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茶马古道的价值探析
2021-12-08马进国
杨 洋,马进国
(青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0)
茶马古道是指唐代以来为顺应当地人民需求,在西南地区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交易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品贸易通道。茶马古道历史悠久,始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路线分布广泛,以川藏道、青藏道、滇藏道为三大主线,并伴有众多分支,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交通网,覆盖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等多个西部多民族省区,涵盖汉、藏、回、白、纳西等20多个民族。该交通要道的存在不仅加强了历史上辐射范围内民族间的交往互动,对于当今民族地区的发展也产生着重要影响。
1 茶马古道的历史形成
从一味药材为人所熟知到作为日常饮用品为人所喜爱,茶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而饮茶这一习惯也历经了几个历史阶段,于唐朝中后期形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唐朝时期,部分地区盛产茶叶,随着各地对茶叶的需求日盛,为加强管理,唐朝政府制定了相应的贸易政策,如茶马互市、加收茶税、榷茶制度等,此种情形之下,作为交通运输工具的马帮将视线转向了茶马贸易,茶马古道初见形态。宋朝,内地茶叶经济得到繁荣发展而西部地区需求较大,西部盛产良驹恰好适应国家需求,中央政府在促进经济和军事发展的基础上,为维护西南地区安全以稳固国家政权,对茶马贸易的重视度愈甚,正式建立起了茶马互市制度。自此,茶叶逐渐成为中原地区与涉藏地区人民之间进行友好往来的重要媒介,茶马贸易成为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进行政治控制的重要手段,茶马古道作为主要商品运输路径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元朝,中央政府改变了对茶马古道的运营、管理方式,开始设立马政制度、拓展茶马古道,并在沿线设立驿站,从此“茶马古道”不仅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国之道、沿藏之道、安藏之道。到了明朝时期,茶马互市的景象又兴盛起来,贸易形式更加多样,如政府贸易、朝贡贸易等。尽管中央政府为加强政治统治实行“茶引”、“引岸”等制度禁止私人开展茶马交易,但汉藏民族间的贸易往来依旧频繁。清朝,茶马互市制度逐渐衰落,但茶马古道依旧热闹,交易产品种类不断丰富,除过去的主要贸易产品茶叶与马匹外,还涵盖内地生产的丝绸、布料等生活用品,西部地区出产的虫草、藏红花等珍贵药材。抗战期间,茶马古道还承担起了作为西南后方的主要物资供应通道的重任。现如今,交通运输便利且方式多样,茶马古道作为交通路线的角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在局部地区,我们仍能看到零星的马帮的身影,其作为一种历史遗产在当今仍具有它的存在价值。
2 茶马古道的历史演绎
茶马古道作为集经济、文化、政治于一体之道,在历史长河中既是西南地区民族之间进行商贸往来的交通要道,又是民族间增进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是推动民族和睦、维护边疆安全的团结之道。
2.1 经济交往之道
茶马古道的存在,打破了民族间的封闭性,促进西南边疆多民族聚居地区形成了历史悠久、扩散力强,联系紧密的地缘经济上的合作与互动关系。作为藏、川、滇三大地区有着众多分支的交通枢纽,茶马古道利用地区间产品的互补性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民族在生产生活资料上的短缺问题,贸易方式从最初的物物交换逐渐演变为货币交易,贸易目的也从最初的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向商业性、盈利性转变,推动了川、滇地区茶叶等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民族地区药材、手工艺品等产业的开发。随着茶马古道的繁荣发展,沿线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集客栈、货栈、中介机构为一体的特殊经济机构——锅庄为贸易往来提供便利,带动着周边地区经济水平、生产生活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2.2 文化交流之道
茶马古道被称为民族迁徙的大走廊、民族文化的大观园,它是宗教文化传播与融合的枢纽,是民族精神形成与传承的见证。沿线不同民族的文化在此汇聚,彰显着各自独特的魅力,经过不可避免的文化冲突与碰撞、交流与融合形塑着具有东方特色的民族文化。经济联系和交往是文化交融的基础和途径之一,伴随着商品贸易的频繁往来,佛教等宗教借助该线路传播布道,如佛教通过茶马古道从内地传入西藏,发展为带有地方特色的藏传佛教又传播至内地;在传播布道过程中,各民族宗教实现融合,如在纳西族的宗教典籍《东巴经》中存在着大量的大乘佛教的措辞。作为茶马古道沿线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助推者与传播者,马帮在艰辛的贸易路途和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了坚韧不拔、攻坚克难、一诺千金的民族精神,并汲取了沿线众多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帮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帮的身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马帮精神依旧传承下来,激励着每一代人。
2.3 民族交融之道
茶马古道作为横贯我国西南地区的复杂交错的交通网,借助经济、文化、政治等因素将触及范围内的各族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各民族在交流互动中形成经济上互帮互助、文化上相互认同、心理上产生情感共鸣的团结景象。由于商品间的互补性和相互依赖性,汉藏以及其他民族间通过茶马贸易生成了合作共赢意识,在互通有无的情形下,民族间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由于中央政府安定边疆、稳固政权的需要,一系列茶马贸易政策将藏、川、滇地区紧紧联系在一起,拉近了民族间的距离,促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国家统一。作为西南地区民族交融过程的历史见证,作为横跨时空的枢纽,茶马古道将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联系成一个整体,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3 茶马古道的价值彰显
茶马古道给昔日的西南地区带来了经济与文化的繁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现如今,其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在提升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层面仍具有无可比拟的现实意义。
3.1 发展旅游经济
茶马古道地处特殊的地理环境,是存在数千年的历史遗迹,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最为险峻的古道,它横跨青藏地区、川西地区、云贵地区,地形错综复杂,沿途自然物种丰富多样。由于其复杂的地理特征,形成了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人文景观,如历史上马帮往返途中留下的足迹、民族繁衍生息的村落、宗教寺庙遗迹等,以及由当地人民流传下来的神秘传说、创作出的惟妙惟肖的壁画、灵活生动的舞蹈等艺术作品,无不再现着过去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彰显着多元文化的魅力。这些丰富的资源使茶马古道有着足够的实力发展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的黄金旅游路线,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推动我国西南地区经济、文化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2 弘扬传统文化
茶马古道不仅仅是发展经济的旅游品牌,还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品牌。由于部分地区的封闭性,有些传统文化未能为人所熟知,甚至部分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服饰歌舞等濒临消失,茶马古道的存在不仅能延续其辐射地区民族文化的生命力,而且能够增强人们对该地区民族文化的熟知度,使得当地民族文化受到大众的了解与认同,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传承与弘扬。除此之外,人们对于茶马古道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沿线形成的民族精神的继承,茶马古道蕴含了各民族在这一文明古道上历经各种艰险与不易形成的不畏艰辛、敢于拼搏的马帮精神、背脚精神,记录了民族间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陌生走向熟悉、从孤立走向团结的历史过程,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牢记历史上汉藏以及其他民族在交流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民族精神,也顺应当代国情、世情,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作为西南地区多民族文化共存的载体——茶马古道,它的时间跨度长达数千年,空间跨度遍及川、藏、滇等地区数千公里,它打破了沿线民族间的封闭性,打通了20多个民族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是一条重要的族群互动、文明交汇、文化交融之路,通过挖掘、揭示、弘扬蕴含其中的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增进“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