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城镇居民居家康复养老模式现状与思考

2021-12-08王炳先王宜珂王宇闫亚蕊杨凯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城镇居民居家养老

王炳先,王宜珂,王宇,闫亚蕊,杨凯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临床学院,河南新乡 453000)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稳步上升, 我国人口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加之家庭结构更加趋向核心化、小型化,导致空巢老人、独居老人问题层出不穷,加重了家庭、社会的养老压力[1]。现阶段我国的养老方式较多,部分老年人能够接受相关机构养老方式,但受我国世俗理念及主客观等因素的影响,更多的老年人偏向于家中养老,享受我国传统养老方式[2]。 但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及生活习惯、生活条件、家庭构型等多方面的转变,我国传统养老方式已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基于此,新型的城镇居民居家康复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居家康复养老模式是基于居家养老的一种更为理想化的模式,合理运用了政府、社会及人力资源,顺应时代改变,把控个体需求,建立完备的医疗体系,相对于机构养老方式,既能有效规避机构条件较差的问题,还能免除老年人遭受外界的世俗眼光;相比常规居家养老模式,完善了康复理念,进一步保障了老年人进行康复锻炼的安全性及合理性[3]。本文剖析我国国情,探索城镇居民居家康复养老模式的实践制度、优势及未来发展前景。

1 城镇居民居家养老需求及现况

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龄(80 岁以上)老年人人口位居世界第一,预计将在2050 年超过1 亿,这是社会不断发展所导致的必然结果,现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及公共卫生问题,而庞大的老年人口所带来的养老需求也逐渐浮出水面。 现阶段,我国的养老方式多样化,依据划分标准,可分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及家庭养老,其中最容易被老年人接受的是家庭养老。居家养老最早起源于20 世纪60 年代的英国,并逐渐在该国社区建立起基本雏形。 当时英国也正处于养老重担时期,遂提出为老年人提供养老的概念,但当时英国政府并没有完善的养老理念与充足的养老资源,于是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同时可免除养老院建设资金,将节约下的资金再次投入养老服务中。

随着我国城镇居民居家养老需求的不断发展、变化, 和对生活质量及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上升,使得相应的服务体系逐渐标准化,康复养老随之出现在大众视野。 目前为止,居家养老模式仍是由政府主导,但仅由政府出资、出人、出力很难进一步完善居家康复养老的各项措施,还需借助医院、社区及各界人士等多种社会力量为康复养老服务的完善提供保障,进而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2 城镇居民居家康复养老模式实践

2.1 居家康复养老模式人员配置及工作制度

由政府开设专业的康复养老培训服务机构,重视培训机构师资力量,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康复专项培训,为康复养老队伍的组建奠定基础。 以政府购买的方式为城镇居民提供义工与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引领志愿者进行各项社区公益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开设互助社,展开老年人生活照料托管服务,包括康复锻炼、医疗保健、物理治疗、医疗咨询、心理咨询等,形成城镇居民特有的居家养老咨询中心,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老年人康复养老的自觉性,真正达到“老有所养、晚有所依”[4]。

2.2 加大高龄津帖,完善老年人保健服务

于城镇建设基层医疗机构, 并开设专门为本地(包括常居本地)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的办公室,免费为其提供养老相关康复健康指导,每年定期举行免费体检。 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人性化服务,如巡回医疗、 上门诊疗等。 为80 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通常为每月200 元;百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通常为每月 400 元[5]。

2.3 以政府为主导创建居家康复养老模式

养老服务作为准公共产品,在居家康复养老模式的创建及推广中应始终由政府主导,贯穿养老模式的启动、实施及组织等各个环节[6]。由政府建立康复养老模式相关制度和政策,明确每位养老服务人员的职责定位,重点加强制度供给、体制创新及产业引领,于资金投入方面动员更加广泛的社会资源[7]。 为保证城镇居民居家康复养老服务质量,必须制定相关康复服务标准及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 应由政府建立康复质量监督评估体系,并严格实施。

2.4 加强医疗保障与城镇康复养老的结合

多数老年人因身体疾病影响了自身的晚年生活,因此, 养老服务应针对老年人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从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方面的需求逐渐上升至医疗保健方面。城镇现有的相关康复人员及专业的康复养老器材设备不足,可将城镇与社区服务中心、医疗机构的资源进行有效衔接、共享,康复服务内容包括康复生活指导、日常门诊、疾病突发抢救、定期体检与临终关怀等[8]。

由于我国的卫生制度还在不断完善中, 现阶段,部分社区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存在不同程度的医疗设备闲置状况, 且病床利用率并不理想。城镇康复养老可充分利用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并协助老年人院内排队,解决老年人就医难的问题,这能在极大程度上缩短老年人的治疗时间,降低就医风险,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9]。

2.5 改善城镇居民养老环境

新建小区应建设无障碍设施,老旧小区的应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 (或对某些年久失修的设施进行拆除),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在原有台阶铺设缓行坡道,于楼道处加装不锈钢扶手,在没有电梯的老小区开展外挂电梯安装工程[10]。 改造老年人室内无障碍设施,方便其参与各种社会生活,进一步改善其养老生活环境[11]。

2.6 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居家康复养老发展

团结老人居住、生活密集的城镇社区、医院、养老院或社会个体等一切社会力量,支持居家康复养老事业发展,形成支持、关心居家养老发展的新业态[12]。 首先, 居民委员会或社区作为老年人的第一联系人,是居家康复养老事业的基层组织, 需秉承政府意志,有责任心地合理安排各项医疗资源,加强基层组织与老年人的沟通,提升双方信任感,为后续老年人接受居家康复养老提供有力条件[13]。 其次,利用社区医院便利的位置条件及特有的康复专业素养为老年人提供医护、保健、康复等专业性服务。 最后,借助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实践“社区看病,家庭健康”的康复养老服务,为新型居家康复养老发展提供相应支持。

3 城镇居民居家康复养老模式思考

我国并不是唯一一个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国家,世界许多发达国家都先后遭遇该问题。 Ohura[14]等学者的研究中提到, 日本是目前预期寿命较长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发达国家之一,加之有较多外国居住者,在老年人养老问题、保健福利、医疗保险、医疗服务沟通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世界多个发达国家老龄化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吸取经验,发现人口老龄化问题与经济增长存在一定联系,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进程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养老问题的解决难度。

城镇居民居家康复养老模式以政府为主导,始终以老年人为主体,积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支持康复养老服务,形成养老服务新业态。 康复养老服务人员通过相关康复培训,秉承政府意志,责任心更强,可在养老服务中发挥管理、组织等主导性作用[15]。 康复养老机构作为基层组织,对老年人更具亲和力,可在极大程度上减少因沟通不便导致的双方不信任、信息不明确等问题。 基于老年群体的特殊性,为其建立健康档案, 实施人性化养老服务, 可为老年人提供保健、康复、医护等专业性服务打下坚实基础[16]。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养老模式的转变,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民生的重点问题。 在众多养老模式中,新型城镇居民居家养老模式能够满足现代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为我国未来解决老龄化问题开辟出新的道路,对维护老年人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实现我国健康老龄化战略目标贡献出不可缺失的力量。但多年的居家养老服务中也暴露出了养老服务的不足,如现阶段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缺乏较为专业的康复养老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等。居家康复养老模式是在居家养老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康复制度而形成的新模式,通过合理调动多种社会力量为康复养老提供保障,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维护其身心健康,对我国养老模式多样化产生积极效应,在老年人养老服务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猜你喜欢

城镇居民居家养老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养老生活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