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代谢当量的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2021-08-11宋艳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当量耐力心功能

宋艳艳

(临沂高新医院内二科,山东临沂 276000)

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风险,一旦患者心脏泵血功能处于异常状态,将会导致心博出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多伴有呼吸困难、乏力等表现,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2]。针对慢性心力衰竭,以往临床多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荷,以免病情加重。 然而长时间卧床会造成机体循环减慢,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方面具有局限性。康复运动是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的重要措施,但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加之老年群体体能退化,难以掌握运动的安全性与适宜性[3]。 代谢当量是一种对各类运动强度做出客观评价的指标,既可弥补活动量不足,又可避免活动量过多[4]。 因此,该研究选择临沂高新医院2019 年9 月—2020 年 9 月收治的86 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分析基于代谢当量的运动康复对其具体影响。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临沂高新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 例为研究对象。 (1)纳入标准:①慢性心力衰竭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5]相关诊断标准;②年龄≥60 岁;③意识清醒,精神正常。 (2)排除标准:①合并急性感染疾病者;②严重心律失常者;③无法参与康复运动者;④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 该研究经临沂高新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且签署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 例。观察组中男25 例,女18 例,年龄 61~84 岁,平均年龄(69.35±4.32)岁;病程3~8 年,平均病程(5.23±0.32)年;心功能分级为Ⅱ级16 例,Ⅲ级 21 例,Ⅳ级 6 例;体质量指数 19~29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 (24.71±1.45)kg/m2。 对照组中男 23例,女 20 例,年龄 62~82 岁,平均年龄(69.02±4.06)岁;病程 2~9 年,平均病程(4.63±0.56)年;心功能分级为Ⅱ级14 例,Ⅲ级 24 例,Ⅳ级 5 例;体质量指数19~29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74±1.42)kg/m2。 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入院指导:采用集中宣教的方式告知患者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2)饮食护理:饮食需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食物为主,限制钠的摄入;(3)用药护理:遵医嘱规律用药;(4)日常病情监测,注意休息保暖,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出院后要求患者每个月定期复诊,持续3 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代谢当量的运动康复护理。 (1)成立心衰管理小组。 由病区护士长、主任、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组成,对小组成员展开规范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代谢当量的概念、如何评估、如何制定康复运动计划等,培训后展开考核,考核合格方可入组。 (2)制定康复护理运动方法。 1 代谢当量=耗氧量 3.5 mL/(kg·min),以心功能分级为依据,针对心功能Ⅳ级者, 应进行代谢当量为1 的被动活动,每次5 min,每天2 次;针对心功能Ⅲ级者,采取代谢当量为 1~2.5 的日常生活活动,每次10 min 左右,每天2 次;针对心功能Ⅱ级者,采取代谢当量为 3~5.5 的主动运动,每次15 min 左右,每天2 次。 开展康复运动前护理人员根据制定方案进行一对一讲解,确保患者掌握,住院期间提供其安全陪护,并根据患者病情完善方案。(3)加强康复过程及效果评估。在协助患者运动时需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状况,一旦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状况,需立即停止运动,并做好相关记录,调整康复运动方案;定期评估运动强度及康复效果,以患者运动耐受程度为依据,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以适应患者机体恢复需求。 (4)强化延续性护理。 于患者出院前创建微信群,邀请患者和家属共同进群, 于每周五晚7:00 按时推送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运动、适当运动重要性等相关文章,指导家属和患者共同阅读、学习,并在微信群按时提醒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调整康复计划、评估康复训练情况等,实时了解患者恢复情况;维持远程运动康复督导,确保运动持续性与安全性,持续3 个月。

1.3 评价标准

(1)心功能:于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采用心脏彩超检测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2)运动耐力:在室内30 m 长的走廊两端各放置一把座椅,患者在6 min 往返的距离即为6 min 步行距离(6MWD),距离越长,则患者运动耐力越好。

(3)记录患者康复运动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状况。

(4)生活质量:于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评估,量表共计8 个维度,包括躯体疼痛、躯体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36 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0~5 分6 级评分法, 维度评分=(维度实际评分-最低分)/(维度最高分-维度最低分)×100, 换算为百分制,每个维度满分均为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如 LVESD、LVEDD、LVEF 等,以()表示,用 t检验;计数资料如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用百分比(%)表示,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心功能及运动耐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 LVESD、LVEDD、LVEF、6MWD 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LVESD、LVEDD 均短于干预前,LVEF 高于干预前,6MWD 长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心功能各项指标及6MWD 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及运动耐力比较()

表1 两组心功能及运动耐力比较()

组别对照组(n=43)观察组(n=43)t 值P 值LVESD(mm)干预前 干预后48.25±4.98 48.89±4.32 0.637 0.526 44.46±3.05 41.36±2.55 5.113 0.000 LVEDD(mm)干预前 干预后64.23±7.32 65.36±8.56 0.658 0.512 61.03±5.89 56.69±3.23 4.237 0.000 LVEF(%)干预前 干预后37.25±5.27 37.56±5.68 0.262 0.794 43.21±4.12 45.34±5.14 2.120 0.037 6MWD(m)干预前 干预后247.53±21.68 246.11±20.34 0.313 0.755 318.97±25.84 405.10±23.91 16.043 0.000

2.2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SF-36 量表中躯体疼痛、躯体功能、生理职能等各维度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 SF-36 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组别 躯体疼痛干预前 干预后躯体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生理职能干预前 干预后情感职能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3)观察组(n=43)t 值P 值61.58±4.39 60.92±4.41 0.696 0.489 70.83±5.02 77.49±6.10 5.528 0.000 62.43±5.18 61.87±5.02 0.509 0.612 71.29±6.51 79.04±7.23 5.224 0.000 60.43±3.92 60.71±4.12 0.323 0.748 68.95±5.43 76.24±6.26 5.769 0.000 61.14±4.95 61.82±4.97 0.636 0.527 69.53±5.74 75.87±6.03 4.994 0.000组别 心理健康干预前 干预后生命活力干预前 干预后社会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总体健康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3)观察组(n=43)t 值P 值59.32±3.85 60.17±3.26 1.105 0.272 67.49±5.10 75.83±6.18 6.825 0.000 62.47±3.15 62.29±4.01 0.232 0.818 70.45±4.87 78.96±5.35 7.714 0.000 61.95±5.10 61.84±4.76 0.103 0.918 72.84±6.29 80.23±5.97 5.588 0.000 61.10±4.51 61.17±4.62 0.071 0.944 69.83±5.20 78.44±6.17 6.997 0.000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肌损伤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心功能持续降低,输出血量无法满足代谢需要,将影响患者的正常生理活动[6-7]。 以往临床多要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注意休息,适当活动,但活动量过少会导致机体代谢减慢,不利于心功能恢复。

康复运动是一种以系统性运动锻炼为主的康复干预措施,通过指导患者运动锻炼,可提高其运动耐力[8-9]。 但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运动时常出现体力不支、气短等表现,致使运动受限,因此,临床向老年患者提供安全、适宜的运动方案意义重大[10]。 代谢当量是指运动时与安静时代谢率比值,1 代谢当量为每公斤体重1 min 消耗3.5 mL 的氧,常用于评估心肺功能、运动强度等,该项技术已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该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干预后LVESD、LVEDD 均短于对照组,LVEF 及SF-36 中躯体疼痛、躯体功能、生理职能等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MWD 长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基于代谢当量的运动康复护理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曾婷等[11]的研究指出,使用代谢当量概念进行运动康复护理可优化心功能分级,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可安全有效地促进心功能恢复,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基于代谢当量的运动康复护理针对不同患者心功能级别,选择对应的代谢当量运动措施与时间,改变传统康复护理缺乏针对性的弊端,以免患者因运动强度过低而延缓心功能恢复,或因运动强度过高增加心脏负荷,使康复运动护理更加完善,以提高康复运动的安全性, 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基于代谢当量的运动康复护理将运动进行量化,可提高机体对运动的耐受程度,提升骨骼肌的血管舒张收缩能力,以此提高患者运动耐力,促使患者积极主动完成康复计划,逐步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风险[12]。 本研究在患者出院后通过微信平台维持远程运动康复督导,使患者在出院后仍可获得正确有效的康复运动指导,养成长期坚持康复运动的习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其尽早回归生活。

综上所述,基于代谢当量的运动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当量耐力心功能
倍耐力P Zero Elect原配超高性能极氪001FR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超压测试方法对炸药TNT当量计算结果的影响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
环空附加当量循环密度的计算方法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