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佩戴口罩与鼻部高反应症状关系的研究

2021-12-10魏利飞魏冰冰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鼻部医护人员规律

魏利飞 魏冰冰

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杭州 310015 2.杭州市对点人力资源公司

新型冠状病毒以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1]。自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由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为国际大流行疾病,我国COVID-19疫情预防指导要求公众乘坐交通工具、去医院等公共场所需佩戴相应的口罩,将配戴口罩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同时要求包括杭州在内的各省市指定特定医院接收COVID-19患者[2]。截至2020年9月,COVID-19疫情在我国已经得到良好控制,但国际疫情形势仍未缓解,例如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疫情形势仍较严峻,国内仍需作好外来疫情传入的准备。研究证明,标准医用及医用外科口罩可以起到较好的物理阻隔作用[3],但对于配戴口罩的舒适性并未进一步研究,这也是关系到配戴口罩依从性的重要指标。笔者在临床上发现,佩戴口罩的常见不适主诉包括气闷、鼻部不适、眼镜起雾、两侧耳朵牵拉疼痛、佩戴口罩范围皮肤长痘等,其中鼻部不适是常见主诉之一。鼻部高反应症状是指以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涕为主要表现的鼻部症状。本研究选取自2020年2月开始规律配戴口罩的杭州公交车司机及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鼻部高反应症状调查问卷,调查分析长时间规律配戴口罩与鼻部高反应症状之间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疫情后规律配戴标准医用口罩的人群为研究对象,选择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公交车司机及医护人员,纳入条件为在职人员,排除有严重鼻部病史及上班时间不规律的人员。随机抽取杭州各公交线路司机及杭州市各医院的医务人员,包括杭州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西湖区、萧山区、江干区、西湖区、滨江区、余杭区,发放调查问卷共200份,回收188份,其中有效问卷181份,排除有严重鼻部病史及上班时间不固定人员67名,最终纳入研究司机54名、医护人员60名。随访过程中司机失访2名、因支援其他地区调离岗位的医护人员1名,最终研究人数为司机52名、医护人员59名。告知所有被调查者调查的自愿性保密性原则,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调查方法 使用鼻部高反应症状评分表对调查对象的鼻部症状进行评分,无鼻部高反应症状者评为0分,有鼻部高反应症状者依据症状严重程度,分别评为1~3分。 见表1。 分别在2月1日前、2月29日、5月30日和8月30日,即疫情前,规律佩戴口罩1、3、6个月后对被调查者鼻部症状进行评分。收集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资料信息。

表1 鼻部高反应症状评分表

1.3 结果判定 根据鼻部症状评分表的结果,评分为0表示无症状者,鼻部高反应症状包括喷嚏、流涕、鼻塞、鼻痒4个方面,按严重程度评分,每项1~3分,总分12分[4]。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配对样本非正态分布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Wilcoxon检验,独立样本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本研究随机抽取杭州市区公交车各线路司机及各医院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后期通过电话随访跟踪研究。被调查者均为在职人员,工作期间须常规配戴口罩,一周工作天数5~6d。被纳入调查的司机52名,疫情前配戴口罩时间基本为0h,疫情后日配戴口罩时间>6h。被纳入调查的医护人员59名,疫情前平均日配戴口罩时间为4.2h,疫情后日佩戴口罩时间>6h。杭州公交车司机及医护人员变应性鼻炎发病率9.6%和10.1%。见表2。

表2 杭州公交车司机及医护人员基本信息比较

2.2 杭州公交车司机疫情前后鼻部高反应症状评分比较 公交车司机规律佩戴口罩后鼻部高反应症状评分较疫情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规律佩戴口罩1、3、6个月时,症状评分均随着时间增加症状递减。3个月时症状评分与1个月时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3个月时比较,6个月时鼻部高反应症状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3。

表3 杭州公交车司机不同时期鼻部症状评分(分)[例(%)]

2.3 医护人员疫情前后鼻部高反应症状评分比较疫情前医护人员配戴口罩率100%,疫情前人均日配戴口罩时间4.2h,疫情后人均日佩戴口罩时间>6h。与疫情前比较,规律佩戴口罩后各时期鼻部高反应症状评分都高于疫情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疫情后各时期进行比较,医护人员规律佩戴口罩3个月时鼻部症状评分较1个月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3个月比较,6个月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医护人员不同时期鼻部症状评分(分)

2.4 司机与医护人员各时期鼻部症状评分比较 将司机与医护人员在各时期的鼻部高反应症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疫情前医护和司机的鼻部高反应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规律佩戴口罩1个月时两人群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规律佩戴口罩3个月时司机的鼻部高反应症状评分较医护人员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两人群规律佩戴口罩6个月时,鼻部高反应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表5 公交车司机与医护人员各时期鼻部症状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自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安全距离、手卫生、个人防护受到国家及个人的高度重视[5],其中配戴口罩是非常重要的安全防范措施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各民族文化、生活习惯、经济等因素影响着配戴口罩的依从性[6],同时配戴口罩主观感受也与配戴口罩的依从性息息相关。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佩戴口罩者经常会有气闷,鼻部不适、眼镜起雾、两侧耳朵牵拉疼痛、佩戴口罩范围长痘等不适。本研究从配戴口罩与鼻部高反应性症状关系入手,调查长时间规律配戴口罩人群的鼻部高反应症状情况。

经调查统计,疫情前杭州公交车司机及医护人员自报变应性鼻炎发病率分别为9.6%和10.1%,与既往流行病学调查杭州自报鼻炎发病率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疫情初期,司机和医护人员在配戴口罩1个月时鼻部高反应症状评分较疫情前均明显升高,说明规律配戴口罩短期内会出现明显的鼻部高反应症状,影响口罩配戴舒适度,推测与口罩的气流阻力、环氧乙烷残留、口罩密闭性等相关[8]。人们长期以来习惯通风透气的口鼻微环境,在佩戴口罩后由于口罩的阻隔作用改变了口鼻微环境如湿度、氧气浓度、口腔气味等,并且口罩本身还残存环氧乙烷等物质,导致鼻腔出现不适症状,如喷嚏、流涕等。经过3~6个月的适应期,两组人群的鼻部症状评分都有所降低,这表明规律配戴口罩一段时间后,鼻腔对佩戴口罩后的口鼻微环境逐渐耐受,喷嚏、流涕等一系列高反应症状逐渐减轻,不需要因为佩戴口罩初期的不适症状而抵触口罩。不同职业人群症状缓解时间有所区别,医护人员鼻部症状评分在规律佩戴口罩3个月时较疫情初期明显降低,鼻部症状好转;司机的鼻部高反应症状评分在配戴口罩6个月时较前期明显降低,鼻部症状改善。医护人员疫情前就经常佩戴口罩,而司机疫情前基本不佩戴口罩,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长期佩戴口罩的人群较从不佩戴口罩的人群对口罩的适应性更高。疫情后随着医护人员每日佩戴口罩的时间从4.2h增加到6h以上,鼻部高反应症状与疫情前相比增加,这反映了每日连续佩戴口罩的时间增加,影响口罩佩戴的舒适性,这可能是因为口鼻微环境与连续佩戴口罩时间有密切关系。有研究指出,佩戴口罩15min口罩腔内呼气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的变化范围为53.6%~76.0%,且口罩腔内气体的RH随持续佩戴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9]。建议口罩连续佩戴时间不宜过久,更换新的口罩可以保持口鼻干燥,可能改善鼻部不适反应。本研究跟踪随访时间6个月,两人群鼻部高反应症状都高于疫情前水平,鼻部高反应症状是否会随着佩戴口罩时间的延长进一步降低,需要长时间的跟踪研究。

本研究有几点不足,在长期规律佩戴口罩的人群中以司机和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会出现职业偏倚,不能囊括所有人群。研究对象都是工作年龄阶段的人群,缺少未成年人和退休年龄人群数据。对疫情前鼻部症状评分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缺乏前瞻性。

综上所述,基于对杭州公交车司机及医护人员的调查,配戴口罩和增加每日配戴口罩时间在初始阶段会出现鼻部高反应症状的增加,影响佩戴口罩的舒适性,但经过长期佩戴后鼻部高反应症状会逐渐减少[10]。社会上需要长期配戴口罩的人群如出现鼻部不适症状无需过分担心,经过适应期后大部分症状将会得到缓解,同时适当减少连续佩戴口罩时长,及时更换口罩也可能会缓解鼻部不适症状。

猜你喜欢

鼻部医护人员规律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面部形态特征及美学标准的研究进展
巧解规律
常挖鼻孔招来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