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类高职院校双创教育高质量推进的思考
2021-12-10丘宁
丘宁
【摘 要】本文针对工科类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论述提高双创教育质量、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凝聚共识、齐抓共管,形成双创教育合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创新思路、广开门路,大力加强实践环节教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加强潜在创业群体的个别指导,打造高质量双创教育团队;建设双创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以赛促学,高质高效服务双创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质量 双创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1-0009-03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了改革的“指引标”,各地高校精准发力,综合整改,取得了明显效果。据统计,全国88%的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成立双创学院,75%的高校建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场地,近千万名大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教育部举办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将大学生创业热情点燃。面临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要求,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仍然相对滞后,尤其是工科类高职院校如何抓住学科特点发挥双创教育的行业特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教育核心价值体系、课程教育教学体系,并覆盖工科类不同阶段和不同专业,是当下工科类高职院校双创教育高质量推进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双创教育面临的难题
当前双创教育出现一些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体系要求不相适应,缺乏系统性课程、专业化竞赛培训;创新创业教育不深入、不透彻,与工科专业教育融合程度不够;教育教学缺乏核心内涵,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实践教学和自主学习环节;未能做到因材施教,缺乏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另外,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发展需求,高水平创新创业师资匮乏,存在缺场地、缺资金、缺社会资源等问题,这也是很多工科类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突出短板。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大学生双创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尽管选择自主创业的越来越多,但其创业成功的比例仍然很低,与综合性的本科院校相比差距很大。这和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创业能力不足有直接关系。
二、高职院校双创教育高质量推进的对策建议
(一)凝聚共识、齐抓共管,形成双创教育合力
为切实增强双创教育力度,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院校各个部门必须统一思想、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院校党政工群各部门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和“人人有责”的担当,转变观念,拓展思路,积极主动地围绕学校双创教育和各项工作,切实做好思想教育、宣传舆论和有关服务工作。坚持每位校领导联系一个院系,每个处、室联系一个班,以了解教学教育情况,加强指导、帮助解决在双创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有条件的教职员工,特别是有企业实践经验和创业资源的教职工,根据实际情况,每人联系1~3名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教學系统内各门课程、各教学环节,必须协调一致,加强配合。思想政治类课程、心理健康类课程、通识教育及专业课程,都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要将双创教育的新理念、新精神渗透融合到双创教育课程中,将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纳入教学要求。如在英语课教学中,将传统教学单元主题转变成一个个职场交际任务,让学生自主参与其中,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思政课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情操。在大学生职业指导教学中,引入“SYB”创业培训,解决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创业知识欠缺和资金不足等问题,厘清创业思路,提高创业成功率。此类改革,可以在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上为其他课程如何结合双创教育提供非常有益的借鉴。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教学体系是包括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及结果评价等组成的基本架构、框架。可以说,这是院校所有教育教学行为之“纲”。纲举目张,方向正确、目标要求明确、基本框架清晰、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1.将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工科类高职院校需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中明确体现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要求,另外,在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上,重视创新创业方面的内容和比重,深入研究和努力构建双创教育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体系,同时做到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相融合,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真正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工科类高职院校成立通识教育中心(或通识教育学院),并坚持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2.构建并优化有利于提升双创能力的教学体系
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设施安排和教学结果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要围绕提高双创教育质量的目标要求,进行深入探索,使之形成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统一体。
一是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做到改造和升级现有传统工科专业,打造适应新经济、新产业需求的新工科品牌专业。除工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传授外,还要普及企业管理、会计、营销、法律、演讲与口才、社交礼仪等基本知识,宣讲国家经济转型的方向、行业发展的趋势及现阶段经济政策,培养创新思维、竞争意识和创业精神,以点带面建设双创人才培养的实验区。
二是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首先,要不断改进和优化“必修+选修”的课程模式,让学生围绕职业目标,根据自身专业特长、个人兴趣等因素,对创业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其次,统筹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有效整合实习实训课程、市场调研、专题讲座、技能竞赛、职业规划、创业实践等活动,使之形成灵活高效、切实可行的教学体系。再次,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积极推广“教育+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改革,引入“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自制微课、创业构想大赛等新的课堂理念,采用讲学结合、分组讨论、任务驱动、项目指引、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最后,充分利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开发设计“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建立与课程教学配套的微课、慕课,建成一批校企共建共享的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在线精品课程、双创培训资源包、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教材,拓展学生对双创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应用。
三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不仅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考查其创造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核方式上,实施过程性考核、任务式考核等开放式考核形式,不设置固定的唯一不变的答案,允许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对那些敢于质疑,特别是真正有创造性的见解和想法,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对问题本质的探寻和分析、考核内容上,把创新创业竞赛、创业实践、发明专利、课题研究、调查报告及论文撰写情况纳入综合评价体系。
(三)创新思路、广开门路,大力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突出和强化实践环节教学,是工科类高职院校与研究型大学的区别之一,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经之路。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包括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交往协调能力等,而其中多种能力的形成,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践过程中产生创新创业灵感,完成从学生向“准职业人”的转化。
1.大力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推动技能实习和创新创业的有机统一
院校可选择一些管理规范、条件较好、有合作意向的企事业单位,建设相对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除顶岗实习外,可以参加企业的一些会议、活动,学习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知识和创新精神,还可帮助企业开展广告宣传、产品推销等义务工作,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使校企双方形成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的共生关系。工科类高职院校让企业(如互联网企业、电梯公司、汽车维修厂家等)在校内建立生产维修车间,企业提供设备和培训师,学校提供场地和部分资金,车间由校企共管共用,既可面向学生,也可供该企业培训技术人员,还可面向社会培训待业青年和务工人员。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以及新标准等产业先进元素有机融入實训过程,让学生与企业员工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掌握专业技能,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2.充分利用校内现有条件,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
校内实习工厂、专业实验室、仿真车间、图书资料室等,尽力创造条件向学生全时段免费开放。部分有条件的实验室可实行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自拟实验方案,自行组织讨论。实验实训结束后,由学生邀请教师进行结项答辩。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又有利于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导教师可以直接布置任务,也可由学生自选课题,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带着任务到有关企事业单位体验生活,开展社会调查。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现场感受,提升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加深学生对现代社会各个方面的认识和了解,为日后创业积累经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想要收到好的效果,指导教师应明细要求和实施方案,做好事前引导和事后总结。
3.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模拟实践的场地和条件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打造双创案例典型,将优秀的成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尽早培育和孵化,孵化基地可以共享国内外知名运营团队的众创基地,也可由大学生校内自主进行孵化基地管理和运转。侧重加强孵化基地的组织领导和体制机制建设,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练兵的机会,增强职业适应的能力,突出抓好大学生入驻创业优惠政策的落实,不断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场所设施和配套服务措施,健全基地产品设计、研发、孵化、生产、营销的创业链,丰富创业内容,务求创业实效,凸显工科专业创业特色。科学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精心构筑“创新平台、创业培训平台、创业孵化平台、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理论实践交互平台”为主要内容的五大平台,建设“工学结合、专业驱动、项目推进、平台驱动、机制体制驱动”为核心的工作模式,最终形成“专业培育、基地孵化、市场创业”的良性孵化模式。
(四)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加强潜在创业群体的个别指导,打造高质量双创教育团队
我国重视创业教育,鼓励人人创新创业,但并非人人都适合创业,较之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学生在创新创业的潜质和实战方面,个体差异更大、更显著。因为影响双创能力的因素很多,如人格特征、价值取向、专业能力、动力来源、个人兴趣以及有无家族创业史等,都会影响一个人是否适合创业和能否创业成功。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个别指导。
首先,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能把学生看作消极管理对象和机械地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要把每一名学生都看作具有创造潜能和丰富个性的主体,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重视对每一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和帮助他们深入分析自己所拥有的或能够使用的一切资源,是否足以支持创业的启动和创业之后能否可持续发展。
其次,帮助学生根据创业所必备的条件,全面审视自己是否具备创业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分析自身的优势和短板,以准确把握定位,明晰目标和通道。指导学生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短板,转变观念,开动脑筋,优化学习方式,加强实际锻炼。比如,怎样进一步丰富获取信息的渠道,主动在各个实践环节中积累经验,更多参与社会活动,扩大与外界交流,学习各种创业的成功案例,增加创业知识的积累,将学习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最后,做到因材施教,做好个别指导,首要的是解决教师力量不足的问题。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双创教育的教师数量,优化专、兼职教师的结构,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学校专业学科优势,组建一支由法律、会计、审计、评估、专利、金融、管理教师和校外成功创业校友组成的创业指导教师队伍,设立创新创业教师专岗、特聘岗位,支持创新创业学院引进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和社会服务。建立创新创业教师工作站(坊)、创业大师工作室,健全企业管理者、技术能手与职业院校管理者、骨干教师双向流动、互兼互聘常态化运行机制。
(五)建设双创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以赛促学,高质高效服务双创教育
随着大数据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校“双创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在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过程中,将双创教育纳入智慧教育云平台进行管理,转变落后的教育思维,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大力度建设双创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如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云教室、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建立网络云路演平台等。开设远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充分利用学校完善的信息化设备和丰富的人才资源为社会服务。
提高双创教育质量是工科类高职院校重点改革工作,创新创业大赛作为双创教育的延伸,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融合大学生职业规划、工学技能、创业项目、团队和资本五大要素,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總之,教育是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千秋基业,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是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既受到政府、企业、社区和第三方组成的校外体系影响,也受到师资、课程、平台、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组成的校内体系影响,还会因政策、经费、机制和文化等因素制约双创改革的步伐。工科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跟上新时代的脚步,需围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媒体开展双创教育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子高.高职院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湖北开发职业学校学报,2019(9).
[2]石磊.“双创”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9(4).
[3]苑爱峰,杜庆深.从专业教育到双创教育生态链建设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课程建设[J].科技经济导刊,2019(11).
[4]席银宝,宋常英,俞平高.“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8(3).
[5]余开亮.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开展[J].读书文摘,2017(13).
注: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工科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19KY1497)
【作者简介】丘 宁(1984—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科长,讲师,职业规划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规划、学生管理、职业教育。
(责编 苏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