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骼化游离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体会

2021-12-05倪良春程前进刘朝亮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7期
关键词:肋间胸骨游离

李 祥 姚 碧 宗 良 倪良春 程前进 刘朝亮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山东省济宁市 27202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冠心病累及左主干病变和多支病变的标准方法[1],CABG疗效的关键在于桥血管的通畅,乳内动脉(Internal mammary artery,IMA)作为移植血管桥材料,其10年通畅率可达到90%以上,具有良好的远期效果。但常规方法游离IMA因损伤了胸骨的部分血供,可增加胸骨感染的发生率,尤其对于高龄、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及采集双侧IMA的患者更是如此。近年相继有学者应用骨骼化方法获取IMA作为CABG的血管桥,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胸骨血供。2016年4月—2020年3月,我科应用骨骼化技术施行CABG 13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20年3月在我院心脏外科行单纯CABG的患者132例。入选标准:择期手术、单纯CABG手术、IMA游离及桥血管吻合均由同一主刀医师完成。132例患者中,男107例,女25例,年龄40~87岁,平均年龄(68.5±9.3)岁,其中75岁以上23例。合并高血压病74例,高脂血症58例,糖尿病4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37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0.39~0.65,平均左室射血分数0.55±0.08,3支病变103例,左主干病变21例,2支病变8例。

1.2 方法 手术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胸部正中切口。劈开胸骨后,不切开心包,常规打开术侧胸膜。一般从组织较为疏松的第3或第4肋间开始,以20J电刀切开IMA表面筋膜组织,沿血管走行向两端分离,用钛夹夹闭肋间分支血管近端后用剪刀剪断,避免热灼伤。保留伴行的筋膜、静脉、淋巴管和周围脂肪组织;向上游离IMA近端至锁骨下动脉开口处,远端到第6肋间IMA分叉处;肝素化后离断IMA远端并用钛夹夹闭以保持其充盈,表面喷洒罂粟碱后以罂粟碱纱布包裹备用。如需获取双侧IMA,游离完一侧后先不肝素化、离断,待双侧均游离完后再处理。

2 结果

全组132例共获取IMA 146支,左侧乳内动脉(LIMA)132支,右侧乳内动脉(RIMA)14支。其中LIMA全部与左前降支吻合;RIMA与右冠状动脉吻合9支,经横窦与左冠系统对角支吻合2支,与回旋支吻合3支。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停搏行CABG 69例,常温心脏不停跳下行CABG 63例。关胸前IMA的流量和PI测定:左乳内动脉流量(38.4±12.1)ml/min,PI 1.8±0.4;右乳内动脉流量(32.3±14.5)ml/min,PI 2.0±0.5。术后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拜阿司匹林100mg/d,硫酸氯吡格雷75mg/d)。全组无院内死亡。并发症6例(4.5%),其中轻度脑卒中2例,肺部感染3例,胸骨骨蜡排异反应1例,全组无胸骨感染、哆开。术后30d随访131例(99.2%),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乳内动脉桥均未见闭塞。术后1年随访115例(87.1%),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乳内动脉桥闭塞2例(1.7%)。

3 讨论

研究表明,CABG术后桥血管的通畅率决定患者的远期预后及疗效。多数心脏事件是因为未搭桥的冠状动脉血管的病变发展和IMA桥以外桥血管的衰败引起。IMA桥10年的通畅率约90%,大隐静脉桥只有50%左右[2]。Loop等[3]进行的10年随访研究结果奠定了LIMA与前降支吻合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中的无可替代的地位,LIMA与前降支的吻合已成为CABG常规术式。

目前游离IMA的方法有两种:(1)带蒂游离,即将IMA与伴行的静脉、筋膜及周围组织一起游离下来。优点是操作时远离IMA本身,不容易损伤IMA,快速、安全;缺点是游离的IMA长度有限,并且对胸骨血供的损伤大,可增加胸骨感染的概率。(2)骨骼化游离,即保留IMA的伴行静脉和其他组织,只游离IMA本身。其优点是可增加IMA长度和流量,减少对胸骨血供的损伤,降低术后胸骨感染率;缺点是技术要求较高,耗时长,操作不当可造成IMA的痉挛或损伤。

骨骼化游离IMA的时间较传统带蒂方法略长,多数都能在30min内结束。笔者的体会是:游离时尽量采用“no touch”技术,通过牵拉IMA周围结缔组织来显露血管,不可直接钳夹动脉,避免对IMA内膜的直接损伤;使用小功率电凝(20J)游离,肋间血管分支用钛夹夹闭后用剪刀剪断,避免热损伤;一旦出现血管痉挛,不要腔内注射罂粟碱溶液或使用探条扩张,避免对内皮的化学性和机械性损伤,可夹闭IMA远端,表面喷洒罂粟碱溶液后以罂粟碱纱布包裹,并将收缩压提高到130mmHg(1mmHg=0.133kPa)以上,多数可获得良好的流量;较短的肋间血管分支残端出血,尽量采用8-0prolene缝线修补,不可使用钛夹钳夹,以防钛夹脱落造成活动性出血或钳夹过多导致狭窄;对于个别IMA贴附胸骨紧密的患者,应果断改用传统带蒂取法,以保证IMA的安全使用;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因肺组织顺应性差,应确保IMA桥走行于肺与纵隔胸膜之间,以避免肺随呼吸牵拉、压迫IMA桥;靶血管的狭窄程度应在90%以上,以免出现竞争血流导致IMA桥闭塞。张尔永等[4]提出使用剪刀游离IMA,尽量不用电刀,以防止热损伤;李儒正等[5]报道了应用超声刀游离IMA的结果,认为使用超声刀可安全和简单的使IMA骨骼化。本研究中132例患者全部采用小功率电刀游离IMA,无1例出现IMA损伤,获取的146支IMA均有足够的长度和流量,围术期没有发生IMA桥相关并发症。

Keeley[6]在1987年首次报道了在CABG中应用骨骼化IMA,国内外相继有学者应用并进行相应的观察和临床研究,一致认为骨骼化与传统带蒂IMA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增加IMA的长度3cm左右[7],使LIMA能达到前降支远端,RIMA能达到左钝缘支或右冠状动脉远端[8];(2)增加血管口径,降低血流阻力,这可能是因为去除血管周围组织后有利于血管扩张,最新的Meta[9]分析显示骨骼化IMA血流优于带蒂IMA;(3)更直观地评估IMA情况;(4)减少术后胸部疼痛及异常感觉的出现[10];(5)降低术后胸骨感染率[11-13],因保留了IMA的分支及其伴行静脉,减轻了对胸骨血管床的破坏,可保证胸骨的血运供应,对于老年及糖尿病患者可明显降低胸骨并发症发生率;(6)减少术后胸腔引流[14],由于对胸壁损伤较轻,创面小,术后胸腔引流少可尽早拔除引流管,有利于患者恢复,符合外科快速康复的理念。因此2014年欧洲血运重建指南中推荐:CABG手术应常规考虑使用骨骼化IMA(Ⅱa/B),合并糖尿病或者需使用双侧IMA的患者则强烈推荐使用骨骼化技术(Ⅰ/B)。

Calafiore等[7]对骨骼化IMA与传统带蒂IMA的早期和中期通畅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早期通畅率分别为98.2%和97.5%,平均随访22个月的中期通畅率分别为96.8%和94.3%,临床效果相似。本组病例骨骼化IMA的早、中期通畅率与文献报道基本符合,围术期无与IMA桥相关的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无胸骨感染或胸骨愈合不良发生。

综上所述,骨骼化IMA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带蒂IMA的缺点,除耗时稍长外,其使用安全、有效,近中期临床效果满意。对于高龄、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或需采集双侧IMA的患者,更应首选使用骨骼化IMA。

猜你喜欢

肋间胸骨游离
胸骨结扎带联合钢丝在行胸骨劈开心脏手术患者胸骨固定中的应用效果
胸骨柄体脱位一例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成人心脏手术胸骨正中入路术后胸骨闭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肋间神经前皮支联合肋间臂支阻滞对乳腺癌术后镇痛效果分析
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肋间痛的研究进展
板型胸骨固定系统与爪型胸骨固定系统在心脏手术中胸骨固定中应用效果比较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陶珊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