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迹护理模式对胃良性肿瘤手术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弹性的影响
2021-12-08丁丽
丁丽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 河南信阳 464000
胃良性肿瘤是发生于胃壁黏膜的慢性疾病,随着人们饮食方式不断改善,发病率已逐渐上升,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持续发展可导致消化道出血、梗阻,严重还可引发其他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康复期为风险高发期,期间应采取科学护理干预控制并发症,促进早期康复[1]。轨迹护理模式作为慢性病常用护理模式,不仅可改善患者身心问题,提高治疗效率,还可促进患者各方面行为改变,改善后期生活质量[2]。因此,本研究将探讨轨迹护理模式对胃良性肿瘤手术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弹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2018 年12 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50 例胃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2 例,女18 例;年龄38~56 岁,平均年龄(47.12±2.75)岁;病程1~4 个月,平均病程(2.56±0.42)个月。选取2019 年 1 月~2019 年10 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46例胃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6 例,女20例;年龄40~55 岁,平均年龄(47.54±1.82)岁;病程1~4 个月,平均病程(2.52±0.44)个月。比较两组一般资料(P >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经胃镜、活检、钡餐等检查,均确诊为胃良性肿瘤;符合手术指征,无手术禁忌症;无胃肠道手术史;意识清晰,无交流障碍。(2)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患凝血功能障碍;患免疫系统疾病;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病变;研究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炎、抗感染、维持胃肠道环境平衡等治疗。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如健康宣教、饮食管理、用药指导、康复指导、出院指导、电话随访等。连续干预1 个月。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轨迹护理模式:(1)评估:患者入院当天即记录其个人资料、病情、心理状况等,确立患者所处轨迹阶段,并从日常生活、自我概念、疾病相关3 个行为方面做出评估。(2)制定目标:待确定患者轨迹分期后,结合其个人信息,为其制定针对性目标,并根据患者个人意愿进行目标优化排序。(3)计划:结合患者日常生活、自我概念、疾病相关3 个行为方面制定计划,结合患者个人意愿及资源消耗情况,由护理人员实施具体计划。(4)实施:结合患者个人情况及轨迹分期,并采用现场演示、集体授课等形式实施协商、照护、监护等护理措施。(5)干预措施:①自我概念,因肿瘤使患者产生较大压力,应协助患者从自我丢失状态转为自我认可,帮其树立正确的疾病认知观,促进生理、心理方面改变,建立积极乐观心态,克服疾病恐惧感,让其看清自身生命价值;②日常生活,因疾病原因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履行家庭义务,期间可暂缓家庭角色,向其介绍以往治疗成功案例,或通过邀请成功案例与其交流,提高其治疗自信心,产生坚定信念。若患者为空巢老人、单身离异者,护理人员应加强与其沟通,给予心理疏导,让其感受到社会温暖。术后指导患者日常生活,逐渐恢复其家庭角色。③疾病相关行为,因胃肿瘤会损伤患者消化系统,应加强对其饮食管理,监督禁烟、禁酒、禁刺激性食物,多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协助下床活动,指导患者做术后康复训练,切忌做剧烈运动。(5)评价:评估患者康复情况可指导其出院,出院后定期回访,1 次/周,若患者康复较好,可转为电话或微信回访,记录患者院外康复质量,并与家属一同监督患者行为改变。连续干预1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评定量表[3],评估两组干预前、干预1 个月后自我效能情况,量表共44个条目,每条最高10 分,合计440 分,分值越高表示自我效能越强。(2)心理弹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4]评估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心理弹性,量表共25 个条目,总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心理弹性越强。(3)并发症:干预期间,观察患者并发症情况,如感染、出血、胃肠瘘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以%和n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计量资料,组间以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以配对样本t 检验,以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自我效能 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自我效能(,分)
表1 比较两组自我效能(,分)
2.2 心理弹性 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心理弹性(,分)
表2 比较两组心理弹性(,分)
2.3 并发症
干预期间,观察组出现感染1 例、出血1 例,对照组出现感染5 例、出血3 例、胃肠瘘1 例,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35%(2/46)低于对照组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1,P=0.036)。
3 讨论
胃良性肿瘤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目前暂无确切病因,大多患者早期无明显不适,少数伴有腹痛、恶心呕吐、便黑等,但长期持续可损伤消化功能或引发消化道梗阻、胃出血等症状,故早期治疗对患者生命安全有重要保障[5]。目前治疗胃肿瘤主要通过手术切除为主,手术虽可直接切除病灶,但对胃组织存在较大创伤,术后引发排气、排便障碍等反应,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故加强护理干预十分重要。
随着医疗水平发展,常规护理在外科手术中难以满足患者需求,导致预后效果不理想。轨迹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将病情分为不同轨迹时期,针对不同时期情况采取对应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行为改变而起到加速康复的目的[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CD-RISC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见轨迹护理应用于胃良性肿瘤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弹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在于,轨迹护理提倡护理措施应根据疾病轨迹分期而优化,重视患者日常生活、自我概念、疾病相关3 个方面,通过促进患者以上行为改变,提高护理质量及有效性,同时还根据患者改变情况灵活调整护理措施,优化患者护理体验[7,8]。此外,轨迹护理重视患者自我价值,改善其自我丢失状态,帮其重建自我认知,从而加强疾病应对能力。在日常生活领域中,轨迹护理注重患者家庭、社会支持,以加强患者自我概念,让其重视自身在家庭、社会中的价值,提高其治疗自信及康复信念;同时也可促进疾病相关行为改变,加强其疾病认知,提高康复依从性,促进早期回归正常生活[9,10]。
综上所述,轨迹护理模式可改善胃良性肿瘤手术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弹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