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增强护理技能和服务基层部队能力为导向的中医护理学教学改革
2021-12-05徐晓婉刘益群
王 琳 徐晓婉 刘益群
(海军军医大学中医系,上海 200433 )
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理论整体观念的指导下,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疗等活动,进行辨证施护的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本课程涵盖内容广泛、丰富,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针灸推拿、护理原则、常见病的中医护理技术等都包含其中,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笔者多年从事中医护理学教学,发现存在着学员对该学科兴趣浓厚而学时数较少的矛盾,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让护理学员深刻理解中医理论知识,强化中医护理操作能力,以扎实的技术服务基层军队,是军事医学院校中医护理教学改革的重点与关键。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通过调整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综合的考核评价方式,逐渐形成了以增强提高中医临床护理技能,服务基层部队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模式。
一、课程标准调整
“课程标准”一词,20 世纪80 年代末传播到我国并逐步流行,课程标准从课程的基本问题出发,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规定了指导性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并且提出不同层次和专业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最终落实到具体知识及其学习标准的完整体系,是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评估的基本依据。同样的,中医护理学的课程标准应当是军事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教学改革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基础。本标准的应用对象为护理专业本科学员,学科既有基础学科的特点,又有临床学科的属性,是一门联系基础和临床学科的桥梁课。根据新军事医学模式和部队卫生工作对军队高级护理人才的要求,突出中医辨证护理特色和实战要求,强化其临床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培养学员热爱军队中医护理事业的热情。
课程目标始终以增强临床技能和培养部队实战能力为导向,从而调整课程的设置。本校前期对课程安排学时为30 理论学时,由于学时的限制,无临床实践内容。根据对学员的调查和了解发现,学员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学习热情浓厚,而本门课程的关键是,学员在掌握和理解中医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将中医实用护理技术运用于临床。
经过专家论证,教研室集体讨论,多次集体备课,听取学员意见,对课程内容标准进行了调整。将中篇“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和特点、中医整体护理和一般护理的原则、中医应用护理方法”内容浓缩,由原来的理论课6 学时,调整为理论3 学时、中医护理实用技术临床见习3 学时。在两届学员中实施后,学员反馈通过临床见习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中医理论知识,深化了中医思维,并学会了实用的中医护理技术。
二、教学内容优化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部分涵盖中医哲学基础、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经络腧穴、四诊、辨证、常用中药方剂等内容,对于护理学员来讲,该部分内容理解相对困难、内容枯燥。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有机融合,以突出服务基层能力为导向,将哲学基础、藏象、气血津液学说内容精简浓缩,并与病因、病机融合,将四诊、辨证、中药方剂指导使用简化为容易为临床护理工作所应用的技能,如四诊、辨证,通过优化,学员临床工作中即可以通过望诊、问诊等初步判断表证、里证,虚证、实证,在饮食护理、生活方式护理、中药服用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
将经络、腧穴部分与下篇的中医应用护理方法糅合,使学员在掌握重要的经络、腧穴的基础上,熟悉毫针刺法、灸法、拔罐等内容的理论基础。
中篇的护理基本原则和一般原则精讲,将护理病理文书的书写调整到见习内容中,学员通过临床实践观摩,更加直观掌握中医整体护理的程序,通过见习,联系基本护理和一般护理的原则,学以致用,并学习临床开展较多的耳针疗法、红外线照射穴位治疗、中药保留灌肠等技术。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每节课都以突出培养临床实践技能为指导思想,从而更加贴近部队实战需要。
三、教学方法多元
鉴于中医护理学知识丰富、广泛的特点,前期我们探索实施了形象化教学、案例教学、思维导图(mind map)教学、PBL 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多元化的互动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员自主学习意识和综合素质。
哲学基础部分,以生动形象的理论讲授为主,并运用改编诗歌的方法,帮助学员更好的理解气、阴阳、五行的特点,调动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讲述 “精、气、血、津、液”章节和“藏象学说”章节应用了板书图示和多媒体结合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主观直觉,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讲授“病因”、“四诊”和“辨证”部分时,分别采取了文学案例(病因)、图片案例(望诊、舌诊)、文字案例(八纲辨证)和多媒体案例(脏腑辨证)等,通过回忆和分析文学故事情节,生动的视频,直观的图片,学生参与度较高,讨论的内容和深度都符合教学的要求。中药方剂部分内容多而杂,要求学员运用思维导图(mind map)的形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以mind map 形式进行课堂展示、记忆,提高了积极性和总结能力。针灸腧穴部分主要通过教员讲解和课堂演示及情景模拟,学员亲自体验体会的方法。
临床见习分组,每组都由临床教员带教,实践学习耳针疗法、红外线照射穴位治疗、中药保留灌肠等技术,要求学员当场掌握关键技术的操作要求、操作禁忌、操作标准及应用范围。
通过多元化的互动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员的兴趣,促进了学员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极大地增加了临床实践能力,是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四、评价考核全面
高校课程的考核方式关系到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找到一种较为全面、可靠、有效的评估手段,是高校能否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4]。目前国内护理专业学科的考试仍主要采取理论考试、护理操作技能考试或床边考试等传统形式为主,侧重于记忆,容易导致学员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从而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学员能力的考查处于较浅的层面,并没有真正的体现中医护理学课程学习的意义。
通过与学员沟通,教研室讨论,我们逐渐形成了“理论考试(70%)+临床见习(10%)+撰写书面论文(20%)”相结合的形式。
理论考试注重考查学员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除了传统的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检验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重点在论述题中进行创新。论述题密切联系当前社会热点,以开放性的题目考查学员的中医辨证施护的思维能力,考查学员是否真正掌握了中医护理技能和中医辨证思维。
临床见习考察学员对于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并要求学员掌握操作技术的适应范围,禁忌证,评估,告知,患者准备,操作程序,护理及注意事项等理论内容,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论文写作是发现问题,并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课程论文考核方式既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加强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5]。本门课程开设于大三上学期,多数学员已具备文献检索的能力,熟悉论文的书写格式,因此,通过论文撰写的考核方式,可以拓展学生的自主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通过批阅论文发现,虽然少数学员由于语言组织能力及文献检索能力较差论文质量不高,但是较多的论文展现了高级护理学员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有学员在课程结束后仍然积极的修改论文并向杂志投稿或者进行深层次的研究,真正的实现了素质教育和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在军事医学院校转型的大背景下,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增强临床护理技能,提升为军服务能力为导向,对中医护理学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既促进了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了教员全面的教学能力,教学相长,契合时代背景对高级护理人才的要求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