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教学 深度学习

2021-12-09虞富

体育教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精准教学深度学习

虞富

摘  要:2017年12月,教育部专家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深度学习”的理念,为了能够更好地建立“深度学习”的概念,笔者将“精准教学”融入课堂,以水平三《篮球体前变向运球》为例,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1.精准评估,分析问题,搭脉问诊;2.精准实践,把握方向,破解现状;3.精准分层,助力教学,提升续航;4.精准检验,凸显实效,水到渠成,这4个“精准”环节,有效地促进学生们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精准教学;深度学习;体前变向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11-0054-04

在水平三《篮球体前变向运球》的教学中,笔者采用标志桶作为辅助工具,从而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即“转体探肩,正确按压球的位置”以及“上下肢的协调配合用力”。但在单元教学后,笔者发现并未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不够明显。课堂中,一边“老师,老师,这太容易完成了,对我来说没有一点儿难度”的呼声迎面传来,另一边,部分学生到达场地后迟迟不敢开始,小声说着:“这个好像对我有点儿难。”咀嚼以上孩子的真语言、真事例,笔者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检验,发现问题如下:1.教材关联不紧密,教学目标无法掌握;2.学生学情不一致,分层教学何以体现;3.教学兴趣不浓厚,教学评价如何多样?

2017年12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育部专家团队提出“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项目,推动课堂教学关系的“深度调整”。基于问题,又该如何融合“深度学习”的理念呢?

一、精准评估,分析问题,搭脉问诊

(一)探——教材内容的梯度性

按照螺旋编排、循序渐进的原则对水平一至水平四的篮球内容进行梳理,通过纵向分析单一技术(运、传、投、移动、配合),使很多本来独立的技术之间呈现出至下而上的纵向发展关系,形成教学内容梯度。通过横向对比,把各类技术动作相似、学习方式相同或者具有相同特征的技术都归类到同一内容体系下,丰盈技术链的实际内容,形成可以进课堂的教学内容。以下是笔者梳理的“中小学篮球教学内容体系”(表1)。

(二)析——单元教学的层次性

首先精准于学生练习的实际学情基础,笔者根据主题单元选定的教材顺序,了解学生在上一学段学习的技术、掌握的技能以及体能的水平;其次精准课堂上的重难点,明确学生犯错的关键环节,并围绕这些,去重新构建教学手段和单元教学计划(表2)。

(三)评——教学评价的多样性

评价要精准,评价要多样,要在学练中合理有效地进行评价,去增强深度学习的体验性、互动性、合作性、探究性,实现“教-学-赛-评”的一致性,以此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下是“学-练-赛-评”的评价表(表3)。

玩中学(掌握技术要点,以学激趣);学中练(拓展技术组合,以练促学);赛中练(立体技术迁移,以赛代练);展中评(搭建展示平台,以评统领)。

二、精准实践,把握方向,破解难题

深度学习的高阶思维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且能自主进行针对性的探究,寻找关键问题的“起始点”“致命点”“核心点”进而破解关键问题。

(一)精准质疑,破解“起始点”

“老师,老师,我运球过不去的原因,是不是我的按压球的方向错了?”

“老师,老师,为什么我一加速球就丟了,是不是我的球性还不够好?”

“老师,老师,怎么样才能快速有效的通过障碍,是不是我要进行其他辅助练习呢?”

——摘录于2020年9月21日《小富体育日记》

(二)精准分析,打破“致命点”

笔者从引导学生自我分析、激发学生质疑辩解、借助教师连续提问这3个途径去寻找问题的“致命点”(图1)。

(三)精准策略,关注“核心点”

1.精准策略一:改变长短,攻克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为:上下肢的协调配合用力。在原地运球3次+换手运球的基础上,笔者通过改变小垫子的长度,给了学生们一个参照物,折叠垫子能够帮助学生拥有左右换手运球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而长垫子,增加了左右手换手运球的幅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球性,让手脚协调配合,让运球的节奏变得清晰明了(图2、图3)。

2.精准策略二:改变方向,解决重点

笔者通过改变小垫子的方向有效解决了本节课转体探肩、降低重心的重点。将小垫子斜着竖放,小垫子的方向刚好是学生转体探肩的方向,可以让学生运球3次+提前变向运球,找到适合自己的变向方向;待学生练习几次并熟练后,直接过渡到一次变向运球的练习,变向成功后,可以加一个用非运球手碰一下小垫子的动作来降低重心,加深学生对运球变向的概念(图4、图5)。

3.精准策略三:改变形状,巩固提高

将小垫子成倒三角的形状,两人一组练习,进行连贯性的动作练习,通过两个体前运球的组合动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练习密度。最后将两人一组,过渡到四人一组,变向过4个垫子,让学生在巩固练习中有一个再提高的过程(图6、图7)。

三、精准分层,助力教学,提升续航

(一)学中评,让评价内容具有全面性

全面性评价包含自评、互评、小组评、师评等。每堂课结束后,学生对自己的出勤率、运动技能、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家庭作业单等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让学生的自评由“单一”转为“组合”(表4、表5)。

(二)练中评,让评价标准具有分层性

基于学生起点,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性,在评价标准分层时笔者设计三个等级:A.30%的学生能完成;B.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C.100%学生能完成(表6)。通过目标定位,让分层评价更清晰化,从而使得各个能力层次学生的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进而完成练习。

(三)赛中评,让评价形式具有多样性

以赛激趣、以趣促练,笔者以“个人竞赛”和“小组竞赛”的形式多样化去评价。“个人竞赛”,笔者给予每个学生2~3次的尝试机会,最后综合地去评价学生在比赛中的成绩;“小组竞赛”,笔者则按照体育课堂行规教学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课堂中进行各项比赛——赛前,各小组自主讨论、合作、探究如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运动技能,赢得比赛;赛中,各小组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对动作技能的探究,巩固自己的动作技能;赛后,各小组分析利弊得失(表7)。

1.个人竞赛,评价综合化

竞赛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难度,每个人有2~3次尝试机会,最终根据选择的难度和熟练度,进行综合化评价,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获得最高等级(表8)。

2.小组竞赛,评价团队化

比赛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切身体会比赛所带来的乐趣,享受体育的快乐,做课堂的主人。在小组比赛中,不仅能充分发挥组长的领导分配作用,也能促进学生团队之间的交流,促进团队合作,建立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强化比赛规则。

四、精準检验,凸显实效,水到渠成

(一) 精准教学,让教学“水到渠成”

笔者作为一名一线体育教师,时常对教学中的重难点和学情把握不够精确,直到笔者尝试了“精准教学”后,发现从精准发现、精准评估、精准实施和精准评价这4个方面着手,让原本迷糊的教学思路瞬间变得清晰明朗,知道了“该怎么教”“用什么教”“如何去教”,结合实际情况后,创设学生喜欢的环节、学生喜爱的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有效完成了教学目标,让教学“水到渠成”。

(二)深度学习,让学习“一蹴而就”

“老师,你看我运球顺利流畅多了,再也不会丢球了,这个太好玩了”;

“老师,考这个已经难不倒我了,我已经能够顺利连续运球过5个障碍了” ;

“老师,你看,小明同学在我们团队的帮助下,已经能够完成动作了”。

—— 摘录于2020年11月24日《小富体育日记》

由此,笔者惊喜地发现,当在教学中融入“深度学习”后,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学习思维发散了,学生在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情况下,他的学习积极性就能被充分调动,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学练中。所以,深度学习,让学生的学习“一蹴而就”。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秉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融合精准教学,落实体育核心素养,让学生在生活化、游戏化、情境化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提高体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并让教学未来化。

猜你喜欢

精准教学深度学习
基于“精准教学”的中职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工匠精神培育下的高职《劳动法》课程改革探析
以精准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敢问路在何方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精准教学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基于VBA控件技术与精准教学理念的授课课件设计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