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1-12-08庄素琼
摘 要:“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之处,其是“三维目标”的整合和提升。教学实践证明,变式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小学数学教师在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采用变式教学,可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将核心素养与数学变式教学的内在联系作为阐述切入点,结合教学实践,通过课例重点分析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变式教学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1-0012-02
引 言
“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推动了教学的深层次改革,使教学真正回归教育本质,让教学充满人性。核心素养发展观的提出与构建,明确了人才培养应从单一的知识与技能培养转向综合素质培养,关注人的整体实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与数学变式教学
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旨在培养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可以概括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六个基本数学素养[1]。小学数学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改进教学方法,用长远的眼光、面向未来的立场培养学生的“三维”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变式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当前,小学数学变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数教师只关注解题方法的变式,认为对涉及某一知识点的数学问题进行反复训练既有助于学生记忆,又能加深学生理解。变式教学多用于习题训练,追求解題方法的多样性,而有些教师仅将变式练习作为变式教学的主要内容,简单认为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就完成了变式教学,而很少从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等多角度认知和实施变式教学,也就没有充分发挥核心素养下数学变式教学应有的作用。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变式教学的实践策略
在当前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采用变式教学要走出“为变而变”的机械操作误区,明确基于变式的化归是变式教学的基本思路,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构建教学支架,通过“举一反三”和“反三归一”,聚焦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真正发挥“变式教学”的作用。
(一)利用变式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变式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变式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
以“圆柱的表面积”为例,教师可以进行概念变式教学,引导学生将圆柱与之前的长方体联系在一起进行学习。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长方体与圆柱体的异同。相同点:两者都是立体图形,求表面积都是将立体图形表面的所有面积加起来。不同点:长方体有6个面,表面积是6个长方形面积之和;圆柱体有3个面,表面积是一个侧面与上下两个面的面积之和。
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圆柱的表面积与长方体表面积在求法上真的不同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一张A4纸折一折,以A4纸为侧面分别折成一个圆柱体和一个长方体,感受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与长方体四个侧面展开图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探究得出:长方体的四个侧面就是圆柱的一个侧面,都可以通过 “底面周长×高”求得。
教师通过“变式”教学,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将前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及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点融会贯通,并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还能让学生在无穷的变化中领略数学的魅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重视变式教学的作用,科学设计变式教学
变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变式教学不仅可以应用于教授新知识,还可以运用到复习思考、巩固反思、小结练习等学习环节。复习应“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在数学复习教学中,特别是在单元复习中,教师要注重变式训练,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知识体系。
以典型应用题“浓度问题”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浓度问题涉及的知识点、基本数量关系等进行回忆与梳理,在学生初步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后,进行进一步的讲解。随后,教师可以有计划地使用变式,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由“举一反三”到“化三归一”。
例题:有一种浓度为10%的盐水400克。(1)如果加入100克水,此时盐水的浓度为多少?(2)如果加入50克盐,此时盐水的浓度为多少?(3)如果与600克浓度为20%的盐水混合,混合后的盐水的浓度为多少?
变式题:张奶奶买来蘑菇10千克,其含水率99%;晾晒一会儿后,其含水率为98%,晾晒中蒸发掉了多少水分?
解题思路:例题共三问,(1)问属于稀释问题;(2)问属于加浓问题;(3)问是混合问题。解决这类题型的关键是看三个基本量的变与不变,在求浓度时,学生只要应用公式“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分别计算出混合后的三个基本量,就能解答问题。
变式题与生活相关联,学生最初接触这道题,不容易将其与“浓度问题”相关联,因此,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假设我们将‘蘑菇’看作一种特殊的溶液,将蘑菇中的水分看作溶剂,蘑菇中的营养物质看成溶质,这样再来读题,就能发现经过晾晒,蘑菇中的营养物质——溶质还是原来的质量,只是水分(溶剂)经过蒸发减少了,导致蘑菇这个特殊的溶液浓度从1%增加到了2%。”这样重新“读题”后,这一问题就化解成一道计算百分数的问题。
在设计变式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要探究浓度问题的“变”与“不变”;第二,要借助横向、纵向的變式教学,帮助学生“去伪存真”,将浓度问题与解决生活问题相关联,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多角度理解,使其形成较全面的认识,并让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的知识举一反三,将“浓度问题”“百分比问题”及“比例问题”等相化归。
(三)利用变式教学要掌握好度
与所有教学方式相同,变式教学同样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设计变式教学时,教师要设置一定梯度的问题,尊重不同层次学生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让学生在变式教学中“拾阶而上”,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获得进步。
例如,在上述“浓度问题”的变式教学中,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可在例题的基础上做到“举一反三”,而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在完成变式题的基础上,提出其他变式题并进行解答,进行更加开放的、更高阶的变式学习。
结 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变式教学,在聚焦核心概念、构建知识网络、加深数学理解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多维度的学习空间,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启迪学生智慧,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及独立性的发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变式教学应用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概念课上的变式教学,让学生加深理解,突出本质;通过命题课上的变式教学,让学生夯实基础,巩固知识;通过习题课上的变式教学,让学生拓展思维,提升能力;通过复习课上的变式教学,让学生归纳梳理,构建体系。
[参考文献]
张路路.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8(09):8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泉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中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编号:QJYKT2019-17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庄素琼(1987.2-),女,福建晋江人,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