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面向市场视角观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2017-03-17宋明
宋明
摘要:高校是知识资源、创新资源最集中的场所,通过发展大學生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为双创教育),已逐步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体和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依托力量,虽然全国高校均开展双创教育,但大学生创业率较低的现象仍比较突出,本文以面向市场的视角对双创教育模式改革的对策建议。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most concentrated place of knowledge resources and innovation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body and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force of innovation driven strategy of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public innovation". Although the national universities are carrying ou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low rate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phenomenon is still outstanding, so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on the refor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ket orientation.
关键词:大众创业;双创教育;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Key words: public business;management educa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7-0211-02
0 引言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当前被称为中国创客教育元年,李克强总理在给清华大学创客的回信中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即从2015年起,将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校实行创新创业改革,使得教学成果更好融入市场应用,为教学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平台,但作为新生事物存在不足,未来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1 高校双创教育存在困境
1.1 创业知识时效性与高校课程安排确定性存在矛盾
市场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灵活性与时变性,创业知识有效性随市场快速变动而不可预知。如小米模式曾作为互联网企业发展的教科书法则,O2O大战中涌现大批独角兽公司,但目前小米模式和O2O已基本不被市场认可。而从教材编纂到课堂教学,一般需要2-3年,同时很多大学将创业教育安排在大二进行,学生却在毕业后创业,这将造成一个严重的悖论,学生认真学习创业课程,将形成对已落后5年的商业模式的固化思维,进而导致其创业失败。
1.2 创业知识的零散性与复杂性与教学模式矛盾
创业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各创业团队创业理念和核心竞争力不一致,无法通过统一课堂教育进行培养。现有双创教育多讲授如法务、财税等通识知识,但对于大学生初创企业来说,由于团队人手不足,为提高团队核心竞争力,这类工作更适合外包,学习这些通识知识并不会为创业带来优势。
1.3 创业收入少,学生创业积极性不高
创业需要高度激情,但繁重的双创教育中学生收效甚微,学生核心想了解的创业知识难以通过课堂获得,使学生产生一系列负面想法,如:创业好难;创业是少数人的事;创业也必须先学好理论知识,读到博士前不应创业;创业教育只需培养创业精神。这些想法直接扼杀学生创业意愿。
1.4 双创教育师资教学水平普遍低下
现有双创教育教师多为青年教师,而青年教师是一类特殊群体,其创业能力、创业经验和创业意愿相对一般人更为低下,其主要原因在于:博士毕业难度较高,可创业的人将不会读博士;博士创业成功率高,博士在读期间成功创业者,多选择放弃学业,至少不会毕业后再当老师;青年博士教师职称压力较大;青年博士教师刚出校门,商业阅历不足。同时,学生创业活动本身与双创教育教师个人KPI无关,教师对自身创业能力培养不关心,教师无自我提升个人双创认知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意愿。通过聘请企业家进行授课难以解决师资问题。由于幸存者偏差效应,成功企业家多幸运的避开了让企业死亡的重大危机,这些成功创业者依然缺乏失败经验,同时,因为这些人授课经验不足,费用高昂导致课时量不足,且这些人不会承担如批改作业等工作,依靠企业家进行创业教育困难重重。
由上述分析可见,由于市场快速变化,具有高度不确定性、高度灵活性,传统教育基于静态教学内容的模式难以适应双创教育,致使现有双创教育模式违背了双创教育初衷,反而遏制学生创业。因此,应遵循市场高度不确定性的特点进行双创教育教学改革。
2 以面向市场的视角对双创教育模式改革的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破解双创教育困局,双创教育教学改革应以围绕市场的高度不确定性和高度灵活性为核心特征,以学生创业成功为产出目标的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教育范式为框架,以形成可自造血、自激励、自演进的闭环自我发展模式,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真正有帮助的教学指导,为学生创业成功做出应用的贡献。
2.1 引入精益创新模式
雙创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不确定性,建议修改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以项目组为单位,以精益创新为主要模式的实训教学模式。
精益创新模式是一种面对高度不确定性、高度灵活性、快速创新的创新实践理论体系和方法,已成为硅谷创新企业的主流模式,该模式承认市场的不可预知性,先在市场中投入一个极简原型产品,然后通过不断的用户反馈,对产品进行快速试错、迭代、优化,以期适应市场。精益创新是一种面向市场不确定性的探索过程,项目启动时,只有远景而没有完整计划,项目执行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已有工作进行测量和实证,实时判断、决策、修正前进方向。探索过程中,走多快其实是不重要的(错误方向上走多快就死多快),每一小步要走的足够短,投入资源要足够少,转向要足够快,以期减少因市场不确定和变动所造成的代价与浪费,如过量设计、多余动作、返工等。
精益创新遵循SCRUM框架,工作流图如图1所示。
在精益创新模式下的双创教育,由指导教师组织项目组,学生加入项目组并进行不断的“小步、快跑、迭代、试错”的技术或市场开发过程,由迭代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正方向,规避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该模式由指导教师引导,调动学生的群体智慧,完成自主学习,每次迭代都能观察到项目的成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满足学生双创学习个性化需求,也避免过度学习等浪费,保障学生在有限投入下充分提高个人创业能力。该模式下,每次迭代投入成本少,且每次迭代产生的产品可带来现金流,企业负债压力低,提高创业企业存活率。在每次迭代中,都会形成用户反馈,通过迭代次数和每次迭代的用户反馈,可以实现项目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及时反馈与修正,完成PDCA循环,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2.2 构建自造血能力,强化指导教师参与
为通过市场经济模式,强化教师在双创教育中的参与度,建议从产权保护和降低交易成本两个角度保障教师和学生创业团队的利益,构建双创教育的自造血能力。其主要对策为:
①将学生创业团队和指导教师纳入高校创新创业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在指导教师中引入竞争机制,指导教师和学生创业团队进行信息公开和双向选择,并引入淘汰制度,保障高水平的教师和创业团队进行对接。
②确保指导教师在项目中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指导教师的智力资源,建设指导教师个人成功在创业团队中的转化模式,形成稳定的指导教师团队,保障老师能在多个创新团队中积累经验,提升创新创业水平。
③建立学校、指导教师通过服务作价入股学生创业团队的相关机制。学校提供政策服务支持、创业基础设施使用等服务,指导教师提供指导、顾问、提供知识产权支撑等服务,将这些服务由双方协商并签订合同的方式将股份明确,进而将指导教师纳入学生创业团队管理层,从制度上保障教师在创业团队盈利后的收益。
④大学生创业由于学生毕业影响,人员流动频繁,为创业团队和指导教师提供股权和迭代中的半成品项目的自主交易机制,使学生创业团队具有人员更新能力,并可以保障毕业离校学生或学生离校后指导教师的前期付出获得一定的回报。通过第三方评估机制对交易价格进行评估,保障教师和创业团队双方的利益。
⑤由于学校入股学生创业团队,在创业团队获得融资、产生盈利时,学校获得收益参考横向科研项目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工作量、绩效等相关奖励。并将盈利指标纳入职称评定考核体系,解决双创教育教师职称后顾之忧。
⑥高校针对学生创业团队的经费投入产出回报率低,浪费严重。建议降低校方对创新创业活动的直接投入,以资源对接会、校内招聘会、先进奖励、法务财税政策服务等间接方式进行投入,降低创业团队获取资源的门槛,并依托天使投资、VC、PE解决创业团队资金获得问题,利用创业团队自我努力,为双创教育提供造血能力。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是目前高校培育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推行双创教育模式也一直是高校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双创教育发展可以试图引入精益创新模式、建自造血能力,强化指导教师参与方式来解决,来调动学生参加双创的热情,解决目前教学模式陈旧与创业知识更新速度快的悖论,有效的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育模式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3(10).
[2]高利梅.高校创业教育协同创新机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06).
[3]王长恒.企业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性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6).
[4]王林凯.从创新角度理解和推行大学生创业教育[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