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价值发挥

2021-12-05梁燕辉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生活化

梁燕辉

(闽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高校要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中央文件明确表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每一位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那么如何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书育人功效,是当前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虽然国内的教育学学者和思想政治教师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索,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和效果,与思政教学的预期还有一定的差距。文章侧重于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深入剖析和探讨依托生活化教学的模式,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重要作用,旨在为强化大学生价值观念培育的有效性提供创新路径选择。

一、生活化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理论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化、生活化,能够在日常实践中常抓不懈,推进此项工作的具体落实。教育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并反作用于人的实践活动。因此,教育和实践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生活观的高度凝练概述,为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处处包含着教育的意义”为代表的生活化教学理论,都对于生活化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具有巨大的借鉴价值[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一部分,其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取向不仅适用于教育和生活的内在逻辑,也是高校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创新的发展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生活化教学其重要内涵是,教育者根据大学生生活的实际需要,将生活范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体系当中,将抽象和晦涩的理论知识渗透在生活里,使知识与价值观念以一体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知识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结构体系,增强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和认可,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生活化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深刻含义:一是,生活化教学始终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课堂内讲授、课下实践活动等。二是,思政课程生活化教学是参照现实生活实际,将课堂的理论知识内容融入生活,使大学生对思政课程内容有强烈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从而提高大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生活化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价值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化教育主张强调实现教育过程与日常生活的有机融合,通过充分的关于个体的生活体验、生活实际,来让教育过程更具实践基础。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积极实现生活化教学,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备生活根基,打造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生活情境,进而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和价值观的培育,实现对其思想境界的重塑。

(一)思政课程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和认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弘扬和传播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介质,也是培育大学生优秀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渠道。但是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效果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在客观上削弱了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效果。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枯燥单一及教学内容的空心化。思政教师多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没有充分结合现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没有与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方向相结合,很少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载体进行调整和适应。因此,大大削弱了大学生对于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2]。与此同时,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完全脱节,没有紧密结合大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知体验,忽视了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期待,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对思政课程空洞说教的反感心理。生活化教学强调课堂小社会、生活大课堂的教育教学理念。现实生活当中,包含着诸多的智慧和价值,思政课程教学只有回归生活的淳朴,引导大学生将课堂上所产生的价值理解或困惑与生活的情景紧密结合,鼓励大学生主动对生活进行思考和琢磨,才能领会思想政治理论深刻的价值和意义,明确自身的价值取向,以及强化对于思想政治价值观念教育的认同。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活化教学是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际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目标和基本价值指导。但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高校培养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和挑战。一方面,在思想领域上,各方面的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并腐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3]。比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价值观具有一定的诱导性,容易诱导大学生误入歧途。另一方面,我国在改革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根深蒂固的矛盾问题,使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面临冲击,甚至崩塌。比如,日益攀升的房价和就业难等社会层面的问题让大学生感到困惑。与此同时,一些公职人员的贪污腐败和违法乱纪行为会给大学生错误的示范,形成错误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因此,思政课程教学需要联系实际,充分考虑大学生在多元社会中面对的矛盾问题和困惑,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强化说服力。教师需要从当下大学生的校园、社会生活着手,深入挖掘教育资源要素,拓展教育教学的载体,促使思政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融相通,从而消除大学生内心的困惑,同时加强对主流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三、生活化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路径分析

生活化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中的引入,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大学生的认知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把生活素材搬到课堂上,将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知识内容和理论框架与有血有肉的生活常态融合,帮助大学生充分理解思政课程理论的内在逻辑和深厚内涵,强化课堂教学的说服力[4]。无论是历史事件、枯燥乏味的哲理分析,还是社会上发生的现象,这些内容都源于生活场景的演绎,并以一种具象化的形态呈现出来。例如,《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中,对近代史的变迁进行知识体系梳理,教师可以通过古代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警戒当今世人,以此建立合理的时空连接。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阶层对于国家发展方向的探索为例,可以将该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突出不同阶层为社会发展做出的奋斗和探索体现的重要价值,进而展现出各阶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历史中的巨大贡献。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近代史发展的理解,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也有助于增强我国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强化对当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等观念的认同。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筛选和对现实生活的联系和转化直接决定了生活化教育的效果。

思政课程需要逐步增添催化剂,促进现实情境与理论内涵产生化学反应。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尽量避免照本宣科、空洞说教,而是要主动引导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和思考,使思政课程变得灵活生动和富有意义。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兴起,大学生对于社会热点的获取和追踪变得方便快捷,但是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社会问题缺乏理性判断,思考不深入,同时受到情绪化影响,容易受到其他价值观的煽动和诱导,不利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观念。因此,高校思政教师要敢于直面有争议的社会问题,鼓励大学生在实践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和声音,以包容和开放的姿态来探讨社会事件,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弥补思政课程理论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空隙,提升课堂教学的活跃度和有效性[5]。

思政教师应当对社会当前的形势有全面的把握,跟踪社会时事热点,并加以整合,选择大学生感兴趣的真实事件,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特别是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思政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开展批判性探讨,从而帮助的大学生在多元观点碰撞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比如,现实中,许多的热点问题都可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敬业诚信、友善和谐价值观教育的基本信息要素。在开展大学生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中,思政教师要仔细筛选、精心打磨案例,选择适宜生活、符合实际、贴近学生的教育教学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程“接地气”,真正发挥生活元素对大学生价值观念培育的濡化作用,从而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

(二)构建思政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情境,引起大学生的共鸣

思政课程构建生活化情境,其目的是能引起大学生情感上的共振,通过广泛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批判性和发散性思维,从而达到思政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强化大学生对于课程知识体系的认知和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活化教学从客观层面,鼓励大学教师设计教学情境要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因此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情境的设立,并从如下三个方面开展,进而处理好知识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的有机联系。

1.运用生活化语言开展思政课程教学

教学语言是课程教育体系当中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的媒介,间接决定了学生对于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如今,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公共必修课,教育部予以了高度重视,同时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摆在了突出的位置,但是教学的效果普遍不佳,难以达到预期,主要的原因在于,晦涩难懂的语言与抽象的理论知识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枯燥乏味[6]。因此,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教师应当用生活化的语言和通俗化的语言来解读和梳理理论体系,将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放在生活案例中,以一种具象化的心态呈现出来,让学生充分领悟思想政治理论的智慧和魅力。同时,思政教师要提升将学术化语言与教材语言转化为生活语言的能力,结合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强化对大学生总体认知的把握,燃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

2.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教学增添闪光点

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是课堂教学效果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大学生对于社交媒体、互联网、虚拟空间的关注与日俱增,因此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来创设符合大学生日常的生活情境,能够有效地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思政教师紧密围绕着课程大纲与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当中增加视频播放、音乐媒体等内容,能够营造出大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从而提升大学生对整体课程的专注力。它能够有效地突破学生精神状态和心理要素的制约,形成师生之间良性互动的氛围。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生活案例与理论的展示,将课堂上难以表达的内容以具象化的方式传递给大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使大学生领略到思政课程认识世界、适应世界的重要意义。

3.要适当营造符合大学生生活体验的虚拟情境

思政课程创设的教学情境,可以划分为现实情境和虚拟情境两个类别,前者主要是借助融媒体设计开展的,而后者可以穿插形象模仿和角色扮演等创新的模式,借助这些来模拟出真实的社会环境。通过仿真的教学情境设立,能够将生活中的场景还原在课堂中,并将理论知识无形的渗透其中,使大学生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加深理解。教师要认真筛选现实生活当中的典型事件,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模拟情境,同时在每个情景和环节的设计中,要符合思想价值观教育的宏观主题,还要考虑情景模拟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创设,让学生充分参与和体验,从而构建自身的价值体系。此外,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在日常,要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落实上下功夫,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化。通过挖掘并宣传贴合大学生生活实践的优秀典型,让大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的真善美,学会见贤思齐、不断反思,从而实现人生境界的升华。

(三)在思政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中,引导大学生践行行为准则

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是以基础理论为根本,教师组织大学生广泛参与课内课外的创新实践活动。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有机联系,共同集中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体系当中。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重点强调,要整合实践教学的资源要素,充分拓展实践教学的形态,注重提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但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在实施过程当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例如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当中,缺乏有针对性的设计与安排,导致教学的内容与主题出现脱节和断层的现象。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缺乏重视,投入的资源要素有限,在客观上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施展。部分高校的思政教学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不尽完善,加之采取合班教学的形式,实践教学的开展容易受到场地与时间的制约,加上学生对实践课程的认知停留在表层,因此在大部分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体系迫在眉睫。

1.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挥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留下了光辉的红色文化历史,它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精神、道德品质以及远大的理想信念,包含着厚重的文化内涵。红色文化所彰显的价值内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追求的精髓。因此高等院校应当充分利用好红色文化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当中,有效增加红色文化的专题内容,结合实地参观考察的情况,科学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大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保障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注重活动开展后的归纳总结和引导,以观后感、调查实践报告等活动形式深化大学生对主流思想的认同。

2.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中的育人作用

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人的道德品行与综合素质。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动力,同时由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性和感召力,能够成为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基础素材内容。思政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课堂实践活动中,将传统文化的内容灵活的代入其中,重点培育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比如,介绍中国传统的家风文化,思政教师可以通过借鉴典型的家族传统以及参访名人故居的课堂实践活动,教育大学生注重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教育大学生记住自己的根本,在无形中提升大学生的品性修养。

总体而言,思政课程的生活化教学不仅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思政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学内容、情境、语言等方面向生活化转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在课堂上加深对生活的理解,促进大学生将价值观内化于自身的认知,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立德树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生活化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思政课“需求侧”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