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现代学徒制校企一体化“六双”模式的探索
——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例
2021-12-06乔璐
乔 璐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55)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1]。2019年5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9〕12号),要求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在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等相关专业,全面推广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学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2]。2015年8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职成厅函〔2015〕29号)[3],我校(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被确定为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经过4年试点项目建设,2018年12月21日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和财政部的验收。建设项目涉及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标准、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建立现代学徒制育人制度五项一级建设目标。
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试点建设过程中,与合作企业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原青岛红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酷特智能公司)共同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开展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的机制体制改革,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校企一体化招生招工制度、“双导师”教学团队管理制度、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等制度,形成了完善的制度体系。校企签订合作协议、四方协议,保证了学生、企业、学校各方的利益,也有力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实施招生招工一体化政策,校企共同制定招生计划,共同组织单独招生考试测试。建立了现代学徒制协同育人中心,组建了企业导师、校内教师相互依存的师资队伍。开发了7门校企联合课程,制定了现代学徒制课程标准,开发了课程讲义、教材,其中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课程被评为市级现代学徒制特色课程,4门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育人理论,撰写、发表论文4篇。牵头制定了省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承担了省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建设,专兼结合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中,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优秀指导教师3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在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中获团体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现代学徒制下校企合作一体化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例”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6年12月19日,我校和酷特智能公司分别被认定为山东省首批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和企业。
总结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建设经验,校企一体化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可以简称为双主体育人“六双”模式,即双身份(学生身份与学徒身份)、双证书(毕业证书与技能证书)、双团队(专职导师与兼职导师)、双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双元制(学校学习与企业实习)、双管理(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
一、 学生身份与学徒身份双身份
1. 签订校企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
2016年3月,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与红领集团校企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双方签订了《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协议书》,明确校企责任。成立了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协同育人中心,承担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校企合作研讨以及相关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管理组织工作。中心成立初期,成员由我校教学管理和酷特智能公司技术管理人员组成,依据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建设需求,邀请省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和教学科研机构加入,不断发展新的院校与企业成员。
2. 校企联合成立“酷特”现代学徒制班
根据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建设需要,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持续、深入跟踪调研酷特智能公司以及多个纺织服装行业企业职业人才需求,科学分析数据的变化,形成现代学徒制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及时调整“酷特”现代学徒制班的招生规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等,促进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与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
3. 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一体化
依据《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调研报告》,结合酷特智能公司企业用工、企业文化、职业环境、岗位需求、职业发展空间等方面实际,并对现代学徒制的招生情况、学生学情等进行剖析,校企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班的单独招生计划,校企共同实施招生宣传,共同组织单独招生专业技能测试和面试。2016年我校现代学徒制班招生33人,2017年招生45人,2018年招生80人,2019年招生89人。对录取现代学徒制班的学生依据职业院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明确职业教育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和酷特智能公司员工的双重身份,按照双向选择原则签订学校、学徒、家长与企业四方协议,保障各自的合法权益。
二、 毕业证书与技能证书双证书
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校企共同研究制定高水平现代学徒制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相关标准,推行“1+X”证书试点,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
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与酷特智能公司根据企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开发项目化资源,着重将服装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转化成教育资源,校企共同围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需求,将酷特智能服装高级定制全流程的核心技术、工艺、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围绕酷特智能“生产端(M端)的智能化”“需求端(C端)的平台搭建”“数字化管理体系”三方面,创新开发服装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C2M“互联网+工业”模式分等级的岗位核心职业技能模块,不断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
三、 专职导师与兼职导师双团队
1. 制定双导师制度规范
试点期间我校制定了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承担教育教学、实训指导任务的双导师制度,校企分别设立专职导师岗位和学徒指导岗位。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双导师教学团队管理制度》中,明确了双导师职责、双导师遴选与聘任办法、双导师培养及双导师考核与评价。
2. 打造“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
现代学徒制师资团队要求专职指导教师具备“双师型”素质(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积极创建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学创新团队。学院通过名师工程项目,开展团队教师专业能力培训、教学能力培训、信息化培训、NCEE创新创业培训,组织团队探索实践教练式教学方法、微格教学等教学改革研究,充分发挥双导师的引领、带动、示范、迁移作用。
3. 强化专兼职导师培训,建立校企互动机制
建立健全专任教师在职轮训制度、企业研修制度、国内外进修制度。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要求专职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企业研修,并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访学,建立完善自主聘任产业教授、兼职教授管理办法。
4. 建立专兼职教师双向使用和互通机制
实施酷特智能公司企业导师和学院教师双向挂职研修和兼职。校企共同在学院成立了酷特智能公司服装产品研发工作室,企业导师与学院教师共同带领学生进行服装流行趋势调研和服装产品开发;学院部分专业骨干教师到酷特智能公司挂职兼职,校企共同在企业建立了服装专业教研室、服装设计工作室和产品研发中心等,促进专兼职教师的双向流动。
四、 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双体系
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根据酷特智能公司岗位需求分析和能力要求,确定理论知识内容体系和实践实训技能体系。由学院教师和企业导师依据岗位需求,共同设计开发基于企业岗位工作内容的校企联合专业核心课程,编制实训教材和讲义,制定了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1. 校企共建共享理论教学资源体系
利用学院校内生产性服装实训中心、服装产品研发中心、印染技能大师工作室、文化创意产业工作室、服装与服饰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等实训教学环境资源,结合酷特智能公司的生产研发优势,发挥校企双方的教学实训设备、生产研发设备以及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导师的优势,共同开发新型活页式实训教材及配套的教学实训信息化资源,收集酷特智能公司生产流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理念以及服装高级定制典型项目案例,并纳入教学内容和实训教材,形成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体系。
2. 校企开发实践训练标准体系
根据酷特智能公司岗位标准要求,分析职业岗位能力,校企共同开发实践训练标准体系(如表1所示)。
五、 学校学习与企业实习双元制
深化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职业教育应对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的积极回应。通过加强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深化协同育人机制改革,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形成校企合作创新生态系统,从而促使校企双方在产教融合中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3]。
1. 按照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在双主体分段育人上,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与酷特智能公司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了“1.5+0.5+0.25+0.75”分段育人模式,即1.5学年校内学习规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0.5学年企业岗位项目课程实践训练,0.25学年校内综合设计创意能力提升、毕业创作,0.75学年企业岗位顶岗实习和实践项目答辩。
2. 坚持德技并修、知行合一
根据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校企共同培养能胜任服装设计、服装工艺技术、服装打版、服装CAD、服装跟单、服装生产技术管理、服装产品陈列、服装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此外,校企共同开展育训结合、工学交替,着力培养学生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重点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创新创意能力、就业创业能力。
3. 共同开发校企联合课程,制定课程标准
根据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院教师和企业导师依据岗位需求共同设计开发基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与服饰营销”“服装制版与工艺”“服装CAD”“服装立体裁剪”等7门校企联合专业核心课程,同时校企共同研制了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4. 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学生考核评价
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的学生考核评价主要采用过程考核与项目实操相结合的等级制考核方式,考核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个等次。校企联合课程和顶岗实习由学院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学院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主要根据学生在实习平台上填写周志、总结以及学生在企业的表现等情况进行评价;企业导师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主要根据学生在企业期间的学习实践、工作表现以及实践技能、团队精神、遵守企业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考核。
六、 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双管理
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完善教学运行、学生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实施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校企双管理。
1. 制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管理系列规章制度
我校制定了《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工作实施方案(试行)》《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修基地管理办法(试行)》《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修订)》等管理制度,为现代学徒制项目推进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和标准,提供了制度保障。为保障现代学徒制顺利推进,我校与酷特智能公司共同制定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招生招工一体化实施方案》《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双导师聘任制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制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机制》等系列管理制度。
2. 组建现代学徒制项目建设团队
我校与酷特智能公司成立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委员会,定期召开现代学徒制研讨会、现代学徒制校企座谈会,共同探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校企双方共同研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师资建设、组织实施、制度保障等方面工作。
3. 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学生专业成长档案
学校、学徒及家长与企业签订四方协议,形成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学生在企业期间实训环节的管理主要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管理终端,学生使用蘑菇丁APP定期上传学习日志;企业导师负责学徒实训环节的管理和考核评价;学校教师负责学徒实训环节的跟踪辅助指导;辅导员跟踪服务,负责学生思想、生活等方面的指导;完善班委组织、带班学长制度,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从组织领导机构、项目管理、教学运行、质量监控四个方面入手,形成了健全的管理制度保障体系。
七、 结语
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顺利通过验收,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受到行业企业的普遍认可。许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色,受到公司重用。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6%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整体质量表示满意,普遍认为具有动手能力强、组织协调能力强、基础扎实后劲足三大优势。二是山东教育电视台等媒体专题报道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宣传与推广现代学徒制经验和做法。三是开展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发表论文《关于“市场意识”植入服装色彩设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例》《关于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及实践》《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服装色彩搭配”被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线学习人数达20万人。四是技能大赛屡创佳绩,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双主体工学交替协同育人,岗位实训与课程学习相互补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通过全面总结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形成了高职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六双”模式,在建设校企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道路上不断完善、丰富与推广这一模式,以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