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空间意识在中国动画中的民族化表达
2021-12-05孙晗杨景
孙晗 杨景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
从初期的“中国学派”到如今成熟的商业动画电影,中国动画自诞生以来就受到中国画等传统艺术形式的熏陶,经历几个阶段的发展,在对外学习经验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表现。近年自《大圣归来》成功后更是迎来动画民族化表达的热潮,以传统神话传说为母题的动画影片成为市场的主流商业作品,《大鱼海棠》《哪吒》《白蛇:缘起》《姜子牙》等发掘本民族神话传说故事进行民族化表达尝试的动画作品在票房与口碑上的成绩均不容小觑。而在中国动画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动画影片中的构图、布局、美术风格、哲思意境和叙事空间等方面都呈现出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空间意识影响的倾向。中国画的空间意识赋予动画以独特民族性气质,在继承其独特的空间美学观念、宇宙观和气韵意境等基础上将民族性与现代动画影像融合,以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涵为表现内容在中国动画中进行创新民族性探索。
一、中国画的空间意识
中国画的空间意识往往基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维,其形成发展伴随着先人对“空间”认知的哲学化历程,因此中国画中的空间思维不能脱离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语境。将中国画按照绘画技法来分类,可分为写实、写意、工笔三种,无论何种类型,其空间表达不仅是将景物以笔墨或颜色塑造其层次远近的空间关系和意境,更是体现了中国人思考和观看的空间思维方式。在中国人的意识中惯用时间来观照空间,认为空间不受时间地点等的限制,其空间思维是时间和空间的综合体现。中国古代的“宇宙”一词即时空,其中宇为空间,宙为时间。基于这样的空间意识,中国画的画面空间营造方式也有其独特性,其构图基于散点透视的原理,以“游观”的观物方法使得视点处于不断的变化和移动中,根据画面的构图、场景的需要,通过提炼取舍只留下主观想表现的事物,因此画家常常根据创作表达的需要将不同地域或时间的景物置于同一画卷中。由此可见,较之于西方绘画中常见的以视觉观察直接呈现于纸面的空间表现方式,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间则不是对现实自然空间的直接模仿或视觉复现,而是描述个体切身感受结果的呈现。画家重视将“所见”与“所思”相融合,自我情感的表达融入对于空间的描绘中,景物的外物表象经其意识思维的内化重构再绘于纸面,形成了外物与内心紧密相依的内在联系,在高度统一的主客观空间中,想象思维空间赋予画面空间更丰富悠长的意境情感表达。“中国画的空间理念,就是画家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与描绘对象之间的时空建构。”1再加之历史发展中佛道哲学的影响,传统绘画成为画家寄托精神理想的载体,其中的空间意识蕴含着天人关系内涵的精神境界,画面中的空间表达实质是画家对于天人关系、天理秩序、天道伦常的呈现与求索,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空间意识和空间美学。
二、中国动画对国画空间意识的民族性呈现
中国动画电影自诞生起就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受到中国画等艺术形式中传统空间思维的影响,中国动画的民族性表达也是近些年动画创作的重要内容。实际上在中国动画中,国画空间思维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其特有的透视理念和构图形式,在动画的画面风格、意境哲思和叙事空间的塑造上也呈现出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空间意识影响的倾向,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1.画面风格:传统绘画风格与空间营造的仿写
早期的中国动画又称“美术片”,传统绘画的空间意识相对直观地表现在影片美术风格、构图布局和意境的表达中。其空间表现向来非常重视民族化风格的呈现,选用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手法,水墨动画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中国学派”的先驱在制作水墨动画时离不开国画大师们的参与,将中国画中的水墨风格与动画技术相结合,运用动画的移动镜头和蒙太奇手法将中国水墨画的描绘题材、笔墨气韵、审美风格融入动画表现中。在画面风格上,借鉴了传统水墨画的空间表现形式和画面意境的营造,模仿国画中的线条、墨色和留白来构成画面,重于在视觉表现上对于中国水墨画的笔墨风格进行复制仿写,形成富有笔墨情趣、意蕴深长的空间。在空间营造上,以水墨画常见的绘画构图形式为蓝本,借助影像艺术视听语言的表现力,并将国画中游移观物的观看方式和动画的运动镜头语言结合转化,将原本水墨艺术的线条、节奏、黑白和阴阳、有无的空间意识以动态形式呈现。例如《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等经典作品,影片复现了水墨画风格,娴熟的墨色笔触表现出高超的国画技法,画面灵动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在空间表现上不再追求呈现复杂的空间关系,而是以“留白”的方式取而代之展现出辽阔的空间和无尽的意味,具有强烈的民族性风格。
近年来的动画电影在画面风格上不再追求对传统中国画的复制,但在场景画面的美术风格和空间构图上仍然不免向中国画学习经验,例如2017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大护法》,虽然采用二维动画的技术,但在主体空间的场景构图上传承了中国水墨动画中画面风格与空间营造,虚实相生,带有明显的中国画神韵。在初入花生镇的场景中,散点透视法将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格局呈现于镜头中,大量留白的写意画面展现出悠远空灵的意境,情景交融,“气韵生动”。
2.意境哲思:国画空间美学思维的渗透
中国画不仅能在视觉上给人美的享受和无限意蕴,更是画家将自我寄情于纸面的情感和精神传达。其空间表象不再追求对于真实事物的模拟,而是“把艺术空间和自然真实空间在某种意义上进行割裂,然后表达为人的心理空间,这样的艺术形象已经转变成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自然物象精神气质有机体”。通常美日动画注重的是生动造型、娱乐性故事、合家欢主题和真善美表达,而在国画的传统空间意识和空间美学气质的渗透下,我国动画对哲思意境的追求就同中国传统绘画具有一致性,不单在意它的形式,更注重内在所产生的精神,追求传递出深远的哲学意境。国画空间意识中反映的美学观念和精神内涵融入动画主题的表现中,具有鲜明的民族意味,受众基于自身文化的在地性,更能通过画面和故事在动画的画面呈现和叙事中自觉完成感知及想象重构,深入理解动画试图传达的某种哲理。
以《山水情》《牧童》等水墨动画为代表作,“中国学派”对中国动画的民族化探索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画的写意风格融入动画电影的空间营造中,《山水情》把实际生活中的自然立体空间赋予模仿水墨风格的二维平面表现,将动画中的角色和场景造型进行简化概括,以意向的塑造完成对情境的表达,在师徒送别的段落中,翻滚的乌云酝酿着压抑的氛围,飞翔的孤鹜则代表萧瑟空寂的意象,云雾象征离别的愁思……在空间与时间上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意境空间,并依靠观众自身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理解来完成哲思空间的想象与延伸。近年来以中国神话为题材的动画电影深受民族审美情趣的影响,但其对于中国画空间美学的表达不再是水墨风格动画化复现,而是更追求其精神内涵的表达,其主题中渗透的美学思维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空间思维的影响。2016年上映的国产动画《大鱼海棠》,其故事的文学脚本以我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为蓝本,重构了故事、任务和空间场景的设定,开场即《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为整部影片奠定下以老庄思想为中心的哲学内涵。影片场景精良,画面生动,故事多次表现出的“天人合一”的道家哲思,表现出具有民族性特色的空间意识。
3.叙事空间:天人关系的架构与求索
动画作为影像艺术的一种,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复合体,空间是其塑造的重要内容。电影的叙事空间是指电影制作者创造或选定的、经过处理的、用以承载所要叙述的故事或事件中的事物的活动场所或存在空间,它以活动影像和声音的直观形象再现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而中国传统绘画中对空间的认识深受传统哲学思维的影响,其中围绕天人关系的表达是国画空间美学的重要内容。重构于神话传说的中国动画在叙事空间的架构营造上也呈现出表现天人关系的特征。其叙事空间的架构往往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真实与虚幻的界限,是由天界、人间界、世界客观存在的物理世界空间与幻想世界空间相连接,共同构成的叙事空间。
动画影片《大鱼海棠》是以《庄子·逍遥游》为建构基础的故事,其中的叙事空间是被海分割的两个世界。海面上是鲲生活的“人间界”,而生活在海之下的世界则是以椿为代表的“其他人”的世界,他们并不与人间接触却掌管着世间万物的运行,其身份设定是介于人类与神明之间的种族,对比其人的身份来说可以看作是天的象征。来自人间的鲲和来自海底的椿的接触是故事的开端,也可以看作影片中天人关系的碰撞和求索,影片中整个叙事空间是基于“天行有常”的中国传统世界观营造的。《姜子牙》的叙事空间也有着类似的“天”与“人”世界的划分,神界、妖界、人界的利益划分极其清晰,但神界不再是传统故事中至高无上的象征,妖界也不是纯粹的恶的代表。这样的设定在民族性表达的基础上更体现出一定的现代意味,它打破了传统神话观念中对于神、妖、人的既定思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传统哲学对天人关系的求索从崇拜到反思的哲学转变,其空间架构可以作为中国动画民族性表达的探索。
三、启示与思考
同其他类型的文化艺术形式一样,根植于不同文化环境下的动画影片本身就具备鲜明的地方特征和民族性烙印。中国动画的这一特色尤其鲜明,从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学派”美术片对国画笔墨风格的直观表现,到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中的国画空间思维和美学的渗透,作为传统民族艺术的中国画一直是动画重要的养分来源。在中国动画探索的道路上也有过向其他国家学习经验的阶段,但实践和市场证明,更受中国观众欢迎的还是故事中国化,具备民族风格、艺术特点、民族思维的动画作品。
而在实际的创作实践中,民族化也不是单一的或一成不变的。首先,在动画对传统国画的学习中,民族化的表达也不能只是对国画艺术形式的一味简单复制,若追求在动画的画面风格方面还原国画的空间表达,则对从业者的国画技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早期的每一部水墨动画都离不开国画名家的参与,这以最大程度保证了影片中传统空间美学的准确呈现。其次,动画想要进一步深化民族性的表达,不仅仅要在画面的表现形式方面进行对传统绘画风格的继承与发展,创作者还应加强对国画艺术绘画思想、美学观念、情感表达和叙事方式的理解,以提升动画作品中的意蕴表达和精神价值,并重视其精神传达与形式风格上的融合,以凸显中国画中蕴含的深刻的中华文化传统。最后,需要考虑伴随时代变化的观众审美需求和文化诉求,坚持以民族化表达为核心,更深入探索我国古代绘画的本质特征并与当代动画表达相结合,为中国当代动画影片在内容呈现、情感表达上探索出更加生动的展现。
注释:
1.张晔.传统影像空间的消逝与回归——论动画电影影像空间的变迁[J].艺术百家,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