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创伤骨科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作用观察

2021-12-10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21期
关键词:栓塞骨科血栓

修 璐

( 沈阳积水潭医院 , 辽宁 沈阳 110041 )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静脉中出现血栓且栓子发生脱落并随着血液进入血液循环,并且栓子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血管。而静脉血栓栓塞症有2种类型:当下肢的深静脉中出现血栓栓塞,这种症状就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且这种类型是静脉血栓栓塞症中最常出现的症状;当静脉中出现血栓,栓子发生脱落并通过血液循环停留在肺部的动脉后阻塞了肺部的动脉,这会使流经肺组织的血流减少,进而使肺组织缺血坏死,从而使患者出现胸部疼痛、咯血、咳嗽和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且病情严重还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这种症状就称为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1]。研究表明,VTE是全球致残、致死的主要病因,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占比平均约为1.17‰,其中约有34%为突发致死性PTE[2]。在创伤骨科的并发症中,静脉血栓栓塞症占比是比较大的,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栓栓塞,而对此类高危人群的预防比例却很低。据统计,创伤骨科术后未经有效预防而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35.78%-58.63%[3]。住院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极高,特别是刚经历了大面积的创伤或者刚经历过大型手术的患者,而对此类高危人群的预防比例却很低。也因多种因素影响,VTE的复发率也极高[4]。因此,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早期对住院患者进行全面的VTE风险评估,识别VTE高危患者,及时进行预防,可以显著减少医院内VTE的发生。骨科手术病患中,下肢深静脉血栓较常见,其是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液无法正常凝结,阻塞血管,导致下肢静脉曲张引起血肿、疼痛等表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果没有及时诊治,可能继发肺栓塞,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所以,为了避免下肢深静脉出现栓塞,患者在进行骨科手术后要采取有关的护理措施。只有进行了全面的护理措施,才能有效地帮助患者的术后恢复,从而有效地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本文选择112例患者且分成2组进行研究,观察进行骨科手术后的患者在护理干预下的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形成状况,并对此进行总结和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中选取112例患者作为本次护理效果的研究对象,男女不限,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临床护理研究项目,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中的女性和男性的人数分别为21和35;平均年龄在(43±11)岁;其中上肢骨折15例,下肢骨折34例,骨盆骨折2例,其他骨折5例。观察组患者中的女性和男性的人数分别为23和33;平均年龄在(45±12)岁;其中上肢骨折12例,下肢骨折35例,骨盆骨折4例,其他骨折5例。对比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常规健康宣教、功能锻炼、物理及药物预防措施。观察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管理模式加综合护理干预管理模式。(1)术前准备管理:①健康宣教。入院后医护人员共同协作,使用疾病宜传图册、视频、图片等进行术前宣教,告知疾病的发展、转归及围术期的注意事项,以保持患者心态平衡。②禁食。虽然患者在手术前需要禁食,但是如果患者的禁食时间过长的话会出现一些临床症状,比如脱水、低血糖等,使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极高,因此,如果减少患者在手术前的禁食时长,就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使患者更加安全的进行手术。而且患者在手术前最好应该进行6个小时的禁食以及2个小时的禁水[6]。(2)预防性抗血栓: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是指让患者在手术前通过预防措施来防止患者血液中血栓的形成,进而避免患者在术后患静脉血栓栓塞症。有一些创伤骨折患者在入院时就已经表现出了有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症状,比如患者的静脉已经受到破坏、患者的静脉的血流减慢以及血液出现轻度凝结等等。这样的患者在手术后是极易出现血栓并阻塞静脉的,因此在手术前必须为患者进行预防护理,这样才能防止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情况。而基础、物理以及药物预防是患者在手术前应启动的血栓3级预防,能够有效地预防患者在术后形成血栓的现象[7-8]。①基础预防:将患者受到创伤的下肢抬起,并要求患者在手术前多多喝水,并进行早期的一个功能性锻炼等等。经过研究发现,当患者的下肢被抬高25°左右时,就会使患者的下肢高于患者自身的心脏,这样就可以使患者的血液回流更加容易,进而防止患者的下肢的深静脉出现血栓栓塞。②物理预防:物理预防是指只要通过一些机械原理来帮助患者进行血液回流,比如足底静脉泵。这样就可以防止患者的静脉中出现血栓,进而防止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如果患者具有很高的出血风险或者患者不能采取药物预防,就只能对患者采取物理预防手段。③药物预防:药物预防是指对患者使用一些抗凝的药物。当在手术前对患者使用一些抗凝药物能够防止患者静脉中形成血栓[5]。如果要进行手术的患者是无药物预防禁忌者的话,在患者入院后就可以对患者使用依诺肝素,并且停止使用时间为进行手术前的12个小时。此针剂出血风险低,易于管理。(3)预防性低体温:①对患者使用适当的麻醉药。②采用充气式保温毯维持患者术中体温在36℃-37℃范围内。③根据患者术中出血量、尿量等情况进行补液,让药液在最低有效范围中。④通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来预防患者出现低体温。(4)术中VTE预防:有研究显示,从患者手术前的12小时至手术后的12小时都不能对患者使用抗凝药物,因为这段时间是静脉血栓栓塞症易发生的时间段。(5)术后VTE预防:指南推荐术后应继续VTE3级预防。①持续的健康宣教。②每天使用VTE风险评估。③基础预防:抬高患肢、早期功能锻炼、按摩等。④物理预防:对患者进行分析后对患者使用恰当的物理预防措施。⑤药物预防:遵医嘱选择适合患者的抗凝药物。(6)镇痛管理:因为麻醉药效会在手术后消失,所以患者将会感受到疼痛,这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术后48小时,责任护士分别在术后3、6、24、48小时各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1次,记录患者的疼痛时间、程度、部位等,询问疼痛是否影响到患者的睡眠治疗,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镇痛措施。

3 观察指标:比较2组护理预防措施采用后下肢静脉曲张、下肢肿胀、下肢疼痛、DVT、PTE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血流速度。

5 结果

5.1 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5.2 2组患者术后下肢血流速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下肢血流速度比较

讨 论

在创伤骨科的并发症中,静脉血栓栓塞症占比是最大的,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患者的血管受到了破坏、血液高凝状态等,术中制动及术后长时间保持平卧位休息,限制了患者活动,下肢肌肉表现出松弛状态,血流变慢,引发VTE。若患者因为手术而减少纤维蛋白酶溶解,则易引起血栓,使VTE发生率上升。如果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会将直接影响预后,并且会增加医护人员工作负担,造成医患关系不和谐。

创伤骨科手术患者在术后恢复期很容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由于存在严重创伤、手术、中心静脉置管等状况的人容易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所以医护人员需充分重视创伤骨科患者术后VTE的出现。本研究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为3.57%,下肢肿胀发生率为5.36%,下肢疼痛发生率为5.36%,DVT发生率为0.00%,PTE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4%,12.5%,5.36%,0.00%;对比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目前,治疗VTE的方法还不成熟,最佳治疗方法还存在争议,因此VTE重在预防。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可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能够有效预防[9-10]。本文通过加强护理干预的预防措施,通过术前宣教、术前饮食营养、心理护理来增强患者的积极性,并且通过VTE风险动态评估、基本预防、物理预防等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在术后指导患者被动或主动进行下肢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良好体位。医护人员根据 Autar VTE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不同危险级别,并做到了早期干预,实行2级质量控制管理,通过Checklist表单的应用,能够落实预防措施,防止VTE的发生。本研究将各种有循证证据的有效预防措施结合在一起,并使各项措施发挥最大作用,从而显著降低了下肢VTE的发生率,有效地预防了VTE形成。

综上所述,当患者进行骨科手术后,如果对患者采取良好的综合护理干预,那么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以及为了降低患者在进行骨科手术后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概率,可以通过让患者多多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症状以及病理,进而让患者对静脉血栓栓塞症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从而能够有效地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当患者进行骨科手术后不再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时,不仅能够更快地愈合伤口,还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栓塞骨科血栓
不同年龄段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