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素逆序词“得了

2021-12-06袁静娴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逆序语素句法

袁静娴

内容摘要:同素逆序词是汉语构词方式的一种特殊现象。本文通过比较“得了”和“了得”在语义、句法及语用方面的不同,得出“得了”和“了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促进对外汉语教学。

关键词:同素逆序词 得了 了得

同素逆序词,指语素相同,结构顺序相反,成组出现的双音节词,如“事故”与“故事”。[1]30近年来学者对同素逆序词有其他表述,如“同素反序词”、“颠倒词”等,而学界普遍认同同素逆序词这一说法。同素逆序词是汉语词汇在形成过程中的一种不稳定过渡现象[1]30,体现词汇演变的纵向过程。因为是同语素,结构顺序相反的成对出现的词,所以二语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容易出现偏误,发生辨认不清、难以理解等问题。

“得了”和“了得”作为一组同素逆序词,是二语学习者习得过程中的难点。第一,从语素上看“得”和“了”的词性、词义等方面的习得难度较大,要在理解这两个语素的意义和用法基础上进行教学,是比较困难的。第二,从组合上看,最近的研究中有学者提出“得了”和“了得”分别已成词,而他们的结构、语义等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是更难理解的。因此研究“得了——了得”这一组同素逆序词在语义、句法、语用方面的差异很有必要。

一.研究综述

现有的对同素逆序词的研究有不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普通话、方言、古代汉语的同素逆序词研究;二是同素逆序词的跨语言比较,如汉语与韩语、日语的比较和汉语与英语的比较等。这些研究范围比较广,提供了不少的研究方法和体例。

具体来说,分别研究关于“得了”和“了得”的研究也有不少,关于“得了”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突出“得了”在口语方面的含义及功能。如:孟琮(1986)《口语里的“得”和“得了”》、李萌(2016)《“得了/得了吧”语用功能及其演变》;二是“得了”的词汇化研究,如:罗宇(2017)《“得了”的词汇化研究》。而关于“了得”的研究也有很多,多为同时与“了不得”相比较,探究其语义及语用,如:王丽玲(2011)《论元结构变化与词汇化的发生——以“了得”、“了不得”的词汇化为例》。

极少文献比较“了得”与“得了”在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的不同,相关涉及到的研究主要有:王春辉(2010)《了得、了不得、得了、不得了》简单地提及“了得”和“得了”的语义、马威艳(2020)《“得了”、“了得”的词汇化及语义演变》论证了“了得”和“得了”的词汇化,及探究了他们的语义演变过程。因此,针对以上研究的空白,本文将比较“了得”和“得了”在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的不同,并提供相关教学方法,供二语教师教学及二语学习者学习。

二.比较“得了”和“了得”

“得了”的“了”有两种读音,一是读作“le”,二是读作了“liǎo”,不同读音会有不同的含义。“得了(le)”表示好了、行了的意思,如:老舍《茶馆》第二幕:“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而“得了(liǎo)”常用语反问句和否定句中,表示情况很严重,如:这还得了?既然本文分析的是同素逆序词,那么“得了”的“了”应该与“了得”的“了”对应,因此本文分析比较的是“得了(liǎo)”与“了(liǎo)得”。

同时,本文认同“得了(liǎo)”和“了(liǎo)得”都是词,在马威艳(2020)《“得了”、“了得”的词汇化及语义演变》中通过“得”不同句法的分析,探究了“得了”和“了得”的詞汇化过程,基于以上研究及分析,“得了”中间不能再插入其他成分[2]106,属于词。而“了得”不能再分析为短语结构,凝固成词。[2]107

(一)“得了”和“了得”在语义方面的比较

“得了”在吕叔湘等(2005)《现代汉语词典》(下文简称《词典》)中收录的含义为:表示情况很严重。本文部分赞同这个说法,并通过分析“得了”不同的语境下,探究“得了”语义上的细微差别。

例1.还好现在没下雨,不然和昨晚那样冷风寒雨交加那还得了![3]

例2.我可不敢随便冒生命危险找你,要是让霍达知道,乖乖!那还得了![3]

例3.要是被国王听见王后的抱怨,那还得了![3]

例1、2、3中“得了”皆与“还”连用,表事情尚未发生,若发生了后果不堪设想。

例4.大嫂你若是这样子长肉,怎得了?[3]

例5.皇上都已经知道你有了我的娃儿,你不让我靠近,咱们怎生得了娃?[3]

例6.随便让人模仿签名,届时被弄得人去财空怎生得了?[3]

例4中的“得了”与“怎”连用,表示否定,不可以这样做。例5、6中的“得了”都与“生”连用。例5中的意思是这样生不了娃。“生得了娃”属于“V得了O”结构,表示能够的意思,而“怎V得了O?”表示“V不了O”的意思。而例6的“怎生得了”是例4中插入了“生”,后未接宾语,同样表示否定,这样做不可以。

而“了得”在《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是用于惊讶、反诘或责备等语气中句子末尾,表无法收拾;二是表示不平常、很突出。

例7.这事要在中国还了得,不知要闹出多大动静呢![3]

例8.万一对方一言不发便砍下来,那还了得。[3]

例7、8中的“了得”在句子末尾,例1有惊讶的语气,例2有责备的语气,都表示事情尚未发生,若发生后果不堪设想,与例1、2的含义一致,具有消极含义。

例9.茶语不只头脑敏捷,文字了得,还观点思想也深得我心。[3]

例10.现场那胖老外翻译功夫了得。[3]

例11.勒布朗仍在进步,背身单打相当了得。[3]

例9、10、11中的“了得”都表示出色的意思,常用于形容人或具体到人的某项技能,具有积极含义。

例12.而且绝对是免费劳动力,怎一个累字了得!

例13.犹如水墨丹青,怎一个美字了得!

例12、13中的“了得”是与李清照的词《声声慢》中的“怎一个愁字了得”有关,通过人们的大量引用和创造,高度凝结成了一个框式结构“怎/岂一个X字了得”,表示不能用X表达清楚。这里“了得”有“了结、终止”的意思,配合“怎一个”,构成反问,可以如例12一样蕴含消极义,也可以如例13般具有积极义。

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语义方面,“得了”的语义和“了得”的语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得了”在语境下可以表示为三种,一是事情未发生,假设发生后果很严重;二是表否定,不能这样做;三是在“V得了O”结构中表能够的意思。“了得”可以表示“得了”的第一种含义,含消极,也能出色的意思,还可以构成框式结构“怎/岂一个X字了得”中“了得”表示终止、结束,既可以表示积极意义,也能表示消极意义。

(二)“得了”和“了得”在句法方面的比较

“得了”只能作谓语,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如例1—6,“得了”都作谓语,且不受程度副词修饰,没有“很得了”“非常得了”的说法。

“了得”既可以作谓语、定语、补语。如例7—13。在充当的句法成分方面,“了得”比“得了”的范围更广。而且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如“十分了得的作品”。而“了得”又发展出表程度深的框式结构及补语结构,“怎/岂一个X字了得”,如例12、13。

(三)“得了”和“了得”在语用方面的比较

在上述的例子和论述中可以得出结论,在表达的情感方面,“了得”既可以用于积极义也可以用在消极义,而“得了”只能用在消极义。在运用的句式方面,“了得”可以用于肯定句、否定及疑问句中,而“得了”主要用于反诘问句中。在语体方面,“得了”多用于口语,“了得”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常使用。

三.“得了”和“了得”的对外汉语教学

针对以上的分析,提出关于“得了”和“了得”的一些针对性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初级水平阶段,应学习“得”和“了”这两个语素的用法,知识巩固后,中高级阶段再教授“得了”和“了得”。

2.针对性原则

因“得了”多用于口语,应在口语课上教授和操练,效果会更好,而“了得”在其他课型上便可教授。特别留意的是,在中高级阶段的阅读课或文学赏析课中,可以配合李清照的《声声慢》进行“了得”的教学。

(二)教学方法

1.语素教学法和词本位或句本位相结合

在学习者的初级阶段学习了“得”和“了”后,因为“得了”和“了得”已经成词,结合词本位的方法,配合搭配,如“十分了得”等,教学会有更好的效果。也可以用句本位的方法,教授句子,解释句子的意思,如“得了”可以使用“那还得了”这个句子,“了得”可以使用“怎一个X字了得”等,协助学生们理解。

2.三维教学法

分析“得了”和“了得”时,本文分为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这是同素逆序词或近义词普遍使用的方法,这样能方便学生辨析同素逆序词的词义、词性、能充当的句法成分及相关使用规律等。

3.语境教学法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在不同的语境下,同素逆序词会存在不同的语义和功能,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语境进行教学,如在教“了得”中出色的含义时,可以夸赞某一学生,“大卫的画画十分了得。”既符合关注学生,也能让学生加深印象。

“得了”和“了得”作为一组同素逆序词,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它们在语义、句法、语用方面都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词本位、句本位及相关语境来教学,并强调三维教学法,不仅可以协助学生辨析这一组同素逆序词,还能类推开来,运用这种方法辨析其他的同素逆序词。

参考文献

[1]韩书庚.汉语同素逆序词研究综述[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37(06):30-33.

[2]马威艳.“得了”“了得”的词汇化及语义演变[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03):104-108.

[3]BBC語料库:http://bcc.blcu.edu.cn.

[4]罗丽丽.同素逆序词“来往——往来”及对外汉语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8(09):80-81.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逆序语素句法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有界线性算子的Drazin逆的逆序律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新中国70年汉语逆序词研究(1949—2019)
因果复合词
对外汉语教学中AB-BA式逆序词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