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计研究

2021-12-07杜晓旭

关键词: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成果

杜晓旭

(五邑大学 体育部, 广东 江门 529020)

1981年,由教育学家Spady等人提出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即Outcomes-based Education),迅速得到广泛认同和应用。随着其在教育领域不断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广泛传播世界各地,至今在教育理论体系占据重要地位。经过数十年发展,OBE已成为欧美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并贯穿于整个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学习成果、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是OBE理念的主要组成部分,并成为高等教育的基本准则。2016 年 6 月,我国加入了《华盛顿协议》,对于成果导向理念的研究开始在我国高等教育生根发芽,并继续发展与演化。成果导向理论在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开展,成为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1]。2018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学生中心,全面发展、坚持服务需求,成效导向、坚持完善机制、持续改进”等教学原则,与成果导向在教育理念上是一致的,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及高校体育的教学改革都有指导意义,能够加强提升人才质量培养体系的形成[2]。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学校体育,高校的体育教学研究也层次不穷,各种各样的教研教改都在尝试,但可以推广和借鉴的成功模式不是很多。到目前为止,高校体育教师特别是公共体育教师还在思考怎样有效提高教学效果。OBE教育理念已经证明了在应用类专业的成功实施,但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实施方面,目前的研究却鲜有涉足。笔者认为,OBE教育改革为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提供了可能,它能够清晰地表达培养目标,制定明确的SLOs,并能够保证其实现。

一、基于OBE构建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设计的分析框架

(一)搭建公共体育课程体系设计框架

公共体育课程目标一般分为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和社会情感三部分。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内在价值,只有在掌握过程中才能产生这种价值。同样,体育知识也是在运动技能掌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价值体现。根据这样的认识,可以把课程目标分为载体目标和非载体目标两类。载体目标对应体育知识,非载体目标对应运动技能[3]51。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框架也可以看成课程矩阵,也就是课程地图。

(二)基于OBE确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培养目标原则

培养目标的制定是课程体系最基础的内容,也是最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它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方向,也是师生进行课程教与学的预期目标,能够清晰阐明教学的最终目的。确定课程目标首先要与学校的培养目标一致,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和制定。而基于OBE目标设计,可以把培养目标逐步分解为阶段学生学习成果,以OBE设计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培养目标,按照当前实行的以学期为单元上课模式,把学习成果逐级看作学期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三)基于OBE确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及内容

围绕公共体育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是公共体育课程体系设计的核心工作。很多高校把体育课程与体育教材等同,把体育教材作为上课的依据甚至完全照搬,不考虑本校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还有一些高校体育课程的设计和编写没有考虑学生的体育基础,课程内容设计太宽泛、太全面,很多运动技能是蜻蜓点水式教学,结果是课程结束后,学生并没有熟练掌握所学的体育课程知识与技能,也不能在比赛中熟练运用。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以单个运动项目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课程内容选择上要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目标制定核心内容,区别一般内容。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必须熟练掌握的体育运动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课程结束能够带走的能力。一般课程内容也是课程的组成部分,是需要学生了解的知识,针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不管是采用课程体系团队设计还是采用顶层设计方法,都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项目课程,罗列由学生学习成果(SLOs)与运动项目课程相关的二维课程矩阵[3]76。

表1 公共体育课程体系设计框架:选择课程及内容

(四)目标与课程对应:培养目标落实的关键

表2 公共体育课程培养运动能力分析框架

二、设计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其掌握体育素养所设计。教师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掌握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养成良好运动习惯,最终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等,都是培养目标需要考虑的内容。然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培养目标的制定却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培养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培养目标不能只是 “高大上”,还要 “接地气”,它是高等教育研究者、高校师生共同探讨、实践并能实现的结果,必须能够运用到整个培养过程中,能够操作和量化评价,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培养目标设计的成果导向理论基础

体育课程的学习成果分类主要采用目标教学模式和过程教学模式。制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目标、阶段性目标及课堂教学目标采用目标教学模式,它能够客观地制定目标,实现量化评价要求。过程教学模式注重的是课程设计中的学习内容、方法以及标准。英国教育家斯腾豪斯认为,相比较目标教学模式,过程教学模式更适合于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而以成果为导向的公共体育课程依据学习成果分类为能力变化和心理变化。

(二)成果导向公共体育课程体系课程目标的结构依据

加涅认为,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与技能,都是以已经学习过从属于新的知识和技能为前提[4]。以此观点,制定公共体育课程目标首先要根据运动项目特点,让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成果。即把课程目标细化分成指标点,完成指标点需要获得相应能力,依次下推到下一个需要掌握的学生学习成果。这与前面提到的课程体系目标—课程目标—学期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往下设计模式相一致(或者称为反向设计、倒推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学习则应从最下一级出发,向上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不断达到上一层目标而最终完成课程目标任务。因此,学习获得下一级的能力是获得更高级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三)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学习成果不同层面的评估内容

以成果导向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计中,针对高校普遍大一、大二开展体育课程的情况,先确定第一学期目标,把学期目标纵向分解成单元目标,然后根据学生的运动基础及自身特点分配单元目标权重,最后分解成课堂教学目标,由易到难,逐渐实现教学目标的预期成果。课堂教学应遵循学习自下而上的规律引导学生。大一第一学期的目标作为最基础的课程学期目标,向上一步一步逐级增加课程内容和深度。下一个学期通过形成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对于没有掌握上学期课程内容或课程目标的部分学生,需要继续巩固上学的课程内容直至达到目标。此模式同样适用于单元目标的完成,上一个单元目标是下一个单元的基础,一级一级向上完成单元目标,最后完成学期目标。上一级的知识和技能为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基础。每个学期选择2~3项运动技能作为学习成果,可以对照课程单元目标,给予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和锻炼,经历学习泛化—分化—巩固三个阶段进阶,确保实现每个单元结束后学生能够获得的相应的学习成果。

高校公共体育主要以运动项目为课程进行教学,一般经过大一、大二四学期完成运动项目的课程教学。学生学习成果种类可以分为:横向划分不同运动项目课程的学习成果及同一运动项目课程的不同时期的学习成果。每个独立的运动项目课程,由于运动项目特点不一样,最后呈现的学习成果也不相同,主要还是体现在运动特点及预期成果。如篮球课程的学习成果要求学生在运动技能方面具备基本的技术和战术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运球、传球、投篮、突破、滑步防守等基本的篮球技术,进而掌握传切、挡拆、掩护、人盯人防守、联防等基本战术,初步具备篮球比赛能力。经过篮球技战术的学习、比赛过程及体能练习,逐渐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吃苦耐劳、敢于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篮球、排球、足球、手球等集体项目,在学习和锻炼过程中更容易培养学生的集体、团队精神。而健美操、瑜伽、形体等表演性项目,在学习运动技能过程中,通过对单独的动作进行编排组合,所学习的动作富于变化并具有创造性,具有动作优美且节奏感强的特点,因此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创编能力。

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计,就是以期望学生达到的体质与健康、运动技能、体育社会情感为最终学习成果,向下确定支持体育的三大素养及设计课程与教学。在进行课程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对于能够达到最终学习成果或支持学习成果的课程内容保留在大纲、进度中,同时剔除与学习成果关联少的课程内容,以保证学生获得学习成果的效率。传统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容易把所传授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等内容等同于学生的学习成果,看似学生一学期或一年学习很多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实际上最后获得的可以使用的学习成果很少,以致于学生经过大学体育学习后没有达成预期学生学习成果。因此,高校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实施不仅仅是以传授体育知识为最终目的,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最终获得体质和健康、体育技能、体育社会情感的学生学习成果,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运用学校获得的体育学习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

三、OBE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设计与实施

OBE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是以学科的科学体系为基础,结合OBE教育理念的特点及教学方法等特点,顺序地排列该门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学习预期成果、课内学时、课外学时、教学方式、支撑课程目标,编制成严密的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体系。在大纲教学内容及进度设计中,要规定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范围,即理论教学内容、体能教学内容、技能教学内容、专项技能考核等,制定客观、可评价学生学习预期成果,注明相应的支撑课程目标,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总之,要能够反映该板块的主线、结构及实施环节。分析与设计教学内容,是OBE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实施是否成功的关键板块,其中包括重点内容分析及设置、可操作性的使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的设计等。

(一)课程教学内容结构合理

体育理论知识包括:理解认识高校教育及体育的育人价值,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有利于大学体育的开展;设计体育理论课,让学生重视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坚定终身体育意识;通过体育理论课介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进行合理摄入膳食,及时补充运动时所需的营养,对锻炼和体质、健康都有重要意义。使学生了解如何科学进行体育锻炼,预防与消除运动疲劳;运用体育保健的常识及运动损伤的知识,对运动损伤能够做到预防及简易处理;了解常见运动性疾病及防治,做好自我医务监督,能够合理运用康复体育疗法。应合理分配体能教学内容和技能教学内容课时比例,可重点精选2~3项学生学习成果。

(二)课程教学内容可操作性设计

课程内容设置可行性,是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的前提和保证。尤其是大学第一学期的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至关重要。可针对不同运动项目课程设置,对选择本项目刚入大学生进行摸底评估,测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

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里,建设场面热火朝天,安徽省小岗盼盼食品公司总经理步显勇时刻关注,“预计11月底部分厂房可以建成投产,这是小岗村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不容有失。”

(三)学生学习预期成果设计

学生学习预期成果设计要避免授课的内容偏多、偏杂。OBE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要求在大纲设计中,每学期精选2~3个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的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如第一学期蛙泳专项课程学生学习预期成果制定中,根据学生游泳基础的不同,把熟悉水性,克服恐惧心理、水上漂浮、蹬壁滑行作为本学期的学生学习预期成果之一,这是必须掌握的。把学习蛙泳蹬腿技术、浮板蹬腿作为本学期的另外两个学生学习预期成果。蛙泳蹬腿技术也是本学期游泳班学生必须掌握的,包括岸上技术和水中蛙泳蹬腿技术。

同学期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成果之间的关系为递进关系。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大纲顶层设计中,学期间的成果目标要避免简单的重复性,学期间的课程单元、每节课的学习成果目标也同样要避免简单的重复。同一个学习成果可以用不同的练习方式、方法及内容进行,以期最终达成目标。如游泳班第一学期的三个学生学习预期成果之间也是递进关系,学习成果一是学习成果二的前提条件:克服在水中的恐惧心理、学会在水中放松,是学习游泳的前提条件之一。熟悉水性,掌握身体在水中的漂浮规律,能够熟练在水中使用闭气、换气、水中漂浮、滑行等技术,才能进一步学习蛙泳腿技术,继续进行下一个成果的学习。

进行预期成果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要顾及学生性别的不同、运动基础和身体素质差异性,制定相应的学生学习预期成果,从而能够让所有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达成学习成果。如游泳班教学中,女生分成一组,熟悉水性和不熟悉的同学两个或三人一组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同学间相互帮助,尽快完成第一阶段的学生学习成果。

设计课程内容要具有趣味性。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让学生喜欢体育课、乐于运动,首先课程内容设置要具有趣味性,对学生有吸引力,让学生尝试后还有兴趣继续坚持下去。兴趣是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先决条件,对个人运动习惯的养成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都有重要影响。

OBE教学改革要求大纲制定时,要更加重视学生“带得走”的学习成果。每一个阶段学习后,评价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情况和运动能力,特别是学生在不同比赛的情境中使用这些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同时,OBE教学改革重视学生调控情绪能力,注重培养团队协作、勇敢拼搏、永不放弃、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体育课程设计要采用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形式。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一般只重视教师教与学生“练”的过程而忽视了“赛”这一重要教学阶段。缺乏教师的组织与实施,学生比赛没有目的性,学和练过的内容没有或很少在赛中展现,造成本节课所学技能没有经过实战历练,最后没有有效掌握本节内容。体育课程设计采用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形式,使学生精确掌握运动技能,能够更加有效保障达成学生学习成果这一目标的实现,这也是OBE理念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重要运用。

四、高校体育公共体育课程体系设计中保障实施质量监控

再合理的课程体系设计、配套的管理制度及资源保障,如果没有将制定的课程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教师教学中没有按照课程体系设计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或者教师不具备满足培养目标的教学能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课程体系设计实施前的审核、实施过程中的评价及反馈后的持续改进都是OBE教育理念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制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原则

评价手段服务整个课程体系,是完成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预期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必须与课程目标相一致。根据OBE理念和方法,找出符合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目标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能够达成预期的学习成果,是教师要着重解决的难题。

明确课程目标。教学评价、成绩测定都是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制定明确、清晰的课程目标,有利于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

明确有效分解学生学习预期成果。只有把课程目标有效分解为合理的学期成果,把学期成果合理分解成几个阶段性学习成果,继而分解为课堂学习成果,才能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最终形成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有效结合。其中过程性评价更多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精神表现和能力表现,如练习动作技能时的专注度、吃苦耐劳、顽强拼搏、永不放弃及团结协作等精神,以及接受新技术的领悟能力、克服困难能力、解决难题的能力等。

及时反馈是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的根本。评价标准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有效地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及结果、是否能够客观地体现教师教学效果等,都需要及时地反馈和总结,重新审视评价系统,并做出相应改进措施,才能不断完善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嵌入式评价应用

嵌入式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去及时评价学习成果是否达成,并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反馈学习学习效果,促进课程体系完善,最终完成课程培养目标。在OBE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嵌入式评价能够评估学生的体育健康知识、运动基础、体适能及体育社会情感等情况,为层次教学提供依据,通常也叫做教学前的诊断性评估。嵌入式评价在OBE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的另一种形式主要存在课堂教学中,评估学生学习过程的具体表现,为达成SLOs付出努力;或对阶段性学习成果达成效果的评估,即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估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在其所著的《评估方法论》中提出来的。欧美学者认为形成性评估也可用于教学的 “教与学”活动中,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获得信息,及时纠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国内学者认为,形成性评价重点在于教学中时时评价,发现教学过程教师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及时找到解决途径,改进原有教学,促进教学效果,积累经验,为下一阶段教学及学生学习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实现质量控制[5]。

五、结 语

以上研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位一体”的体育课程要求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立足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三大核心素养,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己任,解决课程培养目标制定不明确这一根源性问题,同时解决教学设计与实施出现的碎片化教学这一共性问题,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帮助学生最终达成学生学习成果,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贡献应有的体育教育力量。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成果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验收成果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