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盏艺术在传承中走向创新发展之路研究

2021-12-09周岐辉

陶瓷 2021年5期
关键词:建窑油滴釉面

周岐辉

(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一方建盏陶瓷工作室 福建 南平 354200)

建窑建盏起源于宋代,具有简练的造型和鲜活的纹路,在釉色上十分多变,整体黑色的釉色给人一种坚实、厚重的感觉,肌理纹路又十分瑰丽,在所有茶器中一直名列前茅。黑釉看起来朴实无华,但实际上又具有变幻莫测的表面纹理,带给人惊人的美感,将当时宋代人所追求的平淡为美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出来,在宋代时期,成为了人们品茗斗茶的首选茶具。后来由于战乱和朝代更迭,建盏文化逐渐消失在了人们视野中,但是随之一起消散的只是仪式和潮流,建盏自身的文化价值一直存在。曾经消失的建盏工艺随着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而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在当代文化中,建盏文化也重新焕发了活力。

1 建盏中蕴含的历史文化

我国瓷器种类在高古时期可以划分为白瓷、黑瓷以及青瓷,在黑瓷瓷器中,建窑建盏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到了唐代时期,建盏的工艺文化定位逐渐清晰起来,在宋代时期,窑变黑釉建盏发展最为鼎盛,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陶瓷界,建窑建盏都因着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让人眼前一亮[1]。

在建窑发展过程中,主要地发源地就是我国福建省建阳区水吉镇,在水吉镇后井、池中两个村落分布最多,主要就分布在周边的山坡上,依山而建。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在北宋时期我国福建省建阳区水吉镇这一区域,在上述所提两个村落中曾分布了多达百余座建窑,以及数百口窑井,当时雇佣的窑工更是高达数万人,建窑璀璨的建窑文化显而易见,与我国茶文化的发展遥相呼应,在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针对建窑遗址开展勘察工作,所发现存留下的建窑遗址,面积高达12.6万m2,在这些遗址中,有着堆积如山的建盏残片,都是曾经璀璨文化的见证。在建窑遗址周边,分布着茂密的丛林,具有十分丰富的瓷土资源,在三地交汇的位置,由仙霞岭发源的南浦西,在下游闽江流域集中分布着众多建窑遗址,这一区域也是当时闽北地区交流的主要交通要道,在当时瓷器产品走上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有效地保障,建窑遗址,西方临近官道,在陆地运输、内地贸易等方面为陶瓷产品打通了各方面途径[2]。

在宋代时期,我国陶瓷发展迎来了最为鼎盛的阶段,当时社会生产力显著提升,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开始产生了越来越强的精神追求。在“东京梦华录”中曾有记载“宋代设勾栏十分之多,仅汴京就有大小勾栏50余座,供文人百姓听杂剧,品香茶。”可见当时人们是十分推崇茶文化的,茶文化也在当时全社会得到了普及,这也为建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机会,另外当时的皇帝宋徽宗也对建盏和品茶斗茗文化十分推崇,建盏行业的发展在当时得到了极大促进。

由于受到古代理学文化的带动,茶道文化精致程度进一步提升,在茶具的使用上,人们也逐渐开始追求更强的艺术色彩。在建窑中,黑釉茶盏的出产,充分表现了自身大巧若拙的特点,将当时原始的中国陶瓷之美充分展现了出来,充分迎合了当时宋代士大夫所一直追寻的平淡而味深的心境。

2 品鉴建盏古典工艺之美

在宋代时期,人们的审美已经上升到了很高的水准,建盏黑釉盏之所以可以获得人们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其自身器型上的原因,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建盏的釉色变幻莫测让人忍不住喜爱之情。

按照建盏的釉色进行划分,可以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的建盏:首先,是兔毫盏,在建窑瓷器中,这种建盏是最具代表性的,也是建窑所主要生产的瓷器,在建盏表面分布着犹如兔毫一般细腻的纹路,建盏也由此而得名,并且具有细密的形状釉面纹路变化,主要分为金色、银色、异毫等类型。其次,就是油滴建盏,这种建盏也十分出名,在建盏釉面表面,分布着银灰色的金属光泽,分布着众多小圆点一样的斑纹,又被称为鹧鸪斑。[3]这种纹路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在釉面表面分布了一层铁氧化物,在氧化物冷却以后,从中析出赤铁矿、磁铁矿等晶体,最终形成了油滴建盏。再者,就是曜变建盏,这种建盏实际上也属于油滴建盏的一种,只是较为特殊,在黑色的釉面上分布了大小不等、有浓有淡的圆形斑点,呈现不均匀分布情况,通常会有几个甚至几十个聚集在一起,经过外界光线的照射,会呈现出紫红、金黄、蓝等众多颜色交织在一起,十分光彩夺目,在建盏所有类型中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另外,就是乌金釉建盏,这种釉色在建盏中是最为经典的,也就是纯黑色釉面,在黑色中由泛起一点青色,在釉面上的分布星星点点的金色、银色斑点,就好像油滴一样,建盏也由此而得名。

3 传统建盏工艺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生机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风靡一时的建盏工艺充分走入人们视野,在陶瓷市场中逐渐出现了油滴建盏、兔毫建盏等仿品。在2009年我国福建省将建窑烧制技艺列入了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现阶段我国福建省又重新展现了窑口林立的景象,在现代建盏匠人工作中,对古法建盏工艺传承了下来,在整个建盏烧制过程中努力做到一丝不苟,完美还原了采料、碎土、淘洗、炼泥、制坯、修坯、素烧等多个环节。在现代匠人的技艺中,不仅仅追求对古法技艺的还原,更加追求以传统技艺为基础融入更多现代审美元素,在建盏作品对实用性、艺术性予以了充分实现,从而有效提升了大众对建盏文化的接受,真正让建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有效带动了建盏文化的发展,在新时代对建盏文化的篇章予以了有效续写。

在现代建盏匠人工作中,不断研究建盏烧制技术,[4]对古法建盏烧制工艺进行了传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融入现代元素的创新,并且积极借鉴了其他文化元素,逐渐在建盏文化的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建盏并不仅仅是冰冷的器物,在其中更是充分体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且付出了匠人的许多汗水。为了将建盏文化更好的传承下来、弘扬出去,对建盏工艺水平予以不断提升,我国针对建盏文化逐渐实现了产业化发展。历经数年时间,完成了对仿宋龙窑的筹备和构建。经过长期努力,我国也开展了各项建盏文化主题活动,比如“2019全球外交官中国文化之夜”活动,在活动展示了各种建盏作品,也获得各级领导的认可,并且为各国外交官发放了建盏作品作为指定礼品,这也再一次让全世界都认识了建盏文化[5]。

4 结语

在我国宋代当时人们十分推崇茶文化,而建盏则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建盏由于自身独特的器型和美轮美奂的釉色得到了当时人们的推崇,成为了首选的茶具瓷器,而随着之后战乱逐渐展开以及朝代的更迭,建盏也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但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也重新将建盏文化带到了人们的视野中,并且通过融入各种现代元素,赋予了建盏全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建窑油滴釉面
一种超疏水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
圆形的油滴
稀土尾矿在无光釉中的应用研究
茶之清幽 盏之玄色
提高全抛釉瓷砖釉面硬度的研究
浅析地域文化对建盏的影响
建窑鹧鸪斑种类研究
一种陶瓷釉配方的调试方法
宋代茶文化影响下的建窑黑釉陶瓷茶具探究
水中油滴的艺术照惊悚如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