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2021-12-07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

范 小 青

(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 610059)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离不开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办好新时代思政课的关键核心,是贯彻落实和解决好新时代办好教育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中之重。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的内在逻辑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一体化”的基本构建。一体化的构建核心在于实现整体与局部的辩证统一,进而推进整体的全面发展,这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基础所在。

(一)德育一体化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德育一体化是思想政治教育最早的研究视角,是改革开放以来为提升德育水平而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德育一体化是个宏观的教育理念,它是家庭、学校、社会三者需和谐统一的体现,也是思政课教育与日常教师引导的相协调,更是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和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内在规约。德育一体化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在德育方面的体现,而德育一体化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也是德育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2019年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提出的新命题和新要求,也是对德育一体化内容的进一步升华。然后,德育一体化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关系并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反之,德育一体化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关系。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从广义上解读是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实践等一体化,此外,还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的一体化,进而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从狭义上解读是指小学、中学、大学思政课的相互配合、有效衔接,以期实现思政课达到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目标。习近平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2]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就在于:第一,要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上的有效衔接,进而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性和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第二,要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理论性及现实引导性,这是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核心要求。第三,要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素质化,这是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是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

习近平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3]。思政课在夯实立德树人基石、铸造立德树人灵魂、勇担立德树人重担的使命驱动下,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严格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视野要广、思维要新、人格要正、自律要严”的要求建设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是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4]。这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也必须按照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思想认知规律、教育发展规律等要求来实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关键还在于大学、中学、小学思政课教师加强合作、互通有无、相互借鉴,打造大中小思政课教师命运共同体。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对思政课在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上的进一步升华。以往虽提出了德育一体化理念,但对办好思政课关键要素的教师一体化问题重视不够,存在思政课就是指高校思政课的误区。中小学并没有完全把思政课放到应有的高度去建设,思政课建设效果不明显,大中小学思政课还存在脱节问题。因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尤其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亟待深化。

(一)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具有复杂性

思政课教师首要和主要职责就是讲好课,引导好学生。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在实现小学重知识启蒙,初中打牢思想基础,高中进一步提升思想境界,大学勇担社会责任的目标基础上讲好思政课更不容易,它除了对教学内容熟练掌握、教学方案合理设计、教学资源精准获取等,还有更高的要求。讲好思政课除了具有基本理论功底外,还得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四史”基础,更要看思政课教师是否能把自身的生活体验与感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思政课讲成有“政治高度、理论深度、情感温度、文化厚度、创新力度”的学生喜爱、终生受益课程。思政课在不同阶段承担着不同的使命,因此,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一是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促使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必须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把个人成长成才同祖国命运紧密相连。二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必须在确立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后,依据大中小学生知识水平以及接受程度等差异,设置科学的和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调配合、精诚合作。思政课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是相辅相成的。实现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性与完善思政课教学的阶段性及连贯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教师的主动性,进而实现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两者的同步前行具有巨大复杂性。总之,思政课的教学对象是不断发展的人,其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必须依据学生发展的阶段性和差异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同时还需在注重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精准规划,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性与育人性。可以说,如何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目标的协同有序是进行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现实挑战。

(二)一体化建设中还存在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瓶颈

按照中央文件规定的思政课教师师生比的要求,很多学校达不到标准,这就促使各大学校不得不重视思政课队伍建设。但即使重视了,还存在诸多现实困境。据调查,在小学阶段,还存在部分小学思政课教师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的现象。甚至还有很多小学根本就没有思政课教师,有的只是德育主任,而德育主任的最主要工作不是上课堂,而是从事大量的行政事务工作。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学阶段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阶段。人从出生起,就需进行价值观塑造的引导,并且在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定型前,这个教育引导要一直持续。因此,在小学阶段,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在中学阶段,迫于升学压力,大多数中学思政课教师把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原理的简单记忆当成了教学任务的重点,从而缺乏对于学生在价值观确立和立德树人方面的有力引导。在大学阶段,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是思政课教师后备力量严重不足。近些年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博士点培养资格的高校培养出来的博士研究生严重不能满足各大高校的需求,各大高校为了追求思政教师学历结构中博士的比例,甚至出现“抢人”现象,绝大多数高校在引进新教师方面不仅不能挑选,还存在进不到人的现象。二是地域、学科等不占优势的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流失严重。从全国总体上看,同行间存在“挖人”现象,尤其是地域比较偏、学科发展缓慢、学校层次弱等高校的优秀思政课教师被“挖走”。因为增量不足,只能从存量上做文章。三是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划受影响。由于按照中央文件规定各大高校在短期内无法快速解决数量问题,只能通过引进其他学科的博士和校内转岗的方式,这就完全忽略了学缘、学科的要求,扰乱了原有的教师结构。这部分教师的个人发展和职称晋升是否会成为问题,他们的学历结构是否能很好地胜任思政课教学和科研,后续队伍的补充空间会不会受到影响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影响到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划。由此可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需要一体化建设还需迫切解决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瓶颈。

(三)一体化建设中还面临协同育人平台不成熟的阻碍

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还面临协同育人平台不成熟的阻碍,还未建立起可供大中小学教学合作、学生交流、社会实践等的合作平台。从形成育人合力的角度看,各门思政课教师的协同育人、全社会协同配合力度不够,要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还需进一步从一体化的角度加强培养和提高。此外,由于相互配合和相互衔接的平台欠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育人整体性、完整性、系统性方面严重不足,没能整体把握思政课育人的连续性、渐进性、进阶性,从而产生思政断档、营养不足现象。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的协同创新动力不足,未能很好地形成育人合力。

因此,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离不开有效衔接,这就使得在其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有效的机制应对衔接,搭建相对成熟的沟通协调平台,进而形成连贯的建设过程。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路径构建

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中还面临建设目标具有复杂性、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协同育人平台不成熟等现实困境,提出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有效出路。

(一)优化教师结构,助力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培养

习近平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党的十八以来,关于思政课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文件都要求将推进 “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6]的工作落实、落细、落小。优化大中小思政课教师结构,加强大中小思政课教师培养,切实提高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基本能力和自身素质至关重要。一是优化思政课教师结构。在保证学缘、学科要求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思政课师生比1:350的硬性规定和底线要求配备思政课教师。严格落实思政课专职教师准入制度和淘汰机制,对于完全不符合,尤其存在师德师风不端正、政治立场不坚定情况的思政课教师采取“一票否决制”,“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能在课堂上将道理讲通、讲透、讲好,真正做到“学马、懂马、信马、用马”。完善思政课特聘制度和兼职教师制度,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鼓励先进模范、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名师大家走进思政课课堂。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还需要善用“大思政”,将思政课教师队伍管理和培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加强思政课教师的一体化培训。例如: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浸润式研修班”、普陀区教育学院培训中心与华师大马院合办的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思政培训班”等。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知识水平、科研能力都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大中小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培训一方面可以缩短教师们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们面对面交流,从而共促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高。鼓励和支持思政课教师们参与“理论宣讲团”,提升其教学实践和社会服务能力。三是促进思政课教师的一体化培养。一方面加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培养力度,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打造专业化、素质高、理论深度强的思政课教师后备人选,充实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习近平强调:“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个课要求高。”[7]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脑,用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感召力感染学生。另一方面依据思政课教学规律和特点,精准地建立思政课教师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此外,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还需从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鼓励教师们外出学习、出国进修,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二)搭建“大手牵小手”平台,完善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

“集中备课提质量”是教育部提出的通过“三集三提”来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要求之一。

搭建高校“大手”牵中小学“小手”平台,扎实推进完善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理直气壮地办好思政课,入脑入心入信入行地滋养青少年。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主要解决统一教学思想和教学规范、交流教学理念等问题。搭建“大手牵小手”平台是要充分利用大中小学教研室、课程联盟、校际和区域备课联盟、大中小思政课联盟等平台,探究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基本问题,广泛交流思政课教学的方式方法,探索教学改革路径,聘请专家点评指导,切实提高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水平、课程建设能力和教学改革深度,进而增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搭建“大手牵小手”平台,完善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需做到如下几点:一是精准把握大中小学学生的思想状况。一些思政课教师习惯站在自身的立场去思考学生需要什么,而没有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真实困惑和内心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因此,思政课教师需尽可能地精准把握大中小学学生的思想实际。二是集中研究教学设计中导课、授课、结课等环节。通过集体备课学习,教师们互通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及时发现和杜绝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重复点,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灵活把握各个教学阶段的教学要点深浅度。三是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集体备课模式。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不仅可以通过线下平台进行交流学习,还可以充分运用新媒体等技术平台开展线上交流。线上交流可以跨越时空的现实阻碍,更为便利、及时地获取集体备课的信息点。

(三)激发协同创新合力,建构思政课教师一体化资源共享机制

习近平指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8]激发协同创新合力,建构思政课教师一体化资源共享机制就是要充分整合线上与线下教育资源、课内与课外教育资源、校内与校外教育资源以及本学科与其他学科教育资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形成协同育人、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创新合力,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构建践诺教学理念、锤炼教学能力、展现教学效果、互换教学心得的资源共享创新平台。一是搭建大中小思政课教师的协同创新平台。作为大中小学的骨干教师要多多传授教学经验,年轻教师要深入骨干教师的课堂学习和改进教学策略。通过座谈、展示课、听评课等方法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促进教学良性发展。二是创建课堂展示的教学实践平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可以利用展示平台与同行业教师进行广泛交流,积极参加教学汇报课、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等活动,促使其反思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提高教学技巧和教学水平。三是构建“互联网 +”模式的资源共享平台。鉴于“大思政”格局发展的需要,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实需求,如何将线下课堂教学、线上网课教学以及智慧教学精准对接是激发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协调创新合力的关键所在。一种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型课程教学模式正在运用而生。能否巧妙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可视化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激发协同创新合力,建构思政课教师一体化资源共享机制是必要条件。此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们也要与时俱进,主动学习新技术,并把新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