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教育科研方式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2021-12-07马叶萍陈建军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基本技能思想

马叶萍 陈建军

(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动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校本教研中教育科研活动内容的增加,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意识的增强,教育科研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的积极作用越发明显,但制约教育科研工作的诸多问题,如:思想认识僵化,科研方式、方法的固化,功利思想等也随之而来。 怎样突破瓶颈,让教育科研更好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我们从思想上唤醒,从方式、方法上改进,从行为指导上改革与提升。

一、从思想上唤醒,让教师思想成长

近年来,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意识不断增强,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高涨,参与课题立项研究、成果评审、学术交流已日渐成为常态。但由于对教育科研的本质意义缺乏认识,且一线教师教学任务紧,导致很多活动被动参与。而职称评定的需求,又使这种常态中夹杂着功利与诸多不得已,成为教育科研工作有效开展与教师教育科研水平与能力提升的掣肘。

让教育科研走近中小学校,让教育科研更贴近教师,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助力,改变这种功利与不得已,首先需要我们在思想上唤醒。

一是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将优秀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使其感同身受,受益其中,在实践与应用中认识到教育科研不是空中楼阁,不是理论的高高在上,而是扎根于教育教学实践,过程在于基于实践解决问题,目的在于在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教育发展。让教师从思想上接受教育科研,改变对教育科研的生硬态度,重视教育科研。

二是广大中小学校要利用好校本教研,加强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诠释与解读,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与应用,特别是引领广大中小学教师用新时代教育思想去指导教育教学,开展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研究,以研促教,以研促学,提升科研意识与能力。

三是我们从事教育科研人员在组织各级各类学术活动中,应从理论应用指导、理论成果提炼、学术思想碰撞等方面有针对性加以的指导,引领广大教师用思想支撑方法,用理论架构观点,用实践检验成果,使广大教师成为既有实践能力又有思想、有灵魂的教师,充分体现教育科研科学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本质属性。

对教师来说思想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对教育科研来说,有思想支撑才是真正的教育科研。

二、改进教育科研方式、方法,提升教育科研效度

教育科研方式、方法要建立在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培养全面发展人的目标基础上,要符合广大教师成长的需求,要符合广大中小学校发展需求,更要符合教育发展的需求。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反思目前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布置多,反馈少。

常规教科研工作大都还是按程序或流程布置事项,无论是课题立项还是学术研讨等事宜都是基于要求进行,咨询、答疑、指导,环节并不缺少,但是我们教科研工作的效度并不高。究其原因是我们对布置的事项缺少反馈,缺少对基层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研究的实际情况了解,缺少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是操作多,思想少。

在目前教育科研工作中,我们大都还停留在方法指导层面,因为我们的教师喜欢操作性的东西。我们对教师的引导只重视“做什么”“怎么做”,忽视了“为什么做”,教师对所参与的科研活动项目大都停留在形式上的认识与内容了解,很少注意和探究背后原因和思想价值,致使我们的成果质量与活动质量不高。其给我们的警示是方法指导固然重要,但远没有思想重要。没有思想支撑的方法、技巧必然肤浅而缺乏厚度,没有生命力,谈不上提升与发展。所以任何时候,我们对教师的引导都必须思想至上,用思想去指导方法,在方法中挖掘思想,但前提是我们自己必须有思想,我们自己要做有思想的教研员。

三是做得多,提炼少。

在教科研工作中,由于我们对自己工作缺少总体的归纳、概括,缺少总结、提升,致使我们自己的认识能力发展不足,理论水平也裹足不前。做事有余,提炼不足,缺乏内涵和学术氛围,这也使我们教科研工作越来越缺乏深度。而基层学校和教师在组织和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中更是缺少反思与提炼,缺少思想、方法有效指导,致使学校教科研工作水平提升受限,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受阻,教育科研整体发展缓慢。

改变目前教育科研现状,使其呈现新的发展气象,需要我们改进教育科研工作方式、方法。

一是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反馈。

及时反馈工作情况,聚焦并发现基层学校和教师在科研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不同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充分体现教育科研工作的时效性。

二是加强思想引领。

教育科研需要方法论的指导,更需要有价值的思想引领。我们需要提高基层学校和广大教师对教育科研重要性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引领他们把握思想并运用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而我们自己更需要打破思想僵化,不断学习,接受新思想、新理论,提升内涵,在科研学术中成为有思想、有内涵的行家里手。

三是放大格局,提高教育科研工作质量。

教育科研是为广大中小学校和教师服务的,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是为教育改革服务的。因此,在教育科研工作中,我们要从个性问题中发现共性,要从局部看到整体,从整个教育的大环境去看待教育科研,发挥其真正作用。请进来,走出去,拓宽视野,发挥潜能,提升内涵,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放大服务格局,提高教育科研工作质量。

三、从行为指导上改革、提升

提高教育科研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我们在行为指导上改革、提升。

一是在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上下功夫。

教师的科研能力这里主要指发现问题、认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既需要教师自身实践与不断努力,也需要我们教研员在具体科研项目的实践活动中加强有针对性的行为指导,如:在课题选题和科研论文论题的确立上,加强选题指导,帮助教师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使之有可能成为课题研究的问题和科研论文的论题;在课题研究和科研论文行文环节,帮助教师分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科研论文行文的逻辑关系,确立研究思路和论题论据;在课题研究结题和科研论题收尾阶段,指导教师怎样提炼成果、提炼观点,帮助教师解决问题。这些行为指导,都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知与科研能力的提升。

二是在促进教师基本技能的提升上下功夫

教师通过教育科研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还可以提升基本技能如归纳、概括能力,比较、提炼的能力,写作能力等多项基本技能。在具体科研实践活动中,我们的确发现部分教师这些基本技能欠缺,基础写作能力也需亟待提高。教育科研给教师提供了淬炼自己的舞台,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具体教育科研活动,有效提升自己的基本技能,如:通过课题研究中的研究发现、研究结论等项目内容,可以帮助教师提升概括与提炼的能力;通过科研成果的多类别参与与被指导,可以掌握各类别文章的写作方法,提升基础写作能力。

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不仅要在研究中获得知识,更要在研究中获得思想和智慧;不仅要获得基本技能的提升,更要在专业研究能力上有较大提高。在参与教育科研过程中,我们教师看重的不应只是成果的学术化,更应是问题如何解决和行动的完善与改进。教师通过学习、实践、研究、总结、反思等创造性探索活动,体会科研的历程,掌握科研的方法,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科研给自身生活带来的充实和自身专业成长。

通过教育科研促进参研者教育观念的转变、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学水平的提高、职业道德的升华乃至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最大成果,也是中小学开展开展教育科研的目的意义所在。这项工作艰巨而光荣,这条道路也充满了荆棘,但只要我们精进自身,笃实创新,教育科研工作一定会迎来崭新局面。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基本技能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1+X”课证融通下《飞机维修基本技能实训》的活页式教材开发与设计研究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全媒体记者的基本技能和采访技巧探析
做专业发展型班主任,不做“保姆”和“通讯员”
关注课堂教学,落实“四基”要求
第2讲 “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