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072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2021-12-09胡婕林少莲林有辉舒博林丁丁叶胜难
胡婕 林少莲 林有辉 舒博 林丁丁 叶胜难
先天性听力损失是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1]。正常听力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听力正常的婴儿一般在4~9个月最迟不超过11个月进入语言学习期。如果婴儿在6月龄前能早期发现听力损失并明确诊断,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则会很大程度降低听力损失对其语言、社交、学习、情感、心理发展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负面影响[2]。新生儿听力筛查有利于先天性听力损失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现对2017年1月~2019年9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本组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生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7年1月~2019年9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出生的活产新生儿6 072例,其中5 843例新生儿(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包括男婴3 192例,女婴2 651例。
1.2听力筛查方法 新生儿出生48小时后至出院前采用筛查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者于出生后42天进行DPOAE复筛。筛查环境噪声≤45 dB,使用丹麦国际听力耳声发射仪进行测试,刺激声强度L1=65 dB SPL,L2=55 dB SPL,f2/f1=1.22。0.5、1、2、3、4及6 kHz的6个频率中有4个通过被认为听力筛查通过。筛查结果记录为“通过(PASS)”或“未通过(REFER)”。
1.3听力诊断方法 复筛仍未通过者于出生3个月时进行听力诊断,先行耳鼻咽喉科常规检查,清除外耳道耵聍,受试者口服10%水合氯醛溶液(50 mg/kg)进入深睡眠状态,然后进行听力诊断检查,包括:听性脑干反应(ABR)、听性稳态反应(ASSR)、诊断型耳声发射(DPOAE)和声导抗测试,必要时行影像学检查。
ABR、ASSR测试使用丹麦国际听力Eclipse听觉诱发电位仪,采用插入式耳机进行检查。ABR刺激参数如下:交替极性短声,刺激速率为21.1次/秒,叠加1 000次,带通滤波100~3 000 Hz,记录电极置于发际下,接地电极置于眉心,参考电极置于乳突,极间电阻<5 kΩ。以波V反应阈作为听力损失程度分级[3]:正常:≤30 dB nHL;轻度:31~50 dB nHL;中度:51~70 dB nHL;重度:71~90 dB nHL;极重度:≥91 dB nHL。ASSR测试电极位置同ABR,采用双通道模式,刺激声为NB CE-Chirp,载波频率为0.5、1.0、2.0及4.0 kHz。测试开始强度为50 dB nHL,采用“减10加5”法直至找到反应阈值。所有测试均在标准隔声室完成。
声导抗测试:采用美国GSI中耳分析仪,以1 000 Hz探测音进行测试,鼓室图以单峰为正常。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听力筛查及诊断结果 6 072例新生儿中5 843例新生儿进行了听力筛查,初筛率96.23%(5 843/6 072),初筛通过5 284例,初筛通过率90.43%(5 284/5 843)。初筛未通过559例,其中474例接受复筛,复筛率84.79%(474/559);复筛通过385例,复筛通过率81.22%(385/474);复筛未通过89例,其中77例进行听力学诊断测试,转诊率86.52%(77/89)。共确诊听力损失患儿14例,检出率2.40‰(14/5 843),其中8例轻度听力损失(2例双耳传导性听力损失,1例双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例单耳传导性听力损失,4例单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2例双耳中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例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3例单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2.2新生儿不同耳别听力筛查结果 左耳通过5 417耳,通过率92.71%(5 417/5 843),右耳通过5 481耳,通过率93.80%(5 481/5 843),右耳通过率高于左耳,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4,P<0.05)。
2.3不同性别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 男婴通过2 853例,通过率89.38%(2 853/3 192),女婴通过2 431例,通过率91.70%(2 431/2 651),女婴通过率高于男婴,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2,P<0.01)。
3 讨论
根据国家2009年颁发的《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指南(草案)》[1]要求,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筛率应达到90%,复筛率应达到80%。本组对象的初筛率96.23%,复筛率84.79%,基本达标。本组研究对象的转诊率为86.52%,最终确诊听力损失患儿14例,检出率2.40‰,与大部分文献报道的1‰~3‰[4]接近。理想的复筛率和转诊率应达到百分之百,部分初筛未通过的婴幼儿未进行复筛及诊断,可能与家长经济、受教育程度、交通等因素有关。要进一步提高复筛率、转诊率,不仅需要相关医护人员加强宣教工作,更需要筛查单位进一步完善随访工作。本研究中轻中度(10例)听力损失者占比较大,重度和极重度(4例)听力损失者占比较小,这可能与听力诊断水平不断提高,精确性进一步加强有关;另外重视孕前孕期的宣教,避免了一些对听力有损害的重大影响因素,也降低了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生率。
大多数研究[5~7]都认为性别对听力筛查的结果有影响,女婴听力初筛通过率高于男婴。本研究对比了不同性别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结果与上述研究一致,考虑原因可能是:①由于性别差异对听觉传导通路存在先天性的差异引起的,男性的耳蜗长度较女性长,并且外耳道的容积较女性宽大,在声强一定时引起兴奋的外毛细胞数量少,同时在外耳道反射的能量小,两种因素同时降低了声强的信号接收,使得男婴外耳道记录到的耳声发射能量较低,从而产生此种现象[8];②雌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保护和刺激作用,不同的雌激素水平也影响耳蜗的发育水平,导致不同性别新生儿听力初筛结果有差异[6]。
本研究结果显示右耳初筛通过率高于左耳,与蔡燕娟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考虑原因可能是:①由于胎儿在子宫内大多数呈现左前倾位,长时间下会使得母体内的羊水、胎毛、分泌物在左耳外耳道内残留[10],出生后婴儿通过自净能力可将外耳道内残留物排出,但通常都在进行新生儿听力初筛之后,即使在测试前对外耳道清理,也无法清除干净,无法避免其对听觉传导的影响,考虑左耳影响物较右耳多造成了左耳通过率低;②国外学者[11]认为可能与内侧橄榄耳蜗束的功能左右不对称性有关,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还有研究[12]认为不同耳别的通过率与新生儿卧位有关,但相关研究较少。
耳声发射测试具有无创、简便等特性,适用于婴幼儿的检查。因为新生儿听力筛查时间一般在出生后3~7天内完成,部分新生儿出生时未表现出听力下降,OAE无法及时发现和预测,说明OAE检查技术存在局限性,易出现假阴性[13]。筛查人员在与孩子家长沟通听力筛查结果时需注意,即使通过OAE听力筛查,也不表示听力一定正常,需注意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