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次携手》创作谈

2021-12-05王野翔

国画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国民党革命中国共产党

王野翔

《第一次携手》是受广州画家翟书同、刘鲁新之邀共同创作的,以前我曾画过同一题材的作品,但构图与表现形式略有不同。这件作品参加了由中宣部、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承办的“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自2019年领受创作任务以来,该作品草图几易其稿,正稿创作也经过了几次大的修改调整,下面谈一下我们这幅画的创作经历。

一、深入学习,了解历史事件

20世纪初,华夏大地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民生凋敝,满目疮痍。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工人运动救国图存,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却受到北洋军阀的血腥镇压。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多次革命失败后充分认识到依靠军阀取得民主革命胜利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寻找新的同盟和新的出路。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参考共产国际的意见,讨论并决定与国民党合作,确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接受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对国民党进行全面改组。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十人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随后,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国共两党共同参与的各级国民党党部。国民党被改组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联盟的统一战线组织。国共合作创建黄埔军校,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共同发动旨在消灭反动军阀的北伐战争。国共“第一次携手”,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重大意义,其前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虽在后期因国民党右派的反动叛变等诸多原因宣告失败,却使中国共产党组织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路线,并在斗争中掌握了部分革命武装,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二、实地勘察,开拓创作视野

领会了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便需要深入生活,搜集相关创作的素材,翟书同、刘鲁新工作生活于广州,得天时地利条件,曾先后多次到国民党一大旧址——原广东高等师范学堂钟楼底层礼堂参观。会址的建筑保存完整,礼堂内仍保留了会议的场景。置身其中聆听孙中山先生原声录音,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那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会场内保留的历史图片资料和文物,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创作素材。经反复思考和仔细探讨,我们选取了一大旧址中的部分场景作为画面背景,在创作时根据构图需要对建筑形制进行了适度夸张。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并进行深入了解,对比国共双方人物在当时的历史地位和做出的贡献,将两党重要的历史人物合理安排在画面之中。

三、精雕细琢,实现作品价值

创作这幅作品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要找到一个切入点,选择代表们在签到台前的瞬间作为构图的场景,源起于国民党一大旧址的一件历史实物——签到名单。而第一次国共合作涉及的历史人物众多,我们则选取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并反复推敲他们的排列顺序,画面以孙中山和李大钊为中心,国共两党代表及共产国际代表依次在画面中排开,左侧穿插卫兵的背影和南方特有的植物。构图采取平视的方式,以期让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而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从素材收集时,就注重选择最具本人形象特征的照片进行提炼概括,强化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力求表现出革命家为复兴中华高瞻远瞩的雄才大略,营造崇高和肃穆的氛围。会场背景的处理,通过多个建筑结构的竖线条重复,丰富画面。以圆拱门的弧度突破直线的单一,为画面增加层次感。弧形门廊和斜穿过会场的一束亮光,既象征着中国革命的曙光,也为打破画面沉闷营造出明快的节奏。

猜你喜欢

国民党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快过关了
国民党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中国的出行革命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国民党只有革新才能赢回民意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