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报服务高职内涵建设的途径探析

2021-12-09李毅坚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内涵建设学报高职院校

摘要:学报是高职院校內稀有的宝贵资源,不仅满足教师的职称评定与晋升需求,同时也与院校的发展计划相关联。如今我国高职院校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与日俱增,要想推动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需要致力于内涵建设活动,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本文探究学报服务高职内涵建设的相关内容,为高职院校学报建设以及加强高职教学内涵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报;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9-0100-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陆羽《茶经》的话语修辞、意义建构及当代启示”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KY0970;提升广西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度院级课题“互联网大发展与国家出版体制调整背景下《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内涵的深挖掘与媒介融合式转型与发展”研究成果,项目编号:桂职院﹝2017﹞282号,172202

一、引言

学报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构成,学报质量可反映出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以及科研水平,能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对外学术交流的窗口。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积极主动关注学报,养成阅读学报的优质学习习惯,可及时了解最新的高职教育改革思想与举措,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师资能力,同时通过学报学习他人研究成果,对于推动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一)概述

内涵建设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引入高等教育领域中,是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内涵建设更关注教学理念更新、专业素养强化、师德修养提升以及人才培养机制等,更强调内在因素的决定性作用。

(二)主要指标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强调教师以及学生在学院发展过程中的建设性作用。

第一,教风主要指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善于学习与创新的行为表现;学风则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精神面貌。教风与学风共同构成校园软环境。

第二,教育教学理念是高职院校各项工作开展的主要依据,起着主心骨作用,教育教学理念决定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以及发展成果。

第三,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根本所在,是影响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三、学报服务高职内涵建设的价值

(一)传递前沿动态信息

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给地方性的高职院校发展带来极大的竞争压力。学报建设可大大削弱地域封闭带来的负面影响,转变高职院校保守、落后的办学思路,借助国内外前沿理念作为指导,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活力,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学报还可帮助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便捷掌握教育领域中最新的专业建设以及教学改革动态,通过作者发表论文的条理性分析,帮助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更加深刻、全面地认知前沿理论知识以及最新政策,继而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效率。

(二)提供实践与学术参考

高职院校学报创设初期,均是根据高职院校的教育特征以及院校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的,因此学报各项栏目设置更重视实践性相对较强的来稿。论文中不仅要有理论说教,同时也要有相应的数据、案例支撑理论。学术研讨型的论文则需要论述当下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论述自身的研究创新点,也正因此,学报能够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改革以及专业建设等各个方面提供相应的实践参考以及学术借鉴。

(三)提供相应的学术服务

学报是满足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发展需求的服务平台,高职院校每年都会有部分教师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学报能够为院校教师提供相应的学术服务,确保高职院校教师能够发表科研成果,大大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在教育行业的影响力。

四、学报服务高职内涵建设的影响因素

(一)未能正确认识学报功能

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晋升职称需要在标准刊号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课题研究也需要在标准刊号的学术期刊上发布阶段研究成果,因此学报是高职院校教师的首选发布对象。但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也将学报功能的单一归咎于学术需求不足。实际上,为教师学术研究与交流提供平台仅是学报功能之一,为了充分发挥学报功能,高职院校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学报功能,继而最大化利用学报资源。

(二)教师认知水平低下

在高职院校晋升副高职称的人数较多,且指标也比较充足的前提下,高职院校教师的发表需求较为强烈,收稿数量相对庞大,编辑部本着公平性原则,严格按照收稿日期安排论文发表。但随着高职院校晋升难度的提高以及晋升副高职称指标大幅减少,导致高职院校教师的发文数量锐减。由此可知,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其发表论文的主要动力在于职称晋升。

五、学报服务高职内涵建设的路径

(一)明确学报建设目标与要求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学报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高校学报不再是本科院校的标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越发重视学报建设。

第一,引导性。高职院校在学报创办时要体现出学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以及指明办学方向的属性。高职学报要积极引导教育工作者开展理论研究活动,不断增强广大教师以及技术人员的学术意识,在高校内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引导人们在教育管理、教学改革、技术创新等方面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并从理论方面进行总结与提升,逐步更新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让其积极开展新课题研究活动,指导高职院校教育事业能够深化发展。

第二,针对性。高职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生产、服务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学报要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为发展指向,充分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同时也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学报创办需要彰显高职教育特色。

第三,特色化。高职院校最初是模仿其他院校建设学报,这一建设初衷是值得称赞的,但也导致高职院校照抄照搬其他院校的建报模式,未能立足于自身特点。因此,高职学报在内容设置以及栏目设置方面需要突出院校特征,同时将院校文化纳入学报建设中,充分展现高职院校的文化特色。

(二)引导学院教师对学报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

高职学报主编可借助问卷调查以及教师访谈的形式,充分了解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的发展愿景,转变学院教师论文发表目的性较强的特征,发挥学报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引领作用。将课题组成员以及学院教师对学报的认知度和关注度汇报给更高层的领导,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建设性意见,借助专题化讲座帮助教师全面化、系统性地了解学报的栏目设置、学术论文撰写要求以及征稿要求。同时,课题组需要转变传统的学报建设理念,要以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作为指引开展编辑部的建设活动[1]。

(三)摒弃消极化办刊思想

受高职院校特殊环境的影响,部分办刊人对高职学报办好办坏并不关注,加之高职学报的整体学术实力弱于本科院校,导致部分人员认为无法改变高职学报命运。针对这一情况,高职院校学报的办刊人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挖掘高职学报优势,如可升级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深挖企业的优秀成果。同时,开发与培育企业一线工程师,建立企业核心作者群。高职学报编辑部要紧抓网络时代带来的发展契机,实现学术期刊的双文本发布。在知网、维普等平台上,可利用关键词搜索高职学报、本科学报以及科技期刊的文章,这对于全部期刊而言有同等的被索引机会,文稿质量以及面世时间成为人们下载的主要依据。

(四)树立正确的高职学报稿件质量观念

高职院校的办刊资源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对于稿件质量评价而言,高职学报应探索出一套自身的评价机制,树立正确的高职学报稿件质量观念。

第一,高职学报需要与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相结合,稿件质量评价不可全部以学术价值为基础,需要重视其对于生产一线的实践指导。高职院校本身是为了培养生产、服务以及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需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能,高职学报也应追求服务生产一线的应用价值。

第二,高职学报需要根据既定的标准寻求高质量的文稿,而学报的办刊人需要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究适合高职学报的发展道路,把关好稿源质量,明确高职学报在整个学术期刊界的具体定位。

第三,受学术评价机制的影响,学术领域中优质稿源大多数流向核心期刊,而非圈内的刊物无法有效吸引优质稿源,高职学报位于学术期刊金字塔中的底层,这严重制约着其自身发展。针对这一情况,高职学报需要准确定位自身的地位与作用,为学术新人提供完善的学术交流平台,为我国学术人才的培育作出贡献[2]。

第四,高职学报编辑需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具有特色的高职学报名牌栏目,形成特色化的高职学报。也就是说高职学报需要创办特色化的学报栏目,突出高职教育特色,且学报编辑也要充分认识到学报对于高职院校的作用,紧贴高职院校的学院内涵建设设置特色栏目,反映本院校的教育改革内容,提升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领域的知名度。同时,高职学报需要彰显出地方特色,高职院校所处区域的民族文化以及人文文化是不可复制的资源,要将地域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高职学报的文化土壤。

(五)制定完善的组约稿机制

稿源不足向来是高职学报建设的最大阻力,针对高职学报稿件缺乏的问题,学报的编辑队伍需要及时转变发展策略,制定完善的组稿约稿机制,将以往被动性依赖作者投稿的局面逐步转变为主动约稿的局面[3]。因此,高职学报编辑部需要加强与高职院校内科研骨干人群的联系,密切关注科研人员的课题研究进展,同时要向老教授以及优秀的硕士、博士约稿。此外,高职院校编辑部需要注重对青年教师作者群的培养,根据稿件内容不断对其鼓励与引导,敦促其反复修改达到稿件发表要求,帮助青年教师树立发稿自信心,如此能为高职学报培养一支长期性、稳定性的作者队伍,为高职学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做好高职学报的建设交流活动

高职学报的编辑部需要积极组织主编、编务、优秀作者、执行主编、博士生导师等人围绕全面提升稿件质量、创新办刊理念等进行探讨,综合各界对学报科学以及优质办刊的建设性意见。高职学报编辑部要充分调研与挖掘优质学报优势,打造特色化的优势栏目,编辑部需要充分发挥学报平台作用,进一步营造高职院校的学术氛围。同时,高职学报要严格遵循既定的办刊宗旨,明确办刊目标,始终保持正确的意识形态。较为成熟的院校比发展时间较短的高职院校有更丰富的创报经验,因此高职学报要定期与兄弟院校的编辑队伍开展工作交流,针对学报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积极发展高职学报的地域性特色栏目,继而彰显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4]。

(七)不断优化高职学报的办刊思路

高职学报办刊的最大困难在于稿件学术质量不高,缺乏优质稿源,这也是推动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工作。为此,高校学报课题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解决办刊问题,大力发掘新作者,有效调动审稿人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积极参与多种类型的专业学术活动,加大对高职学报的宣传力度,帮助高职学报约到优质稿件。此外,高职学报负责人要引导编辑部人员不断思考办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群策群力妥善解决,从而加快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进程。

(八)合理化缩短高职学报刊期

刊期是学术期刊评价的重要量化指标,部分高职学报编辑部为了追求这一发展目标,匆匆缩短学报的刊期,背离高职学报的建设内涵[5]。学报在缩短刊期后能让作者的观点及时面世,缩短刊期的优势只有在稿源丰富的前提下才能彰显出来,但绝大部分高职学报存在稿源不足问题,若直接缩短刊期,高职学报编辑部为了能够按时出刊,就不得不降低稿件刊用标准,这不利于高职学报内涵建设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逐步发生转变,期刊可将编辑加工好的定稿直接上传至中国知网平台,实现最新研究成果优先出版。针对这一情况,高职学报负责人需要根据稿源情况、编辑部人员情况决定是否将刊期缩短。对于高职学报而言,在条件不成熟时随意缩短学报刊期,会让编辑部陷入更大的发展困境中,不利于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开展。因此,高职学报决定是否缩短刊期,需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改为双月刊前可先增加每期页码,这不仅能够增加高职学报的载文量,同时也能为高职学报双月刊作出相应把控[6]。

六、结语

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是一项重点工作,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师资力量提升已成为发展高职院校内涵的核心内容。学报作为高职院校的优质性资源,需要明确其建设目标与要求,此外还应引导学院教师对学报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同时要制定完善的组约稿机制,摒弃以往消极化办刊思想,合理缩短刊期,充分展现高职院校学報对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成利.高职船海类专业群的文化建设内涵与特色——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为例[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2):144-146.

[2] “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近5年影响因子[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7(3):427.

[3] 马李娜.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思考——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文化产业,2021(12):119-121.

[4] 刘彦,贾凤翔.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内涵建设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32(1):81-84.

[5] 孙宝丰,陈则立.联合培养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内涵建设提升途径研究——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例[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1):84-85.

[6] 陈新平,叶巧舟.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体育课程内涵建设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4):117-120.

作者简介 李毅坚,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

猜你喜欢

内涵建设学报高职院校
“四四模式”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内涵建设
论地方工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高校引智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Analysis of Characters Shaping in Ring Lardner’s Haircut
Analysis of I Heard the Owl Call My Name from an Intercultural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