频编辑、图片处理以及声音处理等技能,能够满足高校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的需求,确保课件制作质量以及课程视频制作质量。三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能力。这是开展“双线混融”教学的重要能力,要求教师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合理选择合适的信息呈现载体来呈现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的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而教师作为信息的传输者和信息源头,是否具备较强的信息整合能力,对教学预期目标的实现产生直接的影响。

三、基于SPOC的思政課“双线混融”教学策略

SPOC是MOOC的衍生品,是一种小规模在线学习课程。SPOC的显著特点集中体现在混合学习理念、个性化教学以及优质的在线学习资源等方面。基于SPOC的高校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可以显著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现思政课教与学的可视化

基于SPOC的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将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互动学习深度融合,实现思政课教与学的可视化,全面记录学生在思政课学习过程中的考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自主学习情况等,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监督,同时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监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教学过程中实现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首先,教师依托SPOC提供优质资源,以文字、音响、视频等形式,对思政课涉及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拓展,提供符合学生需求、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在基本的课程PPT课件和课程练习基础上,制作微课或者收集大量的感性、可视化的知识内容,通过SPOC的形式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缓解学生的审美疲劳,保持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持久兴趣。其次,互联网时代下,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更新方式不断地丰富。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敏感的信息捕捉能力,及时发现各种对思政课教学有应用价值的最新资讯和社会热点事件,并以合理的形式补充到思政课SPOC平台当中,与学生实时共享,确保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超强实效性的学习资源,助力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第二,利用SPOC开展思政课自主学习,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可视化。“双线混融”教学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思政课教学过程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教师有效组织和引导的学习过程。学生利用SPOC平台进行思政课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在SPOC平台上发布的课后作业和学习任务。这个过程,SPOC平台会对学生个体的各项学习数据进行准确的记录,及时展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对学生个体学习情况的评价。一方面,学生通过SPOC平台可以准确地把握自身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思政课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而自主地进行查遗补漏。另一方面,教师借助SPOC的记录功能可以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更进一步地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二)线上线下混融设计,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品牌

基于SPOC的“双线混融”教学,教师高度重视线上教学内容与线下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化教学内容对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教学基础上开展项目实践活动,如红色经典体验、思政课微电影等实践项目,打造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特色品牌,在线下实践活动中形成各类优秀的视听作品成果并上传至SPOC平台,进一步充实思政课的线上教学资源库,实现线上学习、线下互动学习的深度融合,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育人实效。

第一,红色经典体验活动。一方面,制作红色经典主题的微课程,基于红色经典微课程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另一方面,立足红色经典资源的微课教学内容,采用红色体验式教学的方式,以红色经典体验探索思政课教学“入眼”“悦耳”“合意”“走心”的新路径。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走访红色革命根据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此外,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重走先烈走过的路、举办红色经典诗歌会、组织学生编排展演红色经典舞台剧等,在红色经典体验活动中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以青年人的话语方式和时尚的呈现手段,使思政课教学形式更灵活、更有魅力。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可以借助SPOC实时展现红色经典体验活动内容、进度和成果,同时成立红色经典学习小组、红色经典研究微信群,增进学生的研究型学习和主体讨论,加深学生对红色经典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领会革命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大学生的红色文化自信。在红色经典体验活动结束时,教师再将过程中形成的成果进行汇总整理并上传至SPOC平台,进一步丰富思政课案例库,为后续教学提供优质的在线资源。

第二,开展思政课微电影主题活动。鼓励并支持大学生以“我心中的思政课”为主题,用微电影的方式,展现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思政课,讲述思政课学习过程中的精彩故事。例如,2020年第四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以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为载体,将思政课的内容以学生的视角进行表演和解读,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效果。首先,微电影的内容选择,可以任选思政课中的一门或多门内容,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及《形势与政策》等。其次,微电影的创作形式可以采用学生讲解类、师生互动类、自由创作类等。其中,讲解类主要是学生自主挖掘辅助案例,对课程内容涉及的某个知识点进行独立的讲解;师生互动类则类似于小组讨论的形式,就课程内容或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师生互动,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点评为辅;自由创作类,则可以借助微电影、情景剧等形式,捕捉当代大学生密切关注的热点事件和思政素养需求,反映当代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期待。微电影创作使用的资料、图片及表演等应符合教学内容要求,手法得当;素材来源应标明出处,人物访谈必须辅以人物介绍;此外,要更多地以学生视角来展现内容,揭示学生在思政课学习过程中台前幕后的故事。

(三)线上线下资源整合,构建多元化与拓展性教学资源

在多媒体信息化时代,学生接受咨询的渠道非常多,这些信息里面难免渗透有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教师有必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规整,以向学生输出正面影响的教学资源。

第一,搭建教学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多元共享。构建智慧教学平台,把时政热点、红色经典影视、最新思想理论观点、优秀传统文化等板块的知识学习资源及时地纳入资源平台,向思政课教师征集优秀教学案例、优秀课件、微视频等教学资源,实现线上资源多元共享,助推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

第二,借力新媒体新技术,有效拓展思政课教学资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教学资源呈现移动、交互、多元等特征,学生对多元化的资源,比如微视频、AR、VR、MR等活动体验类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首先,借力主流新媒体,选取名家论坛、电视节目、访谈视频等内容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现思政内容。其次,利用多媒体数字技术,通过沙盘、互动式体验、动态屏幕等运用VR全景技术打造线上虚拟展厅,让学生足不出户便能身临其境,观展学习,接受教育。据此,思政课可以把国家重要网上虚拟展览收入教学资源库,比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线上虚拟展厅”“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军事博物馆网上展馆”等,丰富和拓展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四、基于SPOC的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评价机制

基于SPOC的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应注重线上考评与线下考评相结合、结果性考评与过程性考评相结合,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态度同时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客观地反馈思政课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效果,使学生不再为分数而学习,而是为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而学习。

第一,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结果性评价要“寓学于考,寓考于学”,即使学习成为考试的一部分、考试成为学习的一部分,用考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过程性评价则应更加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考核,从敏思笃学、基本知识、应用实践、文辞逻辑等多个层面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

第二,基于SPOC的学习积分模式。利用SPOC的作业评价、自查以及在线互动等功能,构建学习积分模式,合理设计考核流程,细化考核标准,科学设计分值,提升学生个体的“自省”能力,反馈线上学习效果、线下实践活动效果以及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效果等,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的良性循环。

第三,形成多样化、特色化的思政课学习成果评价方法。一方面要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深度的分析,另一方面对近几年的考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优化教学考评体系。例如,线上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成果评价方法、线下互动学习过程中专门的学习成果评价方法、形成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学习成果评价方法等,构建思政课过程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习成果评价机制。

总之,基于SPOC的高校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增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思政课教学的能力与效力,推动思政课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关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创新,突出思政课的时代感与吸引力,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增加学生学习的获得感,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人生课。

【参考文献】

[1]叶进,曾堉林.SPOC+MOOC模式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

[2]叶进,曾堉林.SPOC+MOOC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与嵌入[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

[3]陈雪,徐园园.基于“SPOC+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10).

[4]魏战刚.SPOC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以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4).

[5]张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SPOC教学模式探究[J].职业技术,2018(5).

注:2020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改革与实践”(2020LSZ027);2019年教育教学改革校级立项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的新时代思政课系统化改革”(2019JG0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何周华(1981—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党建理论;雷 丹(1982— ),广西卫生職业技术学院经济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袁 锦(1992—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