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电影《小城之春》中诗意化的叙事方式

2021-12-09邹兰周德子健

艺术评鉴 2021年21期
关键词:叙事方式

邹兰 周德子健

摘要:在纪念世界电影百年与中国电影九十周年过程中,《小城之春》作为一部诗意化的叙事电影,被推选为中国90年电影历史上10部经典作品之一,本文主要从《小城之春》蕴含的诗意入手,对这部影片的主题、叙事方法、镜头运用等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以期使人们能够更为清楚地认识到《小城之春》的美学风格,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发。

关键词:小城之春  叙事方式  叙事方法  镜头运用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1-0155-03

《小城之春》作為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蕴含着含蓄委婉的人文情怀、气韵流动的诗化风格,尽管这部电影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甚至受到了众多人的批评,但随着时光的沉淀,人们愈发可以从这部电影中感受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电影艺术中展现的魅力。

一、《小城之春》的介绍

《小城之春》作为战后剧情片,拍摄于1948年,由费穆执导,石羽、李纬等人主演,黄贻钧担任作曲与乐队指挥,电影主要记叙了抗日战争后,一个已婚江南女性与昔日情人重逢的故事。导演在电影创作过程中并没有将镜头对准当时的国内内战,而是通过诗意的镜头表现手法,将当时国人的生活状态浓缩为一个电影故事,与同期电影中蕴含丰富的政治色彩不同,《小城之春》更多的是以女主角作为电影的叙事线索,以第一人称叙事作为影片的叙事方式。在当前的电影艺术发展过程中,《小城之春》这部电影因其极具先锋意识的电影叙述手法,以及诗意的故事叙述方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二、《小城之春》中的诗意展现

费穆是一位极具中国传统文人气质的电影大师,其作品风格低回婉转、细腻沉郁,《小城之春》作为费穆执导的最后一部长故事片,在电影叙述过程中导演以诗意化的叙事方式,在那个内战处于白热化的环境下,不紧不慢地向人们展现了五个人与一只鸡的故事,并且在电影创作过程中更多的将关注点放在了人本身以及人道精神方面。

(一)《小城之春》诗意的主题

《小城之春》讲述了传统知识分子“发乎情,止于礼义”的爱情故事,其主要内容是在抗战前,主人公周玉纹与章志忱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但被玉纹母亲拆散,在8年后两人重逢时,玉纹已经成为志忱好友戴礼言的太太,此时礼言卧病在床,玉纹尽管心中仍有着志忱的影子,但仍将照顾丈夫与家庭的责任担在肩上,此时志忱的到来使玉纹平静的生活泛起了涟漪,玉纹与志忱常常背着礼言见面,但由于志忱无法改变玉纹已经嫁为人妻的情况,两者在“礼”“忠诚”的束缚下挣扎,最终玉纹在爱欲与道德的挣扎下,理智终是战胜了情欲。在影片情节的塑造过程中,主题的诗意体现在导演站在人文角度塑造影片人物,没有对影片中角色的对错进行评判,仅仅肯定了人的精神、情感以及人性的正常需求。《小城之春》中仅仅出现了妻子、朋友、丈夫、妹妹以及仆人五个人物,显得影片角色场景没有那么真实,但正是这种不真实,更好地展现了人物世界的情感关系,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造型风格。同时,导演用这五个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与矛盾冲突营造出“欲拒还迎,欲说还休”的情感氛围,隐隐地向人们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含蓄情感与道德操守,在角色的身上,人们可以看到无奈现实与未来理想的碰撞,作品中夹杂着泯没与希望的双重色彩。

(二)《小城之春》诗意的叙事

为更好地表达角色的内心情感,在《小城之春》的创作过程中,导演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以简洁的叙事方法以及含蓄的表达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主人公情与礼的抉择。空间封闭、情节单一、人物简单、节奏与视角如流水一般的《小城之春》将角色内心的压抑、荒凉刻画得入木三分,使故事的写意性更重于写实。在故事叙述过程中,首先,从叙事人称方面来看,导演为玉纹创造了全知视角,使其“第一人称”的独白贯穿全篇,通过这种叙事方式,导演可以令玉纹颠覆现实时空,在故事叙述过程中创造了更为灵活的表达方式;其次,从故事空间上看,导演为《小城之春》营造了一个单纯封闭的空间环境,主要的拍摄地点也只有两个,一个是不知名江南小城颓墙四周,另一个是礼言的家,破败的城墙隔断了故事人物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影片中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离的效果,使观众能够与影片角色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影片诗情叙述成为了可能;最后,从故事结构角度来看,《小城之春》的开始与结束分别是志忱的到来与离开,志忱就像一块打破水面平静的石子,志忱在戴家呆的这十几天就像一个完整却又封闭的片段,带给人们一种“四顾何茫茫,东风百草摇”的哀伤情感。

(三)《小城之春》诗意的镜头

《小城之春》在创作过程中,将传统艺术写意与现代电影的写实风格融合到一起,利用诗意的镜头更好地将故事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具体来说,《小城之春》中包含了大量富有内涵的长镜头,尤其是在电影开场的几个关键镜头中,导演使用了50mm以上的中长焦镜头进行影片拍摄,只有少数几个画面使用了稍广的镜头,影片还原了中国古典绘画的感觉,使得作品的视角更为独特,不仅更好地表达出人物相对复杂的情感,还向观众展现出一种沉静内敛的东方意境。同时,在影片中,镜头很少出现切换,大部分是通过淡入淡出的叠化方式为人物间的关系赋予一抹神秘色彩,这使得影片颇有一种“象外之意,系表之言”的感觉,并且大部分时候,镜头的角度是平视稍仰,不仅体现出导演对人物的关切,还能够更好地引导观众体验在角色间的复杂情绪。

在故事中,首先,玉纹、礼言以及志忱的出场均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安静而缓慢地将人物关系展现在人们眼前,同时,在影片中,长镜头的运用还可以渲染氛围的压抑,将观者更好地带入情境之中。其次,在镜头的前半部分,戴秀在茶余饭后唱起歌谣《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众人倾听着美美的歌声,在这看似平静的场景下,长镜头向人们展现了戴秀对志忱那种“少女情怀总是诗”的情感,但此时志忱的眼睛紧随玉纹、玉纹却对志忱的目光假作不知,一直照顾生病的礼言,这一长镜头的运用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到角色内心的复杂情感。相似地,在四人坐船出去游玩时,戴秀与礼言坐在船头,戴秀唱着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时,礼言轻声应和,此时玉纹坐在礼言身后眉头紧皱,在礼言回身看她时才有所舒展,此时她回身看向船尾的志忱,与歌词巧妙呼应。水在我国古典文学中被蕴含着多重含义,比方说,在“君子之交淡如水”中,水代表了朋友间的情感;在“历经沧海难为水”中,水代表了忠贞的情感;在“共饮长江水”中,水代表了思念的感情;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水则表现了人们的惆怅,影片中出现了4次水面空镜,看似平静的湖面不仅与人物压抑的情感相呼应,导演还利用水的意向向人们介绍了人物角色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小城之春》这部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玉纹站在墙头上望向远方,礼言从画面的右下角进入观者的视线,走到玉纹的身边,此时玉纹放下菜篮挽着礼言用手指向远方,这个长镜头的运用为观者构建了一幅“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画面,这幅画面不仅与影片的开头进行了呼应,还使观众能够更为真切地感受到玉纹与礼言之间平静的情感,进一步加深了观者对影片情感的认识。

(四)《小城之春》诗意的声音

在《小城之春》中,女主角的旁白与音乐共同构成了这部电影的“画外音”,不仅对电影的氛围进行了渲染,还暗示了影片中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1.诗化的音乐

《小城之春》的音乐创作建立在20世纪西方音乐的基础上,其特点是注重音乐的色彩性,这种音乐创作方式使得影片中的视觉画面与听觉音乐进行了有效的关联,影片中音乐舒缓绵长,随着影片的推进,在展现角色情感变化的同时,向观者委婉地传达出一种含蓄的情感,拨动着观者的心弦,进一步展现出了影片所蕴含的含蓄美。比方说,在玉纹出场到其镜头暂时结束时,音乐以下行的3()2()7结束在主调平行小调b调的主音上,在为观者带来无限想象空间的同时,展现了玉纹那种“猜不透、说不破”的心绪。同时,为更好地体现影片“乐画同步”的要求,作曲家在为影片配乐的过程中,主要用小提琴表现玉纹温婉细腻、多愁善感的形象;用大提琴表现礼言苦闷深沉、体弱多病的人物形象;用短笛表现戴秀活泼可爱、充满希望的人物特点,并且在被哥哥拒绝礼物并要求其尽快去上学时,通过音节的半音下行表现自身失落的心情。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作曲家并未特别的主奏乐器暗示志忱的性格,但观众可以从志忱自出场音乐就戛然而止以及镜头的跳接看出,志忱在戴家“闯入者”的身份,音乐的停止使故事的发生产生了一种悬念感,尤其是《小城之春》主要是以玉纹为叙述的第一人称,在玉纹的视角中,志忱的出现使得她在无声中出现了犹豫、忐忑的情感,进而营造出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氛围。

2.诗化的念白

在《小城之春》中出现最多的画外音并不是音乐,而是玉纹的旁白,在这部影片中,旁白是以玉纹作为叙事的第一人称,也就是说,在这部影片中,玉纹既是叙事者,又是故事的参与者,在叙事过程中,玉纹那些自然的语调形成了一种带有乐感的诗咏般的表达方式。比方说,精心装扮后的玉纹在微醺后来到客房门口,旁白内容是:“这时候,月亮升得高高的”,此时电影的画面展现给观众一个月亮的空镜头,这种表达方式与戏曲“念白”那种半说半唱的形式相类似,使影片的表达融入了一些“诗化”意味。

(五)《小城之春》诗意的场景

在《小城之春》的创作过程中,导演在影片中融入了诸多中国传统美学元素,在场景的设计过程中,处处蕴含着隐喻意味。

1.外景的隐喻

在电影开篇,天色灰暗,玉纹站在一段被战火损坏的城墙上,提着菜篮慢慢地走着,城墙破败,这种场景极易将人们带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情感当中,随后回到家,家中也是断壁残垣,这种场景的设计可以向人们展现玉纹压抑悲凉的内心,这种情感同“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相类似,进而为影片奠定沉郁幽怨的情感基调。

2.内景的隐喻

由于影片故事情节主要发生在戴家小院,因此,在内景——戴家小院的场景设计也颇具匠心。具体来说,第一部分,玉纹作为影片的女主人公,为更好地展现其内心的孤独,玉纹的房间光线偏暗,并且房间内的绿植也只有一两株,在影片中,玉纹房间场景展现更多的是她的床与她的绣样,在志忱尚未出现之前,玉纹通过不停绣花的方式掩盖自身的落寞。第二部分,男主人礼言的房间内堆放了大量的药瓶,这种场景的布置不仅使人们了解到礼言的病情,还能更好地认识到因病情导致礼言与玉纹夫妻关系的疏离。第三部分,妹妹戴秀的房间作为整个戴家唯一一个生机盎然的场所,房间向阳,房间内不仅有大量绿植点缀,还有书画进行装饰,这一场景向人们展现了妹妹的年轻活泼,与戴家整体沉郁的环境进行了对比。第四部分,在志忱到来前,志忱的房间是一个并不常用的书房,并没有过于明显的装饰,但是在志忱到来后,玉纹为志忱送来了一盆兰花,于是兰花成为了整个房间中最为显眼的物品,并且在玉纹与志忱见面时,兰花常常出现在镜头当中,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兰花是君子高尚人格的象征,因此,在兰花多次出现在镜头中后,观者就可以从中隐晦的了解到志忱最终的选择以及整个影片的结局。第五部分,在进行客厅设计的过程中,客厅的整體设计为中式家居,背后挂着两幅字画,其中南唐李后主《虞美人》中的两句诗:“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在影片中反复出现,这不仅暗示了当时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之间的联系,还向人们展现了这部影片并不是单纯描写了人物的情感,影片中更是蕴含着费穆对当时家国命运的思考。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尽管电影起源于西方,但中国电影若想发展壮大,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支持,《小城之春》作为一部将中国古典文化与西方电影技法进行结合的作品,其中蕴含了诗意,是海外不可复制的宝贵资源,在当前的电影拍摄过程中,对这种资源进行合理的借鉴与运用成为推动我国电影行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参考文献:

[1]董铮.小城之诗——论费穆电影《小城之春》的中国风格[J].艺术评鉴,2020(12):152-155.

[2]项婉莹,高铭璐.浅析《小城之春》的诗化风格与人文情怀[J].新闻研究导刊,2019(08):118.

[3]刘伟炜,李序.中国传统美学的电影化实践——谈费穆《小城之春》的艺术风格[J].电影文学,2018(18):103-105.

[4]宋雨倩.电影《小城之春》音声的“诗化”语境[J].声屏世界,2020(10):66-67.

[5]王立天.“意境”美学在《小城之春》中的营造[J].农家参谋,2017(18):149-150.

猜你喜欢

叙事方式
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的叙事策略分析
“艺术终结论”与现代艺术走向
电影《千万别丢下我》的叙事学分析
从《夏洛特烦恼》看青春片叙事方式的走向
《沉睡魔咒》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解读莫言《生死疲劳》的叙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