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杂志专题研讨

2021-12-09《体育教学》编辑部

体育教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双减体育教师

《体育教学》编辑部

【编者按:】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双减”政策的“雷霆”手段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体育活动提供了潜在时间,也为课内外一体化的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想象空间。为解读“双减”政策对学校体育和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深层次影响以及学校体育的应对之策,《体育教学》杂志在全国范围内对部分中小学校长和体育教师开展调查与访谈,围绕“‘双减政策背景下的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进行专题研讨。

关键词:“双减”政策;体育教师;学校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11-0004-04

一、“双减”政策为课外体育活动的改革提供契机,“双减”后,学校的体育活动变化情况如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浙江省杭州西湖教育集团总校长包国勇)

“双减”政策下,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改革的整体思路为,保证“一小时”提质量、以“流行”促进自我锻炼、以“比赛”搭建展示舞台。具体做法:

1.严格落实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活动工作。采用目标锻炼的方式(即只规定目标不规定内容)的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锻炼内容,并通过学生体质健康锻炼测试结果评比加以促进。

2.以“流行”促进自我锻炼。依据地域和气候特点,引导产生一些流行项目,如跳皮筋、滚铁环、对踢毽子、“跨跨儿”、“投篮爬乌龟”等项目。这些项目规则简单、有一定智力投入、组织简单易行,学生可以在校内、校外,三五成群或与家人一起锻炼。

3.以“比赛”搭建展示舞台。以学校为主、家委会和社区为补充,组织学生、亲子运动会。如校内三对三篮球赛、跳绳双飞吉尼斯赛、社区趣味运动会、家校篮球比赛等。

(北京市通州区  县镇中心小学

魏敬、陈威)

1.时间与空间

以前大课间一小时在部分学校会被占用或挪用,“双减”为学校体育打开了一扇门,保障了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的运动需求。课外活动不再局限于校内,“双减”后,学生回家作业负担减少了。更多的时间需要去填充,该如何有效利用?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进行全面系统的思考。

2.内容与形式

随着五项管理以及各项学校体育文件的出台,国家对学校体育的重视达到空前的程度。随着“双减”的到来,更加凸显了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外活动,原来的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及家长的需求,迫切需要更新递增课外体育活动内容,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过去一直是统一的内容、统一组织实施大课间活动,能否考虑年级学段,打破“一刀切”的模式?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在内容上侧重年级特点,同时兼顾季节变化,采用模块化组合的方式安排课外活动。

(上海市七宝中学附属鑫都实验中学         刘苏莹、卫换侠)

“雙减”和“延时服务”政策的“落地”延长了学生在校的学习和活动时间,使体育教学活动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创造了学校体育活动改革的契机。挑战主要表现在:学生在校的时间长了,要求体育活动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元、质量更高、效果更好;同时,要求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更扎实、授课项目更多样,正所谓“一专多能”。为迎接挑战,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发展体育特色,制定方案积极应对挑战。

1.一些学校推出“阳光体育活动”方案,增设体育社团课,举行多样化的“体育文化节”,创新体育课间活动,“玩转”大课间,开展课后运动训练,增设运动队。

2.创新传统的体育活动,保证体育活动安全有序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保证学生技能特长和体育品质全面发展。

(安徽省安庆市罗塘实验学校 韩彤)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体育发展欣欣向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除了日常上课,校领导更加重视早操、大课间等活动的开展,校长、值班领导按时到岗,班主任、授课教师也能够担负起自己的责任,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

2.由于我校地处偏远农村,考虑到学生放学回家的安全因素,我校将课后服务时间分成了两个板块:一个是安排在中午的一小时,主要用于学生的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如乒乓球、篮球、花样跳绳、羽毛球等项目);另一个时间段安排在下午放学后一小时,主要用于辅导学生作业。这样也避免了体育运动和课后文化课作业的冲突。

3.学校运动会、达标运动会改变了以往的单一性,变成体育节、趣味运动会等,增加了比赛项目,同时也增加了参与的人数。运动会不再是少数人的表演,争取达到全员参与。有些比赛内容融合了日常教学内容,真正达到“学、练、赛、评”一体化。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中学 舒丽娟)

1.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从大课间体育活动来看,由之前的三个年级统一做的一套广播操变成了体能素质操、排球素质操、个性化素质锻炼和跑操,学生的锻炼积极性也高了起来。遇到下雨天气,也由眼保健操改成了室内操,音乐是学生喜欢的《少年》。

从课外体育活动课来看,专门设置了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的课外活动课,每节课在体育教师的组织安排下,开展一些好玩的内容,比如有旱地龙舟、“8”字跳大绳、拔河比赛、两人三足等,争取全员参与。下雨天不再是任课教师进班级上主课,而是学生统一在教室观看体育视频。

根据学校排球特色,9月份初一初三进行体能素质操比赛,初二进行排球素质操比赛,11月下旬会进行初二年级排球联赛,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

2.参与率提高了:以前任课教师会利用大课间25分钟时间为“落后生”补作业,导致个别班级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人数不足。“双减”后,学生的作业量明显减少,任课教师也把25分钟的大课间时间还给了学生,充分保证了每个班的参与率。

3.学生锻炼时间变长:除去体育课、大课间和体育课外活动课,晚自习开始前的10~20分钟是学生多出来的时间,这个时间段可以充分地利用起来进行体育锻炼。我校初一组织排球练习,初二组织身体素质练习,初三根据中考体育项目进行专项练习。

(北京市育英学校 王作舟)

“双减”后学校体育活动最大的变化是确保学生在校运动时间达到1.5小时,1/3学生在校运动时间大于2小时。学校体育活动增加了学生运动时间,各个运动社团增加了人数,同时又新成立了很多体育兴趣班。学生每日在校运动时间是1.5小时。课内每天1节体育课+上午课间操是一个小时,学校中午有快乐午间,学生自发成立体育社团和自主体育运动20分钟。采用面向全体学生课后服务20分钟全员大课间(16:00-16:30)和面向体育兴趣和选项的学生发展其体育特长(16:00-17:30)。第一时段参加课后到16:30,参与学生100%。体育兴趣班开设15个班,每天约占整个第二时段课后托管学生的1/3。

二、“双减”后,学生学习体育的时间和空间得以拓展,如果学生的体育活动增加了,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学校体育活动无法开展的原因是什么?

(浙江省杭州西湖教育集团总校长  包国勇)

“双减”政策实施后,最显著的效果就是学生的闲暇时间多了,可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也就多了,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次与频率也较“双减”政策实施前有明显提升。主要表现有:

1.参与学后托管,参加篮球、足球、健美操等体育项目的人数增加。

2.每天有固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增加。

3.周末在社区内家庭结对进行体育活动的现象增多。

当前,自主体育锻炼存在着以下问题:

1.活动的形式单一,以跳绳、跳长绳为主。

2.缺乏正确体育锻炼方法,学生不会锻炼,家长不会指导锻炼或错误指导锻炼。

(北京市通州区  县镇中心小学

魏敬、陈威)

1.以需求为起点

“双减”后最大的教育挑战就是教育供给不足,原因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增加了。同样对学校体育而言,需求是最大的挑战。“双减”带给学校体育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如何满足家长学生的需求呢?应对学生在校和在家的时间进行有效系统的规划设计。

2.以“三能”为重点

“三能”指:技能、体能、机能。小学生正是身体素质发展的高速期,让学生掌握1~2项动作技能是体育教师的使命,在技能中兼顾体能的发展,定期进行身体各项机能检测,使学生身体各项指标均衡发展。

3.以习惯养成为核心

学校体育的本质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应该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终身习惯,这样学生才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上海市七宝中学附属鑫都实验中学  刘苏莹、卫换侠)

1.學生体育活动增加的具体表现形式:

(1)在延时服务时间增设多样化的体育社团课、体育拓展课。

(2)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学校“体育文化节”更加活跃。“体育文化节”组织形式可以是比赛的形式,也可以是展示的形式,如体育画报展示、体育拓展课汇演。

(3)创新体育活动方式,实现内容、形式双转变的“阳光体育大课间”。一方面,打破广播操的传统形式,推广韵律操和武术(操)等集体活动项目。另一方面,根据校情、学情来设置活动“菜单”,分年级、分班级、分区域进行分项目活动,做到多样、有序、有趣。遇到雨雪天、雾霾天,将活动从室外转向室内,在教室进行室内操、“杯子舞”等,也可以在走廊里开展弄堂游戏,如“跳房子”、踢毽子等。

(4)开展体育专业训练增设多项运动队。

(5)适度安排和布置体育家庭作业。

(6)走出校园参加课外体育兴趣班。

2.学校体育活动无法开展的原因:

上海中心城区部分学校面临着生均活动面积小的客观条件限制,在雨雪、雾霾特殊天气情况下,学校能提供的室内体育活动场地更加捉襟见肘。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滨江实验学校 李欣)

1.时间上:在原有的体育课和特色社团的基础上,把握课后服务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时间,另外“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文化课作业减少,学习压力变轻,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在家中进行体育锻炼。

2.空间上,首先,由过去单一的在操场上体育课到走进各类项目专门的场馆教室进行学习、运动。其次,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投入到体育锻炼,运动地点也由过去的校内运动走进社会上各项目的专业场地,由专业人员进行有计划、系统的运动。

无法开展的原因:由于时间长、项目多,严重缺乏有专业特长的教师;运动器材、运动场地严重不足;资金不足。

三、“双减”后,体育教师的变化情况如何?有人认为,“双减”后,体育教师“火”了、体育教师更有劲了、学校体育急速升温了。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浙江省杭州西湖教育集团总校长  包国勇)

“双减”,“减”不是目的,而在于减完以后如何有效地引导和建设,优化教育生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是后续优化生态和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认为,为了保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教师不应该“太火”,应该注重五个方面的整体发展和平衡发展。当前“双减”背景下,体育教师应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从指导锻炼身体到教会锻炼身体方法的转变。

2.从教技术动作到教运用技术动作的转变。

3.从体育活动组织者到体育活动保障者的转变。

(北京市育英学校 王作舟)

1.配齐体育教师: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每天一节体育课,在开学初通过多种方式配齐体育教师。

2.延续常态工作:体育教师在“双减”前每天带社团,社团放学时间最早17:30,有的社团到18:00。所以体育教师没有觉得“双减”给大家带来任何负担,这就是体育教师的一种常态工作。

3.社团(兴趣班)更好招募学生。“双减”后,我们的教师社团(兴趣班)反倒能更好招募学生了,原先回家补课的学生现在都回来了,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4.家长层面更愿意让孩子在校托管时能有更多的体育锻炼。我校小学部一至五年级共有学生2300多人,每周课后延时参加体育兴趣班的学生累计约1000人,目前还在增加中。

(上海市七宝中学附属鑫都实验中学  刘苏莹、卫换侠)

“双减”后,家长和学校更加关注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这些“关注”对体育教师来讲既是压力更是动力,新形势下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要求体育教师“一专多能”——专业技能更扎实,授课项目、内容、方法手段更多样,这给体育教师带来一定的压力,同时也给体育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夯实专项技能、丰富课堂内容带来强劲动力。

(安徽省安庆市人民路小学碧桂园校区 杨星星)

“双减”后,身为体育教师的我也“扬眉吐气”了一把,不再被“生病了”,体育教学得以保障。在不以文化课成绩“论英雄”的背景下,我更加忙碌了。除了体育教学,还要承担延时社团课的教学,累并快乐着。

对于这些积极的变化,无需多言,是体育教育的“春天”,更是体育教师强化业务能力的坚强保证,让学生真正有时间参与到喜欢的运动中去。了解到很多家长舍弃了辅导班,选择了体育兴趣班;学校对体育活动的态度由怕安全问题减少开展,转变成积极组织,加强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教师也不再局限于老套的教学模式,而是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为培养运动习惯奠定基础。

四、对学校体育而言,“双减”政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该校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推動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浙江省杭州西湖教育集团总校长  包国勇)

“双减”政策下,为构建一个以学校为主导,社区体育、家庭体育为辅助,“校逗家捧”的良性的、长效的体育生态,学校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德智体美劳平衡。明确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和比重。

2.大体育观指导下构建生态。在大体育的理念下,重新定位体育课堂、体育大课间、体育社团、体育学后托管、家庭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的功能,努力使其整体化;使得学练赛一体化;让学生真正掌握2个运动项目,并长期参与活动与比赛。

3.拓宽体育活动的项目与形式。以学校为主导,开发体育社团、体育学后托管和体育竞赛的项目和形式,以此引导学生课余的体育活动。

4.构建新型的家校体育活动的合作方式。借助学校家委会、家校体育活动、周边体育资源,构建“校逗家捧”的家校体育活动合作方式,以实现家校体育活动的联动和长期开展。

(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中心小学 魏敬、陈威)

1.评价有变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为重点。所以,应建立日常学生体质监测卡,定期反馈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情况。

2.大课间活动有变化

不再单一形式,统一进行,而是体现模块化,多种内容组成;体现阶段化,针对各个年级设计;体现季节化,因时而异,具体天气具体安排。

3.单元有变化

采用大单元教学,如篮球教学系统梳理小学篮球教学内容体系,使学习内容课上课下统筹安排,“学、练、赛”一体化整体设计。

(北京市育英学校 王作舟)

增加课后延时20分钟的全员体育活动,保障体育兴趣班提前开课。所有教师每周至少开3次体育兴趣班。我校将课后服务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5:30-16:00):在这之前用10~15分钟给学生准备了加餐。吃完后正好进入课后托管。第一时段的课后托管主要是学生自主写作业和答疑辅导,我们将作业分类分层,每周一公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在每个楼层分别设置了语数英单独答疑辅导站,每周一将学生需要的答疑条汇总后由骨干教师“坐诊”答疑。每周三专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高阶思维的培训和练习。

第二时段:全员体育活动20分钟,我们将这20分钟根据季节和天气进行了细化。

第三时段:以兴趣班和训练队为主,平均每天体育教师能够分担全校学生三分之一的课后托管。所有参加体育兴趣班的学生每天下午不用参加第二时段的体育活动,直接进行体育锻炼。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滨江实验学校 李欣)

我校现有2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余人。具体实施方案简述如下:

1.按照要求严格执行,上好每节体育课。

2.坚持执行在校学生每天阳光运动一小时,学校大课间采用分年级、分项目,有跑操、跳绳、足球、篮球、手球等项目。

3.每周五下午开展全校特色社团活动,在这些社团当中,体育活动居多,有足球、篮球、啦啦操、拉丁舞、跆拳道、轮滑等特色体育活动。

4.学校聘请校外专业的教练在学校进行体育教学。

5.分年级、分时间段在课后服务时间段同样开展特色的项目,保证在校学生每周至少有两次接受特色体育课程的学习。

(致谢:感谢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余立峰老师、北京教育学院潘建芬教授、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夏昕老师、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教育教学研究室罗传伟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协助!)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双减体育教师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