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为导向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探究
2021-12-05吴晖
吴 晖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旅游外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创业就业带来了影响,在高校不断扩招的影响下大学生毕业面临就业创业难的发展问题。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且对高校加强促进大学生就业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一直在单纯美好的象牙塔中长大,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在走出校园进入社会伊始,在心态和行为等多个方面很难迅速地适应社会的新环境[1]。为了推动大学生适应社会需求,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重视,完善创业就业教育,以便大学生能顺利步入社会,并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一、重要意义
社会转型的加剧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给高等教育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随着我国每年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数量不断增长,曾经被喻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和发展的危机。以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为导向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有助于实现大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完美衔接、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职业技能,能够帮助大学生加强自我约束。这对于大学生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促进意义。
(一)能实现大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完美衔接
在多种社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加剧。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在社会压力面前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一些大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其择业观念较为狭隘。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能够在尊重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引导其根据社会发展及时调整自己择业就业观念,将压力化为动力,提升自己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大部分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就要进入社会,独立在社会中生活并且处理社会中的一切难题。大部分大学生从接受义务教育阶段到走到大学校园,一直在学校这个单纯、单一的环境中生活,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2]。社会环境不仅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还包含繁重的工作负担。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初很容易面临心理压力大、身体负荷过载的情况。高校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重视,完善创业就业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具备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还能帮助学生缓解在今后工作中的压力,保证学生能够尽快地适应社会的节奏和需求[3]。
(二)能帮助大学生提升职业技能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及生活压力的增加,人要在职场中消耗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因此,职业生涯的成败直接影响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社会所需求的职业技能,为社会培养优质的人才。因此,大学生在高校接受的教育对其后期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通过实施创业就业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引领学生发现自身的特征以及职业兴趣,在制定自身职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提升职业技能,以便于在社会中能顺利解决就业难题。目前,绝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全面认知和了解,甚至于对自身未来的职业走向一无所知。高校开设的创业就业课程恰好能够对学生这方面的困惑进行解答,进而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能帮助大学生加强自我约束
人在社会中生存必须要遵循社会规则,这是社会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其中道德和法律是每一个人必须要遵从的社会准则。道德主要借助于舆论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是人们行为的重要准则之一。法律通过强制性的手段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道德是人们从内心发出的约束,而法律是外界的压力对行为进行的束缚。如今社会中存在诸多诱惑,大学生因为缺乏社会经验,不能辩证地分析问题,难以拒绝社会不良诱惑,很容易做出错误决定,误入歧途[4]。因此,大学生必须要加强自我约束能力,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及法律意识,规避不良诱惑的侵蚀,避免落入陷阱之中,葬送一生。高校的创业就业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站在自身所从事职业的立场上思考和裁夺问题,增强大学生的规则意识和道德素养,使学生树立决不能逾越法律的防线及道德的标杆,成年人要为自身的行为负责,为自身的错误买单的意识,在工作中谨言慎行,严格约束自己,进而提升自我社会适应能力。
二、面临的困境
在大学校园里接受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在走向社会的角色转变过程中,往往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心态,显现出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这一客观现状反映出当前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校园培养环节的不足。大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只有自己去面对社会工作和交往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从目前来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其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
(一)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社会实践机会
目前,许多高校虽然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开展了创业就业课程,但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只重视传输学生理论知识,甚至一部分老师照本宣科,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也不清晰,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也少之又少,导致学生不能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当前社会需要的是优质的综合人才,大学生要想在社会工作中如鱼得水,就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因为缺乏社会实践机会,导致学生不能对社会的具体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也不能了解自身应提升哪方面的技能来满足社会的要求。大多数学生都已经熟练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因为缺乏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锻炼,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不能够熟练运用,导致无法适应工作的要求[5]。
(二)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竞争越发激烈,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往往面临着繁重的生活压力。大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的年纪,对于未来有着美好的期望。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往往存在着多重困境。在步入社会之后,大学生会遇到诸多的挫折和困难,使得他们对自我认知产生怀疑,甚至会出现消极情绪,严重的还会出现心理疾病,不利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高校环境是单纯而单一的,主要包含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人际关系比较单纯。因此,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往往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6]。
(三)就业创业教育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急需一大批复合型优质人才。因此,要求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团队合作能力、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但是,在一部分高校的创业就业课程中往往只重视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评价,缺乏创新课程的指导,不能旁征博引地开发学生的思维。一是,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不完善。一部分高校虽然为了迎合教育部门的要求设立了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但是却形同虚设,忽视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够站在社会需求的角度来完善课程。在创业孵化园等基地只是照搬老师的研究成果来应付检查,学生几乎不能独立完成创新项目并开展实验。在此过程中不能切实地体验未来的工作状态,对于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所起到的效用并不是很大。二是,缺乏和企业的合作。现在的高校教师普遍是从高校毕业后便直接任教,因此,缺乏社会实践能力,不能针对社会的需求对学生进行指导。
三、优化策略
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输送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高校必须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策略,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高校实施创业就业教育是为了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在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大学生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繁重的压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重视,完善创业就业教育所采取的具体措施[7]。
(一)构建大学生创业就业培养实践平台
为了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增加大学生和社会的接触,这也是高校实施创业就业教育、提升大学生职业和专业技能的重要举措。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和社会接触、了解社会现实情况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创新就业实践平台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第一,学校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在创业就业课程中模拟社会中的场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和解决场景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做好观察和记录,在学生处理完毕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出学生需要改进的问题,帮助学生能客观地看待自身的不足,进而更好地完善自我。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能够体验到社会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训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以相对平和的心态来解决这些问题,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第二,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去企业参观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掌握社会对于自身能力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对自身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使自己在进入社会之后便能够很快地进入到自身的工作状态中,有效融入社会大环境之中。高校通过构建大学生创业就业培养实践平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大学生对于社会的了解,对自身能力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尽可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自身的长处,进而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二)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必须要引起重视的社会问题。高校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将会面临着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假如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将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严重地还可能会出现自杀等极端行为。因此,高校在加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完善创业就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高校在进行创业就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磨炼他们坚强的意志,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促使其以一个乐观积极地心态来应对今后社会生活中的困境和难题。其次,高校在创业就业教育中要使学生认识到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要以正确的心态来应对困难和挫折,促使学生对于自身的能力和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不要因为困难而产生自卑情绪,要迎难而上,以坚韧平和的态度来面对生活。最后,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教授大学生疏导心理压力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及快节奏的生活中来缓解自身的压力,以坦然的态度来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得失,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
(三)优化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课程结构
高校借助实施就业创业教育活动能显著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现为社会输出大批次优质人才的目的。高校必须要优化就业创业教育课程结构,合理地安排学生的专业课程,针对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帮助学生制定完善的未来规划,并引导学生根据职业目标来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要求。主要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加强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当前社会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高校必须站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加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基地。比如创业孵化园等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此基地上,学生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创新项目并开展实验,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实现创新并创造价值,切实体验未来工作状态,将自身能力转化为实践成果,以便于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二是聘请社会上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校开展教学活动,在弥补当前高校教师往往只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而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不足的同时,还能将社会上比较前沿的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使得学生能够与时俱进地掌握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总而言之,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就业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迫在眉睫。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是大学社会适应性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同时能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高等教育的革新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在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前提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变得逐渐清晰起来, 为此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应该在政策的引导下与时俱进,完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希望能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推动我国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