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背景下英语习语翻译与教学研究
2021-12-07王秀俊
王秀俊
(衡水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茶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宝,在各国语言文化体系中均能够看到茶文化的影子,比如:我国的传统茶道礼仪、欧洲各国的下午茶文化等。不同国家之间的茶文化具有不同的特色,且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各有不同,具有十分丰富的英语翻译教学资源。在英语习语翻译教学中,教师以茶文化为背景,深入探索不同国家的茶文化,引入大量的茶文化有关英语文章,让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引导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感受不同语言的文化价值理念,培养学生的英语习语翻译思维。
1 茶文化背景下英语习语特征及翻译方法
1.1 茶文化背景下英语习语特征
习语是一种包含民族色彩与国家文化内涵的语言形态,具有语言结构简单、灵活丰富、妙趣横生的特点,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英语习语特征可以体现为:整体性、文化性、民族性、联想性与结构稳定性。整体性就是指英语习语中的单词是不可以删减的,每个单词的位置与组合都是固定的,类似原本讲过的“固定搭配”,若去除某个单词,或者更换单词位置,英语习语则不具备原来的意思。文化性与民族性就是指其实经过英语国家人民漫长生活逐渐形成的,在其民族内部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语言。联想性就是指表达方法生动形象,比如:not my cup of tea表示的意思不是“那不是我的茶”,而是“不是我喜欢的”、“不是我的那盘菜”,但是利用“cup of tea”的方法表达,一方面是由于西方国家人经常喝下午茶,“tea”是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生动的表达自己对这一物品的“拒绝”。
1.2 茶文化背景下常见的英语习语翻译方法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可以发现茶文化越来越频繁出现在跨文化交流中,如何翻译茶文化的有关英语习语,是学生学习习语翻译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茶文化的英语习语使用与发展过程中,由于其不断受到外来文化、本土人民对茶的态度的影响,不同国家均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茶文化,且西方国家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茶文化的习语体系。在翻译茶文化习语时,可以使用如下翻译方法:
1.2.1 直译。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英语翻译方法,具有忠实于文本原文内容、保留原文表达形式与语言特色的翻译方法。在翻译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保留原文特色,且适当对译文进行翻译调整,保证表达通畅。在“I’ll never go swimming for all the tea in China!”这句话的翻译中,学生若按照表面意思直接翻译,会出现“就算将全中国的茶叶给我,我也不会去游泳”,从表面来看这句话本身的语义、语言结构都是不通顺的,此时学生需要理解其中的“...not for all the tea in China...”习语意思,这个习语的意思为“无论给我多少报酬,我都不会...”,这句习语出现于17世纪欧洲,主要是在当时社会背景下茶属于贵族物品,且最大原产地为中国,因此当时的人们使用“All the tea in China”表达“巨大的财富”的意思。若学生能够理解这句习语的意思,则这句话的翻译是没有问题,甚至是具有西方国家语言风味与特色的。
1.2.2 意译。是一种能够有效应对中西方巨大文化差异的语言翻译方法。在翻译的过程中,面对一些文本不可以使用直译法,此时就需要适当的意译,保留原文内涵,放弃原文的表达形式。举例分析,在“This course is as good as chocolate teapot,so I want to quit next semester.”这句话翻译中,其中的“a chocolate teapot”是英语习语,表示“毫无用处”。若学生不理解其中的茶文化习语,选择了直译的方法,就会出现“这门课跟巧克力茶壶一样好,所以下学期我想退学。”的情况,但是又无法表达原文的意思。此时就需要选择意译的方法,保留习语语义“毫无用处”,翻译为“这门功课毫无用处,所以下学期我想退学。”
2 茶文化背景下英语习语翻译教学实施路径
2.1 立足不同国家茶文化,引导学生感受习语翻译人文思想
茶文化背景下有效开展英语习语翻译教学,建议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不同国家的茶文化角度,品味其国家语言文化体系中的人文思想,从而更有效翻译英语习语,保留英语习语的语言特色、民族人文思想。根据上述的习语翻译方法研究,结合“a chocolate teapot”这句习语内容,教师提出思考问题:(1)为什么是“chocolate teapot”,为什么不是“white teapot”、“Oolong teapot”呢?(2)观看16-18世纪欧洲的茶资源来源及其本国茶类型产量,说说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此时学生纷纷观看教师播放的视频,一名学生得到结论:“chocolate tea”的意思是巧克力茶,这是由于热巧克力是欧洲国家的特产,且当时茶叶被引入欧洲地区,人们尝试着使用“tea”描述一些可以饮用的饮品,热巧克力则被称为“chocolate tea”,这个习语也可以直接体现出当时欧洲国家的物产特色、人们的饮食习惯特色。另一名学生表示:“white teapot”与“Oolong teapot”分别是白茶与乌龙茶,这些茶都是我国的茶品种特产,不符合当时欧洲国家的物产情况,且当时的人们对中国传过去的茶叶认知煤油这么细致,对“东方茶叶”的饮用不如“巧克力茶”这样频繁,所以不会产生类似“Oolong teapot”的习语。由此可见,学生从某个习语出发,分别从中国、欧洲国家等不同的国家茶文化入手思考与翻译,能够更好的体会英语习语中的他国人文文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习语人文素养。
2.2 强调原文材料内涵,发展学生英语习语翻译思维
茶文化背景下有效开展英语习语翻译教学,教师要强调文本原文材料内涵与意思,要求学生尽量保留、还原原文的内容。这是由于茶文化本身是基于不同国家语言文化,在融合了“茶”的一系列元素之后形成的语言文化体系,若不按照原文材料内容进行翻译,则会影响英语习语的翻译效果,影响对原文中茶文化内涵的表达。因此,在英语习语翻译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分析原文材料,理解文本内容中的文化思想,在翻译英语习语及其有关段落的过程中兼顾基本信息传递与文化思维传递,以此培养学生的英语习语翻译思维。举例分析,在一次关于“生活在何种国家”的段落翻译中,学生翻译“Live in a corrupt country isn't my cup of tea,However,I wouldn't go out of my country for all the tea in China.”这句话,其中包含关于茶文化的习语:(1)not my cup of tea ;(2)not for all the tea in China。此时教师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这两句习语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此时学生需要对上下文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原文是一个人对A询问出是否可以远离自己国家的问题,此时A做出如此回答,翻译出来为:生活在腐败的国家不是我想要的,无论给我多少报酬我都不会离开我的国家。这样翻译出来,既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还原原文的含义与思想,又能够将英语习语运用且翻译出来。通过这样的翻译活动,学生的习语翻译思维得到锻炼,能够更好的立足于西方茶文化背景下参与习语翻译活动。
2.3 引入茶诗茶词素材,充分锻炼学生茶文化习语翻译能力
茶文化背景下有效开展英语习语翻译教学,教师不仅要将西方国家茶文化传递给学生,还需带领学生从本国茶文化视域入手,尝试着翻译茶诗、茶词,支持学生将汉语言茶文化词汇翻译成英文,在翻译练习的过程中感受茶文化在中西方语言文化中的不同。举例分析,在一次在学生的英语习语翻译学习中,一名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西方国家有关于茶文化的英语习语,而我国的茶文化发展历史更加悠久,却没有自己的茶文化习语呢?”,此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经典的茶诗茶词,展示白居易的《两碗茶》:“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分析茶词:“新茶到在先,捧得高似天”、“不尝烟酒茶,屋里难当家。”等,并提出:请大家尝试着将这些汉语翻译成英语,尽量达到英语习语的那种表达标准。此时学生纷纷投入思考中,分解已经学习过的英语习语,尝试着将这些汉语翻译成英文。这种教学活动能够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翻译能力,且能够辅助学生在“汉语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理解茶文化背景下英语习语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英语习语翻译综合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茶文化背景下开展英语习语翻译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翻译方法,理解英语习语特征,还需要能够了解茶文化的文化价值、人文理念与语言文化,感受茶文化的语言思维。在今后的茶文化翻译教学中,建议教师积极拓展茶文化教学资源范围,引入大量茶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充足自主的习语翻译学习空间,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化价值理念,锻炼学生的语言翻译能力,提高英语习语翻译教学效率。教师还要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其他国家的茶文化英语内容,这是为了让学生不仅能够将本国茶文化翻译成英语作为语言交流素材,还能更好的理解其他国家茶文化中的语言文化思想,在最大程度上发展学生的英语习语翻译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