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视频活动训练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1-08-11张晓青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组间功能

张晓青

(济南市历城区中医院内科,山东济南 250100)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中最为常见的一个亚型,是由血管因素导致的尚未达到痴呆的早期认知功能障碍,通常以视觉空间、感知功能、学习及记忆力等多领域认知受损为主要表现[1]。 VCIND 是脑血管疾病后常见的一类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64%,已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2]。 VCIND 是血管性痴呆的前期阶段,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痴呆,给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威胁,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 及早开展有效的康复干预是预防VCIND 患者病情发展及改善其预后的关键[3-4]。 强化视频活动训练是将视频与活动相结合的一种康复干预措施,利用手机或播放器,对患者的活动训练进行引导,促使其在娱乐游戏活动中开展康复训练。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是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利用电脑设备代替部分图片、数字,进行个体化及系统化的认知训练[5]。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该院2018 年12 月—2020 年11 月收治的98 例VCIND 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强化视频活动训练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VCIND 患者98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神经病学》[6]中对VCIND 的诊断;认知受损由血管性因素引发;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悉,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病情稳定,能够配合完成本研究。排除标准:存在明显视听障碍者;脑出血急性期;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合并严重精神类疾病者。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每组49例。 观察组男 29 例,女 20 例;年龄 57~78 岁,平均年龄(62.63±1.61)岁;原发病:脑出血 26 例,脑梗死 23例。 对照组男 30 例,女 19 例;年龄 57~77 岁,平均年龄(62.68±1.57)岁;原发病:脑出血 27 例,脑梗死 22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治疗。 应用营养神经、改善脑功能等药物进行治疗。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1)记忆力训练:指导患者开展复述短文、倒背数字、记忆图片等记忆力训练,患者可选用卡片、记事本等辅助训练;(2)注意力训练:结合患者兴趣爱好,向其教授下棋、跳舞、唱歌等兴趣活动,以提高其注意力;(3)计算训练:采取模拟超市购物的方式, 对患者进行货币交易计算训练。(4)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穿脱衣物、洗漱、起床等日常活动。 40 min/次,2 次/d。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强化视频活动训练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内容如下。(1)强化视频活动:①训练方法:制作配有常规康复训练内容的视频,并将其拷贝至患者或家属的手机、平板电脑中;患者可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了解相关训练内容。②训练内容:a.视觉空间与执行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在观看穿、脱衣物的视频后,说出穿、脱衣物的顺序,并嘱其按照顺序进行穿、脱衣物;b.记忆力训练:指导患者在观看坐卧转移训练视频后,自行进行动作训练,并通过重复播放视频的方式, 辨别自身执行与视频动作的区别,直至与视频完全一致;c.注意力训练:嘱患者在观看正确卧位视频后, 指出健侧卧位与患侧卧位的区别;d.命名能力训练:播放展示物品的视频,并给予患者同样的物品,进行物品名称、图像结合训练;e.定向力训练:确定每次训练时间为1 h,患者自行通过时钟辨别训练开始,并把握训练结束时间;f.语言训练:嘱患者跟随视频重复解说的语句段落,并采取重复播放的方式确保与视频一致;g.逻辑思维训练:嘱患者观看正常床上翻身、 卧坐转移及坐站转移训练内容,并嘱其按照正常确从平卧位转换为坐位,通过反复观看视频,确保顺序与视频一致。 60 min/次,1 次/d,5次/周。(2)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采用计算机脑康复系统中包含的精神、认知等评定量表对患者的脑功能进行评估,结合评估结果,指导患者进行语言训练与认知训练。 ①注意力训练:指导患者于计算机上开展方格训练,指导患者注意广度、大小比较;②记忆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言语、任务及空间训练;③计算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数字理解、计算练习及应用计算;④思维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逻辑推理、言语理解训练。⑤自觉训练:指导患者通过拼图、空间定位、物体辨认等训练。 30 min/次,2 次/d。

两组均持续训练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认知功能:于护理前及护理1 个月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7]进行评价,其中MoCA 包含视空间与执行功能 5 分、命名 3 分、注意 6 分、语言 3 分、抽象 7 分、定向6 分及延迟回忆7 个项目, 其中延迟回忆不计分,总分30 分,分数与患者认知功能呈正相关[8]。

(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于护理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量表[9]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包含10 个项目,总分100 分,分数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正相关。

(3)生活质量:于护理前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 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包含8 个维度,36 个项目, 采用6 级评分法,换算为百分制,满分100 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4)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10]进行评价,共 19 个条目,采用 5 级评分法,满分 95 分,非常满意≥77 分,满意 57~76 分,不满意≤56 分。 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如护理满意度等,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如 BI 指数、SF-36 评分等,以()表示,采用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认知功能组间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各项MoCA 评分相比,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语言、抽象、定向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 MoCA 评分比较[(),分]

组别 时间 视空间与执行功能 命名 注意 语言 抽象 定向 总分对照组(n=49)t 值P 值观察组(n=49)t 值P 值t 值护理前组间比较P 值护理前组间比较t 值护理后组间比较P 值护理后组间比较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2.34±0.27 3.04±0.41 9.981 0.000 2.36±0.30 3.84±0.45 19.156 0.000 0.347 0.729 9.199 0.000 1.92±0.20 2.26±0.24 7.618 0.000 1.93±0.22 2.44±0.26 10.482 0.000 0.235 0.814 3.561 0.001 2.59±0.33 3.35±0.42 9.960 0.000 2.62±0.35 4.26±0.47 19.590 0.000 0.437 0.663 10.106 0.000 1.89±0.19 2.10±0.22 5.057 0.000 1.90±0.20 2.48±0.25 12.681 0.000 0.254 0.800 7.988 0.000 3.58±0.34 4.05±0.47 5.672 0.000 3.62±0.36 5.59±0.53 21.523 0.000 0.566 0.573 15.218 0.000 2.64±0.32 3.36±0.45 9.128 0.000 2.65±0.33 4.29±0.50 19.163 0.000 0.152 0.879 9.678 0.000 15.05±1.19 20.21±1.93 15.930 0.000 15.09±1.23 23.27±2.04 24.037 0.000 0.164 0.870 7.627 0.000

2.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组间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BI、SF-36 评分相比,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 BI、SF-36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 BI、SF-36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 BI、SF-36 评分比较[(),分]

组别BI护理前 护理后SF-36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49)观察组(n=49)t 值P 值66.28±5.59 66.33±5.62 0.044 0.965 71.78±6.65 80.86±7.23 6.470 0.000 46.46±3.48 47.11±3.55 0.915 0.362 51.56±5.19 60.53±5.40 8.384 0.000

2.3 护理满意度组间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3 讨 论

VCIND 的发生多是由于血管因素导致,多见于脑血管性疾病后,临床常表现为记忆力、判断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受损,并伴有个性改变等轻度认知损害[11-12]。VCIND 的病理改变与血管性痴呆相似, 相较于痴呆病程的不可逆性,该阶段患者的各种病理学改变均具有可逆性。 为改善VCIND 患者预后, 降低痴呆转化率,应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轻其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训练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康复干预措施,是在患者认知缺陷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感官刺激与训练,促使患者做出反应,以提升其思维、推理等能力,改善认知功能[13-14]。 常规认知功能训练内容较为单一,多通过护理人员口头讲解的方式指导患者开展,难以满足不同病情患者的训练需求,加之VCIND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等各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单次接收的训练信息较少,以至康复训练难以持久、有效的进行,影响康复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MoCA、BI、SF-36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强化视频活动训练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在VCIND 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强化视频活动训练通过视频录制活动训练内容的方式为患者提供训练指导。 将其应用于VCIND患者的认知训练中,患者可随时随地播放活动训练视频,进行各种功能训练,不受地点限制,方便易行,有效阻止病情发展,改善预后。 强化视频活动训练将训练内容制成视频,指导患者通过娱乐、模仿等方式反复进行康复训练, 能够促进患者大脑皮质功能的增殖,增强脑组织的可塑性,加速脑功能与结构的修复,进而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是将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用于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可补充常规康复训练内容,同时具有操作简单、图文并茂、可重复利用等特点,兼具实用性与趣味性,不仅能够节约康复训练时间, 还可提高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有利于提升康复效果,减轻认知功能障碍程度[15]。同时,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是在充分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基础上, 为其提供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案,形成针对性训练,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升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强化视频活动训练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改善其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组间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