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建筑模型课程改革与实践

2021-12-09宋培娟

陶瓷 2021年5期
关键词:传统建筑能力

宋培娟

(长春光华学院 长春 130033)

1 基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建筑模型课程改革意义

1.1 强化学生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认知和领悟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体现出很强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民族性,是地域优秀建筑文化的传播载体。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体现出大气磅礴、富丽生气、依山傍水的特征,确保建筑本身与周边环境的契合性和互相融入[1]。因此,将传统建筑文化融入到建筑模型课程教学中去,能够让建筑文化这种抽象的文化形式依托于建筑模型具象呈现出来,学生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内涵,这无疑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认知和领悟能力,从而实现自身艺术修养的不断提升。

1.2 丰富教学内容,为课程教学提供充足案例

丰富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无疑为建筑模型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充足的案例,这让建筑模型课程更加生动形象。比如,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包括宫殿、寺观、园林建筑等多种形式,这些建筑形式在外观设计和内在构造等方面都体现出较大的不同,因此将这些不同的建筑形式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去,可以确保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完整性[2]。例如宫殿作为中国建筑文化中的杰出代表,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是时间与空间完美结合的产物,在建筑模型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故宫等宫殿设计引入课堂中去,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故宫建筑的设计优缺点、艺术风格、审美气质等,从而在后续的学习实践中进行创造性运用;又比如园林也是建筑文化中的杰出代表,苏州古典园林总共有拙政园、狮子林、耦园等15处,教师就可以将这些建筑设计引入到建筑模型课程教学中去,让学生深层次地把握造景艺术手法和园林布置手法等,这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

2 基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建筑模型课程改革实践

2.1 优化课程内容,实现课程教学内涵式发展

优化课程内容,实现课程教学内涵式发展,是推进建筑模型课程改革实践的关键所在。所谓的内涵式发展,即要突破单纯意义上的表面化教学,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一步地使之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建筑模型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布置建筑模型制作类任务,核心目的是让学生听过参与模型制作过程来准确地把握建筑方案设计中需要的识图能力和认图能力,这对于后续参与模型设计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加建筑形体视觉空间分析类的任务,引导学生在建筑模型设计中对于整体方案进行准确构思,确保各个建筑板块之间的协同性,以便于准确地把握建筑的方向性、整体感、层次性。

2.2 开展研究性教学,构建立体化课堂空间

所谓的研究性教学,是指将教学活动与研究活动有效结合的教学方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同时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和转化过程,以便于最大化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建筑模型课程教学来说,其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决策能力和大局意识,而通过开展合作教学、案例教学、小组教学等研究性教学,能够使学生深刻把握教学内容,并实现思考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建筑模型课程“空间与空间组织”教学中,可以针对传统建筑中的天井、庭院等具体的建筑案例,借助于小组讨论或者合作教学的方式,来让学生认识、研究传统空间的特点,剖析建筑表层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与规则,理解传统建筑空间所体现的礼制、伦理观念,探究如何从人的体验出发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在任务训练中实践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3]。

2.3 实施模块化教学,建设系列化内容体系

实施模块化教学,建立开放化、系列化的内容体系,对于不断提升建筑模型课程教学设计效果具有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应将所学内容划分成为不同的主题,比如文化价值主题、环境与场所主题、功能与空间主题、结构与建造主题等,不同主题的侧重点不同,对于学生实现不同维度能力的培养。通过这种系列化内容体系的设计,有助于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层次认知不同维度的内容,这对于更好地确保学生建筑模型课程学习效果具有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

对于文化价值主题来说,则可以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内后的人文魅力、精神场景、文化内涵、和谐环境等,不断地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认同度,并不断实现自身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于环境与场所主题来说,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生态感知能力和宇宙精神认识内容,进而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环境观。传统建筑设计的本质是建筑与环境的有机互动,比如村落布局有线性、团状、带状、散点式等,这些村落建筑与自然地形协调发展,形成了特色化的建筑场景,在建筑模型课程教学改革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环境观,铸就可贵的精神品质;对于功能与空间主题来说,可以借助于案例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传统建筑空间的特征,并分析其背后所蕴含的伦理、礼制观念,从而收获较强的建筑文化体验,实现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对于结构与建造主题来说,则要重点启发学生深入把握传统建筑结构、材料与建造的优势,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设计观。通过开展模块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全方位感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价值内涵,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建筑模型设计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够更好地提升传统建筑文化认知力,不断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这是推进建筑模型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环节。

3 结语

建筑模型课程教学设计,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模型操作能力、设计能力,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感知能力。基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建筑模型课程改革,有助于实现传统文化在建筑模型课程教学设计中的渗透,让学生在建筑设计、景观模型制作过程中,加强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这有助于最大化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这对于推进课程思政教学起到重要意义。笔者重点从优化课程内容、开展研究性教学、实施模块化教学等方式探讨了基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建筑模型课程教学改革对策,以此来真正地诠释立德树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主张,同时也是推动建筑模型课程思政实践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传统建筑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