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对肾脏外伤诊断价值的探讨
2021-12-05牛敏
牛 敏
( 阜新市中心医院 , 辽宁 阜新 123000 )
肾脏是人体腹膜后器官,位置较深且有脂肪囊、胸廓、腹腔脏器以及腰椎等周围组织结构保护,受伤机会较少。近年来,因各种致伤因素(火器、刺伤、局部直接或者间接暴力等)的不断增加,肾脏外伤的发生人群也逐渐呈上涨趋势。据有关报道显示[1]:肾脏损伤约占所有泌尿生殖道损伤的65%左右,其中有80%的肾脏损伤患者属于钝性损伤。针对肾脏损伤患者,如果临床不及时加以诊断、治疗,极易导致出血不止、尿外渗、高血压以及形成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影响。目前,临床对于肾脏外伤患者多采用常规超声诊断。虽然该种检查方法能够有效判断患者肾周血肿、尿外渗以及尿性囊肿等症状,但在部分肾挫伤和裂伤患者的诊断上具有一定的缺陷[2]。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超声影像诊断学愈发趋于完善。作为超声影像诊断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超声造影(又被称之为对比增强超声)被广大医护人员应用在诊断肿瘤疾病过程中。据临床有关研究表明[3]:超声造影不仅能够清晰显示实质器官外伤病灶,还能够清楚辨别正常肾组织和肾损伤病灶。故本次实验尝试对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30例疑似肾脏外伤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超声诊断和超声造影诊断,并与手术或者CT证实结果相互对比,旨在探究超声造影对肾脏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实验对象选取为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疑似肾脏外伤患者,共收集病例30例。其中男性病例18例,女性病例12例,年龄区间10-62岁,平均年龄为(30.24±8.97)岁,伤后至超声检查时间为2-29小时,平均时间为(15.47±1.14)小时;致伤原因:车祸伤10例、高空坠落9例、撞击伤6例以及刀刺伤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伴有明显伤侧腰部疼痛、肾区叩击痛以及血尿等临床表现。本次实验已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严格审核,且充分履行告知原则,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已签署同意协议书。
2 检查方法
2.1 仪器设备:本实验所用仪器为Acuson 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注意将探头频率设置为2.0-6.0MHz,对比系列脉冲造影成像技术,注意机械指数应低于0.2。
2.2 造影剂和造影方法:本实验所选用的造影剂是意大利Bracco公司生产的第2代造影剂Sono Vue。具体使用方法为:首先将5ml的生理盐水注入瓶内,并晃荡均匀至浓度为5mg/ml的六氟化硫微泡悬浮剂,抽取1.2ml悬浮剂并将其经肘静脉注入,随后继续注入5ml生理盐水,用于冲管。
2.3 检查方法:首先应用常规超声扫查患者肾脏情况以作出初步诊断,对可疑病灶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位置、范围以及回声特征等。随后启动对比系列脉冲造影成像技术,注意调成低机械指数状态,即MI<0.06,这时观察显示屏中肾包膜声像,及时接收2次谐波信号,然后将造影剂注入,同时将超声仪内置计时器和内置录像记录进行启动,对患者肾脏病灶血流灌注和回声强度变化情况进行实时观察,时间约为3分钟。详细分析造影后的图像资料并记录。
3 观察指标:选取2名经验丰富、资历高的超声医师详细记录每位研究对象的损伤部位和肾脏损伤程度。以美国创伤外科协会制定的分级标准为依据,对本实验患者肾脏损伤程度进行分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4]:Ⅰ级:肾挫伤或者无肾实质裂伤的非扩展性包膜下血肿;Ⅱ级:肾实质裂伤或者非扩展性肾周血肿,且深度不高于1cm;Ⅲ级:肾实质裂伤深度超过1cm,但未见尿液外渗;Ⅳ级:肾实质裂伤且尿液外渗,伴有静脉损伤、节段性肾动脉,主干肾动脉或者静脉损伤出现局部血肿现象;Ⅴ级:肾破裂、主干肾动脉栓塞或者肾蒂撕裂伤。
4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本实验所有数据,采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采用α=0.05作为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表示具备统计学意义。
5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本组30例患者中,经手术或者CT检查,有28例患者确诊为肾脏外伤,且均是单侧损伤,另外2例患者经检查未见异常。采用常规超声检查发现:有20例患者已确诊,有8例患者漏诊,其检出率为71.43%;采用超声造影检查发现:有26例患者已确诊,有2例患者漏诊,其检出率为92.86%。经比较显然超声造影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检出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肾脏损伤分级及超声造影图像特征:Ⅰ级:肾挫伤:经手术或者CT确诊13例,常规超声确诊9例,超声造影确诊12例。观察超声造影图像可发现患者肾脏轻微变大,包膜较为完整,肾实质出现较小低或无强化区,肾被膜下明显出现新月形无强化区。Ⅱ级:肾实质裂伤:经手术或者CT确诊9例,常规超声确诊6例,超声造影确诊9例。观察超声造影图像可发现患者肾局限性肿大或者肾弥散性肿大,包膜连续或者不连续,且出现带状或者半月形无增强区,肾实质内明显出现不规则低或无强化区,范围不高于1cm,肾窦局部受压变形。Ⅲ级:肾盏撕裂:经手术或者CT确诊3例,常规超声确诊3例,超声造影确诊3例。观察超声造影图像可发现患者肾脏明显变大,包膜呈连续状。肾实质内发现不规则低或者无强化区,范围超过1cm,肾窦增大,外形呈现不规则状,肾盂肾盏出现不同程度的分离和扩张现象。Ⅳ级:肾广泛性撕裂:经手术或者CT确诊2例,常规超声确诊1例,超声造影确诊1例。观察超声造影图像可发现患者肾实质内出现大片状无增强区,且连接着肾盂,明显发现肾俞分离。Ⅴ级:肾破裂:经手术或者CT确诊1例,常规超声确诊1例,超声造影确诊1例。观察超声造影图像可发现患者肾组织破碎,碎块多于2块,出现造影剂外溢现象或者肾实质完全不增强。
讨 论
现阶段,临床诊断肾脏外伤的方法较多,例如常规超声及CT。常规超声虽然能够有效诊断出病情较为严重的肾损伤,但是在诊断肾裂伤程度和判断肾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部分患者肾挫裂伤和周边组织的声阻差较小,使得肾盂内积血在超声图像下表现出肾盂扩张积水,影响检验医师的判断,所以临床诊断期间容易出现漏诊现象[5]。而CT扫描和增强扫描能够更加准确的显示出患者肾脏受损程度、受损范围以及肾段动脉供血区缺血等情况,但是与超声诊断相比,CT扫描具有操作较繁琐、辐射大、注射的造影剂可能会导致碘过敏反应等缺点,导致临床应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6]。
超声造影主要是利用所注射的造影剂来增强血液回声,保证超声图像能够更加清晰显示出患者肾脏微细血管和周边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由此确定患者肾损伤的范围和程度[7]。就目前而言,临床对于肾脏外伤患者,多依据尽可能多的保留肾脏原则,但是是否可选择保守治疗需要以患者肾脏损伤程度作为依据。基于此,临床诊断需要进一步明确肾脏外伤患者的损伤程度和范围,并进行分级,以此选取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案,例如Ⅰ级患者,由于症状较轻,血尿不明显,可自行痊愈,临床无需做特别处理;Ⅱ级和Ⅲ级患者,大多数可予以保守治疗,然而因其病情变化较快需要住院观察;Ⅳ级患者,前期可保守治疗,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情况,一旦出现尿性囊肿、肾功能丧失以及肾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及时改善肾周血肿和尿外渗症状,尽最大可能予以修复;Ⅴ级患者应及时接受手术治疗[8-9]。在本次实验中,常规超声检查20例患者已确诊,其检出率为71.43%;采用超声造影检查26例患者已确诊,其检出率为92.86%。经比较显然超声造影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5)。足以说明超声造影诊断肾脏外伤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超声诊断。分析其原因就在于:超声造影能够有效弥补常规超声无法清晰显示组织微循环灌注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的回声对比,使得受损部位和范围更加明显[10]。另外,超声造影能够更好地分辨出肾损伤和周边脏器损伤,利于帮助临床医师更好的评估患者全身复合伤中各个脏器的损伤力度,以此确定治疗顺序。本实验结果显示超声造影诊断肾脏外伤患者时,有2例漏诊,其原因在于1例患者检查时体位受限;1例患者检查时注入了过量的造影剂。因此,为了有效防止漏诊现象,保证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方案,临床在采用超声造影诊断肾脏外伤患者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1]:(1)该诊断方法扫查视野相对较小,要多个方面扫查靶器官;(2)无法明显显示深部病灶和受肠气干扰的病灶;(3)使用过量的造影剂会导致过度强化,不利于观察较小病灶,所以在应用造影剂时切不可超过1.2ml。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对肾脏外伤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