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2021-12-09张倩
摘要: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不断创新和变革。在融媒体视域下,高校要抓住机遇,不断更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本文从融媒体时代特点出发,探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拓展思路,探究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举措,旨在为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融媒体;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9-0200-03
一、融媒体时代特点
(一)资源有效整合
融媒体时代重点突出一个“融”字,即融合、互融、通融。是将广播电视、纸媒、互联网的优势相互融合,使其价值、功能和手段得到全面提升的一种运行模式。众所周知,传统媒体根源深厚,不论是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还是受众资源,都有一定的基础,但其难以适应受众日益丰富、日益提高的生活和娱乐需求。此时,互联网高效的互动性、适时性、广泛性等特点势必会对传统媒体构成威胁,这就给融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建立良好的互补关系,实现人力资源及物质资源的整合,能在降低劳动成本的同时,增强传播的时效性和内容的权威性。
(二)利益实现共融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除了能够使资源得到更好的整合之外,也有利于形成利益共同体,包括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而二者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传统媒体中的广播电视特别是市级及以下台覆盖面小、创收力弱,可以利用融媒体突破资源和覆盖范围的有限,扩大影响力和传播面,突破经营创收的局限,增加广告收入,提高商业价值。但这会受一些不可控力的影响,新媒体的受众既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发布者,和专业人士相比,大众传媒下的公众素养有待提高,影响着受众对信息资源价值的正确判断。
(三)形式推陈出新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要本着开放的姿态,接纳更多具有创新思维的年轻人,使其加入这支队伍,与传统媒体人围绕着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各司其职,优势互补,为受众提供更新鲜、更权威、更便捷的服务。不论是何种媒体形式,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人民服务,面对日益变化的环境,媒体从业者必须不断更新形式,优化方式方法,满足人民的需要,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如今,各高校以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为己任,特别是艺术类院校,由于其招录學生时,提前设置了与专业相关的艺术面试,因此在培养学生技能技艺时具有一定的偏向性和针对性,所以在艺术类高校的课堂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采用的是理论讲授与演播室、录音间的实践教学结合的模式,在实际操作中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在理论讲述中,尽管教师备课充分,案例更新及时,但对理论的讲解都采用单向传授的方法,学生较难发挥主观能动性思考和吸收知识。再如,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教室环境、时间安排等原因,交流不够深入,只能浅尝辄止,即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之后,未将理论及时有效地转化成实用技能,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潜能的发掘。
(二)融媒体视域下的环境需求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广播电视行业势必进行相应的革新,而储备广播电视媒体行业人才的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方式方法也面临着改革[1]。融媒体集合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在互联网环境下,其传播方式更加多样、直观、便捷,不仅能给媒体行业带来新的思路,也能给受众带来全新体验。利用新媒体平台和网络技术开展播音主持教学,能够快速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但部分高校还是未能将新媒体教学应用到实处。学生是鲜活的个体,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强,在生活中也可能是一个自媒体人,特别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更应该站在时代的前沿,用最便捷的方式给大众带来新鲜资讯,同时提供娱乐,因此高校必须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三)传媒行业内的市场需求
传统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行业分工较为细致,一档节目从制作到播出集聚了多人之力。只有制片人、编导、记者、摄像、主持人、后期制作人员分工合作,才能够呈现出一台完整的节目。此时,主持人只需要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但在融媒体时代,专业能力相对单一的主持人已经难以满足媒体需求。为了更好地适应媒体传播发展的趋势,主持人要多方面发展,在具备广播电视专业技能的情况下,提升文案写作、节目编排策划、新媒体运营等技能。当前无论是综合类院校还是艺术类院校,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基本都开设了播音与主持专业,而不同类型高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播音主持专业相关教学设备的投入有限,故行业内对“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面对行业的高标准要求,各大高校在培养播音主持人才时,会结合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发挥主观能动性,尽早在校为将来入职媒体行业打下基础[2]。
三、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一)革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素质
播音与主持艺术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课程,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传统教学中,高校播音主持理论教学的差异不大,对理论知识的传授都能够达到标准,但是在专业技能的操作上,不同院校因设备建设、资金投入等问题会有细微差别。很多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充满期待与憧憬,此时其学习热情是充沛的,接受能力也较强,如果播音主持教学理念和方法单一,势必会影响其学习热情,削弱其学习主观能动性,使专业人才的培养受到冲击。所以融媒体时代,应运用新媒体手段革新教学理念,以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素质能力也面临新的要求。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本人,都可通过各类正规渠道进修和学习,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形成教师学习—学生实践—高校输出的良性循环。
(二)丰富教学内容,实行项目驱动化教学
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均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朝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方向靠拢,高校教学内容要适当地“走出去,引进来”。“走出去”是指播音主持教学不能拘泥于教室和校园,可以结合具体的课程走到博物馆、各类古街等进行实地采访、报道以及解说;也可以参加各大赛事,以赛代练,在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开拓视野;亦可走到广播电视台的录音棚、演播室去参观学习。“引进来”和“走出去”是相对应的,要总结经验,将“走出去”学到的技能、方式和方法“引进来”,将新媒体形式和传播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在实践教学中,可将教学内容设置为一个个节目的生产项目,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选择合适的岗位和职务,一个小组即为一个项目组。学生“从学中做、从做中学”,一方面能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教师考核时,要以一个节目的整体运营效果为考核目标,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丰富教学内容。
(三)创新教学形式,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技术操作能力,能够快速捕捉媒体运行模式。在融媒体时代,网络技术的优势能够促进媒体行业的发展,在满足媒体时代发展要求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渠道。通过创新实践教学形式进行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潜力的开发,将为学生顺利接轨一线媒体提供重要保障。一个科技化的教学环境可以提升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高校应加大对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设备的投入,较为陈旧的设备无法满足实际的教学要求,教学质量提不上去,学生的学习质量就难以得到保障[3]。例如,演播室灯光及摄像机若无法满足电视节目主持的基本条件,学生在演播室的实践的过程中,可能会将更多精力放在“美不美”上。如果设备条件达到了要求,对“美不美”的关注可能就会被弱化,转而在乎表现得“好不好”。因此,一定要采购能满足播音人才需求的、先进的、符合时代要求的设备器材。在播音主持实践教学中,还要发挥新媒体教学平台的作用,积极主动地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实践教学,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在线下,教师可让学生们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自媒体平台,将点击率、转发率以及评论数等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促使学生将在课堂中学到知识运用到自媒体平台的运营中,让作品受众更广泛。学生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发现规律,总结经验,不断优化,能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亲自感受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方式,为未来顺利接轨一线媒体作好准备。
四、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转变制片人式角色定位
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从事播音主持专业研究但未进入实际媒体行业的应届毕业生;另一种是从事广播电视一线媒体工作,重新择业后到高校任教的媒体人。这两种教师有各自的优势,前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后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对培养播音主持人才而言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即便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仍要为播音主持教师的队伍建设提供更多机会,使教师不断提升自我。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媒体发表相关广播故事、配音作品以及短视频,在不断提升业务能力的同时,尝试新媒体运营,将这些经验更好地分享和传达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完成了角色转变。教师在向学生分享与讲解的过程中,能与其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化身為制片人,统筹节目。从前期的准备到团队的组建,再到拍摄、剪辑和后期包装,在项目驱动的过程中,学生也不再是那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变成了一个合作者,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凸显。一个作品从策划到成品,离不开团队的力量。高校在教师队伍管理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队伍结构,可吸纳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有高级职称的播音员主持人对本校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开展专业性专家讲学,广泛吸纳专业学科背景扎实、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积极引入高层次领军人物及行业先锋,打造具备一线媒体实践经验和高校教学管理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团队,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动态双师能力”提升活动,使校内外“双导师”制对所有学生、所有重点专业课程进行覆盖。
(二)设计符合行业需求的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教学体系设计是这门课程“怎么上好”的一个关键因素,而播音主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潜力的重要一环。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行业的大背景之下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时也要和社会、行业不断磨合,了解行业需求,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所以在大学课程设置方面,特别是在实践教学设计方面,教师首先要了解融媒体时代的行业需求,针对这一需求进行教学设计的创新和优化,以便让学生提早了解行业规则。要依照行业需求改善现有的实训条件,实现项目化“翻转”教学,将教学内容设置为一个个生产项目,让学生成为项目的主理人,教师作为监理人,最终的课程考核则以这个节目的整体运营效果为目标,教师还可让学生把实践作品上传到自媒体平台接受观众的评价与指导。参与项目制作,既能锻炼学生们的主体意识,也能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文案写作能力、编辑策划能力。要从播音实践角度积极搭建专业化实践平台,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不影响现有学业的情况下,多参加社会播音主持实践,使自身具备较强的竞争意识,有效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在这期间,学生能独立思考,并将思考转化为有效行动。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拓展教育空间,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教学中,要促进教师专业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服务区域文化发展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业务能力。
(三)实行产教融式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泛指单位和高校合作培养人才,其内容对接产业、人才对接单位,播音主持实践教学改革将真实媒介平台与课堂相结合,将媒体运营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注重发挥平台、学校、学生三大主体的特色和优势,依托校企合作单位,依照行业要求改善现有的实训条件,优化实习实训内容,拓展实践渠道。一方面,这能改善学校的实践教学条件,搭建方针统一的融媒体实训中心,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组建一支实训教师队伍进行管理与指导。另一方面,在企业和媒体合作开展的多位一体的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作为实践主体,能通过一次次的实践磨炼自己。学生最终是要踏出校园,步入社会的,而校园就是要在学生步入社会前为其提供更多样、更真实的锻炼机会,使其具备强大的内心和充足的社会经验,更好地与融媒体时代接轨。因此,在融媒体视域下,专业基础教学应适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需求,与传统媒体形成联合培养战略,为学生提供出镜主持、现场直播、新闻配音等多个实习机会;课程实践要重视与新媒体平台的深度合作,为创意短视频策划、网络视频主播等核心专业岗位输送优秀人才;专业教学要拓展与科技馆、博物馆等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重点培养专业讲解人才。要利用企业和媒体平台,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融媒体实践能力。
五、结语
播音主持专业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要立足时代背景,及时适应融媒体时代的新要求,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根据行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积极搭建课内、课外实践教学平台,丰富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传媒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静.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探究[J].新闻知识,2019(10):53-55.
[2] 王雪玉洁.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教学改革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8(5):36-37,42.
[3] 苑中文.浅谈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实践教学改革[J].传播力研究,2020(6):134,136.
作者简介 张倩,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播音主持、影视配音、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