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中期两位美国摄影师的纪实摄影叙事探析

2021-12-09朱航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薇薇安

摘要:本文主要将薇薇安和维加这两位美国纪实摄影师拍摄的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社会的纪实摄影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对二者镜头下的人物、场景等展开图像叙事分析,并将其置于相应的历史生成路径中进行探究。通过对比二者在图像符号使用上的异同,探讨纪实摄影这一媒介载体形式反映出的20世纪中期美国整体社会氛围,并反思作为反映社会真实的媒介工具,纪实摄影的历史价值及可能存在的解读陷阱。

关键词:纪实摄影;图像叙事;薇薇安;维加

中图分类号:J4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9-0158-03

“纪实摄影”一词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当时的美国人开始普遍使用“纪实摄影”这一词指代拍摄普通人民,尤其是穷苦人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及生活场景的摄影类型。在拍摄特点上,纪实摄影通过贴近现实、反映现实的创作方法,根据“生活本来的面貌”进行提炼,创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进而反映生活[1]。作为一种记录真实信息的媒介载体,纪实摄影以图像叙事和视觉传播的方式叙述社会发展风貌。

一、薇薇安和维加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美国街头摄影师,出生于美国纽约,她的纪实照片多展现纽约、芝加哥等城镇景色。城市的变迁、不同文化群体的境遇、街道上各类人物的形态、平凡的日常生活景象等都被照相机转变成生活的纪实[2]。她的主职是保姆,在世时没有透露过自己的摄影师身份,直到去世后才被發现。之后,她的作品开始登上美国乃至意大利、阿根廷、英国等国的各家报纸,其因此被视为美国当代最重要的街头摄影师之一。

维加(Weegee),本名亚瑟·费利希(Arthur Fellig),是一位与众不同的摄影师兼摄影记者,以鲜明的黑白街头摄影风格闻名。他在纽约市下东区的曼哈顿工作,担任小报纸的新闻摄影师,通过跟踪城市的紧急服务并记录其活动发展自身的标志性风格。

纪实摄影作为一种传播介质,传播的正是摄影师对这个世界的观点。不同的摄影师拍摄的纪实照片有不同的叙事主题,从而传播不同的信息。聚焦两位摄影师的生平可以发现,其纪实摄影照片拍摄时间存在重叠,都有大量反映美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纪实摄影作品。

从整体来看,薇薇安的街头摄影涉猎主题较为广泛,无论是男人、妇女还是儿童,都在她的纪实镜头下得到了关注。此外,她还习惯用摄影记录美国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可以说,其关注对象的广泛性,使其纪实摄影传播的信息更充分和全面,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美国社会提供了素材。维加认为,“我在拍照,同时也在捕捉这个城市的灵魂”。维加的纪实摄影除了与薇薇安一样关注到人们的生活场景之外,还有很鲜明的个人风格色彩,他的照片传递了美国社会生活氛围另一个侧面的信息。

二、摄影师镜头下的妇女形象对比

两位纪实摄影师镜头下的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尤其是纽约等地区的人物形象具备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同时,人物形象和叙事风格的呈现本身又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性。

如图1所示,左图和右图分别是薇薇安和维加镜头下典型的美国妇女形象。薇薇安镜头拍摄的美国妇女,给人以优雅、端庄的第一印象。走在街道上的妇女衣着精致靓丽,佩戴珠宝,手持物品,步履从容。维加镜头下的女性人物同样打扮时髦,衣着华丽。这皆是对当时美国城市生活与经济情况的反映,传递出了如下历史信息:二战后,随着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50年代的美国女性重新找回了妩媚之美,甩掉了战争时代死气沉沉、方便干活的工作服,服饰变得多元化,更加新潮。

两位纪实摄影师的摄影作品也有不同之处,薇薇安拍摄的女性形象高雅端庄,给人以明快温暖的感受,这与薇薇安本身的女权主义倾向相吻合,象征着其妇女解放、性别平权的主张。与薇薇安镜头下的端庄和高雅相比,维加对女性的展现则具有更浓的戏谑意味。他镜头下的女性表情大多夸张、搞怪,毫无礼仪感,展现出与端庄高雅截然不同的气质。

解构图像实际上就是解读社会,图像的意义实质为社会意义的建构,社会最高维度的显示毫无疑问就是一种象征[3]。维加用戏谑的方式呈现的女性形象其实也反映了当时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另一面,即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经济发展相对的是两极分化的加剧,在这一背景下,美国社会同样存在许多穷苦人民。维加使用的女性符号体现了其对当时社会不公平问题的戏谑,以图像隐喻的方式展现出有钱人庸俗丑恶、纸醉金迷的一面。

对比两位纪实摄影师不同摄影照片中使用的女性符号可以发现,一个摄影师的纪实照片传递的信息可能存在片面和局限性,这取决于个人的摄影风格。纪实摄影本身没有说谎,它“诚实”地记录下当时的社会风貌,但单个的事件真实不等同于整体宏观的社会真实,这也就意味存在着掉入图像叙事“陷阱”中的潜在风险,进而对那个时代的美国女性产生或端庄优雅、或戏谑夸张的刻板印象。

三、摄影师镜头下的社会场景阐释

薇薇安和维加的镜头都关注该时期的社会化生活场景。薇薇安镜头内的场景较为多样,利用街拍反映了当时人们工作、恋爱、娱乐、家庭等不同的场景,全面展现了社会状况。薇薇安镜头下的家庭,大多和谐温馨,能让人感受到日常的美好。如图2左所示,该图片是薇薇安镜头下社会生活场景的典型代表,展现了当时美国社会家庭生活的真实情况。照片中,父亲抱着孩子坐下,气球遮住了他的面孔,旁边放着购物纸袋,整个画面和谐而温馨,仿佛整个世界都是“孩童的世界”。薇薇安镜头下男性带孩子的纪实照片还有很多,从图像叙事来说,这也反映出二战结束后,男性回归家庭的社会局面。在这一时期,“家庭被大多数人认为是重要的,只有不到10%的美国人认为单身会快乐”[4]。

维加拍摄的家庭生活场景较少,为数不多的相关纪实照片也是在用家庭场景这一图像符号反映当时社会的弊端。如图2右所示,维加对从火灾中逃生一家人一起睡觉的场景进行了纪实拍摄,让我们看到了美国社会中,灾难和贫苦所带给一些家庭的苦痛和悲哀。

从反映那个时代爱情的社会场景的纪实摄影来看,维加和薇薇安的作品也有非常突出的区别。在薇薇安镜头下,四五十年代男女相爱的场面充满了温柔和浪漫的“法式”氛围,如男人和女人相互对视或者拥抱。如图3左所示,男人与女人情意浓浓地坐在复古马车上,彰显了当时美国普通民众对爱情的追求。

维加镜头下的纪实摄影照片所体现出来的爱情,则把人们的目光拉到了“性”这一议题上。如图3右所示,该纪实摄影照片的标题是“姑娘和水手在电影院”。画面中心的姑娘和水手在电影院这一公共场合内旁若无人地亲密,侧面反映了当时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

从薇薇安拍摄的有关恋爱场景的照片,我们能看到那个时代美国人自由恋爱的缠绵氛围,但维加的纪实照片则反映了美国人对性的关注和重视。综合来看,此时的美国处于自由开放的社会氛围中,进一步归纳可以发现当时社会流行文化对人们追求爱情和解放性观念的影响,反映了二战之后的美国社会,男性和女性对传统角色的回归和定位。

至于社会现实问题,两位摄影师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最典型的照片是薇薇安于1954年在纽约拍摄的街头景象,整个照片画面充满了对比性。街头的一角,白人男孩是顾客,而黑人男孩是服务提供者,正在为白人男孩擦皮鞋。这实质上体现出了当时社会中的种族歧视问题,非洲裔美国黑人是战后全国最穷的群体,其从乡下移居城市,过着艰苦的生活。

维加的镜头同样具有对比性,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门口拍摄的纪实作品是其中典型。衣着华丽的富太太从剧院里走出来,而旁边站着的穷酸老人的打扮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社会贫富差距之大。

四、摄影师纪实视角差异

要在研究中有效运用符号分析,就不能仅仅把符号作为交流的手段和有待解密的密码,而应该将其当作思维方式,当作有待解释的习惯性语言。本文利用图像叙事分析的方法,选取了两位纪实摄影师镜头下典型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并对典型的、不同类型的场景进行阐释,分析纪实摄影在图像叙事层面能够传播的信息要素。

图像是历史的镜像,不是历史本身[5]。美国四五十年代人民的社会生活,在不同摄影师的纪实镜头下有大相径庭的表现。将这种差异性置于二者生活的情景中进行分析,把二者的符号使用当作一种受自身成长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性语言进行考虑,更有利于我们理解。

薇薇安的纪实摄影最特别的一点就是有温度。这种温度是社会的,也是民生的。她的摄影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市井温度,展现了四五十年代美国白人日常生活场景,这和她女权主义的倾向相符。而维加本身生活在下城区的曼哈顿地区,该地区是纽约较为混乱的区域,人口复杂,底层人民众多,是美国纽约少数族群的聚集地,充斥着暴力和犯罪。曼哈顿下城的小圈子被很多初来乍到的移民当成整个纽约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观察者们纷纷断言这些新来的移民没有足够的能力用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同化美国的民主观念[6]。维加作为一名自由攝影师,奔波于大街小巷,为各家报纸提供信息,因此他在纪实摄影的符号使用上,呈现出更加尖锐的倾向和戏谑的叙事风格。

结合二者纪实摄影的异同,对其纪实视角进行合并,可以比较完整地描述四五十年代美国的社会状况。总体来说,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处于一种“富庶的忧郁”中。经济的繁荣发展推动了各个领域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二战结束后,女性开始追逐时髦和打扮,男性回归家庭,传统的男性和女性角色定位回归,人们的性观念更加自由开放,娱乐业繁荣发达。与此同时,人口不断迁徙,民族结构不断变更,种族歧视问题有待解决,外来的少数族群如何融入美国值得关注。同时,底层人民的贫困问题也使社会的整体氛围变得不安和焦虑。

五、结语

对20世纪中期两位纪实摄影师镜头下的照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此时的美国社会整体陷入了“富庶中的忧郁”。纪实摄影作为视觉传播的介质,通过视觉信息的传播,帮助人们了解历史、印证历史。提供研究历史的材料和路径,是纪实摄影在图像叙事层面最为重要的价值。但即便是完全强调真实性的纪实摄影也存在个体真实和整体真实的差异。照片中符号的使用方式本身就受摄影师主观倾向的影响,叙事风格的差异也会影响对真实的反映,瞬间的真实并不等于宏观整体的真实,我们仍然需要警惕纪实摄影存在的图像叙事陷阱。

参考文献:

[1] 朱炯.纪实摄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1):63-69.

[2] 桂凯丽.浪漫自由的街头行者——分析摄影师薇薇安·迈尔的创作风格[J].艺术科技,2017(1):273.

[3] 韩丛耀.图像与语言符号的关系辨析[J].中国出版,2010(6):23-25.

[4] [美]加里·纳什.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M].刘德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

[5] [英]彼得·伯克.图像证史[M].杨豫,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

[6] [法]弗朗索瓦·维耶.纽约史[M].吴瑶,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7.

作者简介 朱航,硕士,研究方向:新闻媒介史。

猜你喜欢

薇薇安
薇薇安·迈尔:隐藏在保姆身份下的摄影师
影子里的薇薇安
美国中学生不养儿也知父母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