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活动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势与方式

2021-12-08方洁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数学游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摘 要:游戏是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游戏教学就是融合游戏和教学,以游戲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教师要深入把握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其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让游戏活动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需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基于此,文章先概述数学游戏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意义,再针对以往数学游戏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策略。

关键词:数学游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1-0036-02

引  言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较为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而将游戏活动和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则有助于课堂教学摆脱枯燥、单一的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主动投入教学活动中。当下,虽然有一些教师开始尝试将数学游戏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成效并不显著。基于此,本文对数学游戏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展开了探讨。

一、游戏活动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缺少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把学习当作一项任务,有可能产生抵触情绪,导致数学学习效率不高。因此,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前提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数学游戏在这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数学游戏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同时,数学游戏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1]。

(二)促进师生、生生互动

就教育而言,互动交流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数学教师常常会着重于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与学生的互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开始意识到互动交流的重要性,并主动寻求促进师生和生生互动的方法。因数学游戏以群体参与为主要形式,所以运用数学游戏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获得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

二、游戏活动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频率低

当前,大部分数学教师是运用讲授式的方式授课,很少有教师会运用数学游戏来引导学生学习。因为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人数较多,开展游戏活动时难以控制课堂纪律,而且学生有可能只把注意力放在游戏上,导致学习效率不高。由此可以看出,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游戏的应用频率较低,教师对数学游戏的认识也较为片面[2]。

(二)开展目标不明确

数学游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的学习活动,如果目标不明确,游戏教学将失去方向和重点,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一些教师认为设计游戏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没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而事实上,数学学习是一个包含观察、思考、分析和推断等多个环节的探究性活动,如果游戏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则无法有效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游戏流于表面,缺乏实质性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有些教师会运用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也都积极参与,但是,这些游戏并没有和教学目标充分结合,只是为了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是茫然的、盲目的,不知道教师想通过游戏让他们掌握什么。因此,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流于表面,缺乏实质性内容,也是数学游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三、游戏活动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游戏应用频率

要想提高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频率,教师需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消除认知误区。数学游戏的应用应该充分结合具体的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而不是整节课都开展游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应用游戏,并不会加重教学负担和扰乱课堂纪律。相反,游戏的合理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高效理解数学原理和掌握重难点知识,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3]。

无论日常教学还是公开课,教师都应树立正确的数学游戏应用观念,摒弃“日常课不用,公开课多用”的想法,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日常教学。例如,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材料或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学具,然后组织游戏活动,将新课内容融入游戏操作中,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又如,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可以安排合适的游戏活动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记忆、灵活运用知识。或者,在一节课的结束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来帮助学生缓解学习疲劳,同时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游戏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教师在组织数学游戏活动时,可以将应用数学知识定为游戏开展的目标,使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熟练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保持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游戏和教学的结合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学生在参与游戏时,不是单纯地玩,而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他们需要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完成游戏。因此,通过参与数学游戏活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4]。

例如,教师在教学“分类与整理”這一节时,可以安排“举牌”游戏,让学生经历分类过程,并明白要依照分类的标准来整理事物。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多个物品,如铅笔、短袖、水杯等,并给每个物品标上号码,然后将这些物品分成三类,分别是文具、生活用品和服装鞋帽。接着,教师给学生讲解游戏的规则:教师会随机指出一个物品,学生要思考它属于哪一类,等到教师说“举牌”的时候,学生要将相应的牌子举起来,并说明理由。通过参与该游戏,学生能亲历分类的过程,在掌握分类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数学教材内容出发,合理选择游戏类型

为避免数学游戏流于形式且缺乏实质性内容,教师应从数学教学内容出发合理选择游戏。游戏的形式有许多种,贴近小学生实际的游戏有讲故事、观察、猜想、竞赛等活动。教师只有依照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游戏类型,才有可能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位置与方向”这一节时,可以设计一个“找方向”的竞赛游戏。教师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1人说方向,其他学生用手指指出,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成员指得又快又准。又如,教师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节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个“摸球”的游戏,先让学生思考“箱子里面有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球,将手伸入箱子中摸出一个球,摸到哪种球的概率大?”之后,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记录员和一名统计员,负责对摸球情况进行统计。该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发展数学思维。

结  语

综上所述,数学游戏进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意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数学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游戏活动,使游戏与数学教学内容充分结合,从而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参考文献]

赵永霞.游戏对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影响[J].知识窗(教师版),2021(06):49.

曹灵晖.低年级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法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3):99-100.

程爱华.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43):111.

杨宏.数学游戏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应用性研究[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20(Z2):1-5.

作者简介:方洁(1982.2-),女,福建莆田人,大专学历,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数学游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谈游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巧用数学游戏,成就精彩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方面教学策略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