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并单式图,读透复式图,让数据分析观念落地生根

2021-12-09华春红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复式条形图例

华春红

史宁中教授说:“统计的核心词就是数据分析,统计是处理数据的一门科学和艺术。”《复式条形统计图》是苏教版五上的学习内容,纵观整套教材,“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可谓少之又少,但基于目前来自网络、媒体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数据信息分析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显得十分重要。贯穿统计领域学习的主线是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应用,本课是学生在一至三年级已经经历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础学习后,又在四年级学习了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学习。教学时,依据学习主线,课前收集整理数据,课上经历由“单式”升级为“复式”的过程,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将图中呈现的信息表达出来,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决策,实现数据的描述和应用,使数据分析观念落地生根。基于以上思考,将采用以下三个步骤来实现学生新知的获得。

【片段一:创设情境,问题驱动,产生合并需求】

新课伊始,创设评选“五好学生”的情境,用体育测试1分钟跳绳的数据引入新课,请同桌分别绘制男、女生跳绳等级统计图。

师:根据自己绘制的统计图,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男生跳绳哪个等级的人数最多?(2)女生跳绳哪个等级的人数最少?

(生回答略)

师:看来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只要找准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就能轻松解决啦!老师还有一个问题:男生和女生人数相差最多的是哪个等级?

(同桌两人不由自主地凑到一起)

师:首先告诉老师:你们有答案了吗?

生1:男生和女生人数相差最多的是不及格等级。

师:看来合作的力量真不小!老师得采访一下,你们为什么要凑到一起?

生1:因为在一幅图上不能找到答案,要通过两幅图的比较才能得到。

师:想法和他们一样的同学请举手。回答这个问题既要看男生的统计图,又要看女生的统计图,可能还需要反复看,你们觉得怎么样?(有点儿麻烦)

师:那能不能设计出一幅不同的统计图可以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呢?同桌之间互相商量一下吧!

生2:可以把这两幅图合并在一起。

师:那咱们就带着刚才的问题、带着合并的思路,试着将两幅条形统计图合并在一起,在你的学习单上尝试一下吧!

【思考:史宁中教授说:“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首先都要产生对数据的亲切感。”本节课的原始数据源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的跳绳数据,真实、贴近,也就是我们说的“有温度的数据”。这样的数据尊重事实,秉持科学精神;这样的数据也拉近了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习兴趣。通过三个问题的驱动提问,学生先是各自能很快地在对应的统计图中找出答案,然后遇到困难需要同桌合作,显得“有点儿麻烦”,进而引出合并的需求,带着问题、带着新思路尝试绘制新的统计图,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生成做铺垫,使学习自然发生。】

【片段二:经历合并,交流上升,生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老师选了几个同学绘制的统计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师:(重叠型)(见图1)首先请×××,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的吗?

图1  学生绘制的重叠型统计图

生1:我是先画出优秀等级,女生7人,比男生多1人,就在男生上面画1人。良好、及格和不及格等级也这样画,哪个多几就在上面画几个。

师: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生2:你这幅图看起来好像有点儿乱,不能看出原来的人数。

师: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从图上一眼就能看出相差的人数,但不太能看出男生和女生分别有多少人。感谢这位同学能够从问题出发来制图,掌声送给你。

师:(堆积型)(见图2)咱们再请×××,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3:我是将优秀的男生和女生画在一起,共13人,良好、不及格也这样,及格的人数有点儿多,我就分开画的。

师:你们看得明白吗?有什么建议吗?

生4:我觉得他的图有点儿不统一,一会儿加在上面,一会儿又画在旁边。

师:像这样合并不能很快地看出男生和女生哪个等级相差得最多,但可以很快地看出什么?你们想过吗?

生5:我们可以知道同一等级的总人数是多少。

师:是啊!这幅图虽然不能看出相差多少,但是可以很快地看出和是多少。

师:(并列无图例)再来看第三位同学的。你看得懂吗?有什么要问的吗?

生纷纷表示同意。

师:看来你的方法是得到大家的认可的。老师有问题要问:其他人看到这幅图,他们能知道哪个是男生,哪个是女生吗?怎样让别人一下就能区分呢?

生6:可以做上标记。

师:(见图3)是不是像这样的?(带图例型)这两种相比较,你有什么想说的?

图3 学生绘制有性别区分的统计图

生7:写男女生有点儿麻烦,在数学上符号是比较常用的,这样比较简便。

师:有了这个简单的标记就能够帮助咱们分清男生和女生。(见图4)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图例。一般制图时要将图例放在右上角。你们的制图近乎完美,很棒!

【思考: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这一过程的开展就是使学生很好地实现本课的過程目标。通过自主尝试合并统计图,紧紧抓住问题,在交流中直观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反问中不断生成新的认知,使制图元素逐个凸显,最终图例的出现让制图趋于完美。在这一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不断丰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表象,经历由“单式”合并为“复式”的完整过程,从而获得认知。】

【片段三:迂回反复,分析数据,读透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图都绘制好了,回过头来思考刚才的问题:男生和女生人数相差最多的是哪个等级?

生1:我觉得是不及格等级。因为它们的高度相差得最多。(课件演示它们之间的差距)

师:要回答这个问题看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觉得怎么样?(简便多了)

再问:难题可以快速解决,那开始的问题呢? (录音播放)

(生回答略)

师:是呀,也很简便。我们只要找准相应颜色的直条就行了!

师:利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解决了上面这些问题,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什么呢?

生4:我知道了男生不及格等级有4人,还知道了良好等级女生比男生少2人。

生5:我还知道了男生一共有32人。

……

师:回到“五好学生”评选,对照评选要求,体育必须达到良好及以上,要想评上“五好学生”,对于本班学生的体质,你有什么建議?

生1:我觉得达到评选要求的人数有点儿少,要加强练习。

生2:我觉得我们班学生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师:通过这些数据,咱们知道了很多信息,大家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就是咱们的“应用数据”。(板书:应用数据)

【思考:俗话说得好,千金难买回头看。学习数学就是在不断地“瞻前顾后”的过程中建构知识间的联系。用“新”的统计图来解决“旧”的问题,原来不能快速解决的可以快速解决,原来可以快速解决的现在依然可以,充分说明了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兼顾了单式的优势,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提升,凸显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价值所在。所有问题的解决都是建立在读透复式图的基础上,不仅要读出图中的直观信息,而且能由这一组数据进行判断,推测出可能的结果,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史宁中教授还说:“数据分析观念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的信息;第二,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第三,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用数据来说话——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制图这种技能,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思想、意识,努力达到“拿到数据自然生发统计需要”这种自能化的境界。至于为什么会产生复式条形统计图的需要,这是根据问题背景选择的合适方法,不存在所谓的“对错”,只有“好”与“不好”或者“方便”与“不方便”。而对于体验随机性,多名专家都指出一线教学在这方面的研究不足,这也将是我们今后探讨“用数据来说话”这一问题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努力将史教授提出的三个方面做好,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自然会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史宁中,张丹,赵迪.“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及教学建议——数学教育热点问题系列访谈之五[J].课程·教材·教法,2008(06):40-44.

[2]朱玉宾.“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20(03):34-36+38.

猜你喜欢

复式条形图例
复式模版生物质颗粒成型机设计
不同杀青处理对条形“宜宾早茶”品质的影响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
找拼图
找照片
聚焦“复式教学”特点 精准支持教师发展
如何让学生巧用图例解决数学问题
浅谈小学语文复式教学
可爱的小鸟
小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