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教育与中医养生康复学相融的探索和研究

2021-12-05胡笑燊张福蓉王海燕廖洁平夏丽娜金荣疆

关键词:专业课思政康复

李 涓 胡笑燊 张福蓉 王海燕 廖洁平 夏丽娜 金荣疆

(成都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时曾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开启高校思政教育新格局。习总书记在2019 年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再次强调:“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目前,高校思政课程基本架构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形式与政策五门课程。而真正想要做好中医院校的课程思政,应把思政教育融合于教学之中,不再局限于思政课程,在中医专业课中挖掘思政元素,再将思政元素结合于专业课的学习中,提升中医学子的综合素质[1]。

对于医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要。因为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解除病痛、防病治病、康复保健”,不仅要有医术,更要有医德[2]。思政教育的内核又是对医学生的心理和精神进行深度塑造,对于医学生的一生具有关键意义[3]。在此背景下如何将中医学专业课和课程思政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养生康复学作为中医学重要的专业课程,如何进行中医养生康复学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以及融入和实施,成为当前中医专业教师重点研究的内容。

二、中医养生康复教学融合思政教学的意义

1.社会背景及时代要求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学生接收的信息愈发丰富,而信息的真假也难以辨别;思想观念更加开放的同时也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这些骤然的变化对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道德观都有影响。开展思政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政水平,提高教师“立德树人”的意识[4]。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而立德树人尤为重要。医学生作为医生的预备军,不仅在专业技术上有过硬的本领,更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时并给予其正确的思想引导。

2.中医养生康复与思政教育目标

医学生胜任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既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又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中医养生康复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其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在中医养生康复学中挖掘思政元素,全方面提升中医学子的综合素养,推动中医药人才培养,以便更好地向社会输送中医药专业人才,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和康复中的独特优势。

三、中医养生康复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

1.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力军,应提高自身素养。教师教育学生,不仅会通过“言传”,也应进行“身教”。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不止有知识,还有做人做事的思想品德。而育人必先育己,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时,不仅要求专业课教师具有强硬的专业知识,也要有较高的个人思政素养,同时也应具备主动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将专业课程融入思政的首要条件是教师本人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这样在进行思政教育时才会具有说服力。教研室应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专题讨论,交流课程思政所存在的问题,分享教学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分享优秀的课程思政案例,让专业课老师们能有所收获,从而加强师资队伍力量。这些都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与时俱进的教学能力,在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提高开展课堂思政的能力。

2.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需要在教学中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既可以教授专业知识,又可以进行思政教育,两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在知识传播中进行价值引领,在价值引领中进行知识传播[5]。中医养生康复学专业知识中有系统的理论,又有实践经验,为中华民族的保健事业和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一批鲜活生动、感人至深的事迹,这些都需要全体教师和青年学生继承和弘扬,同时这些也正是可以用于课程思政教育中的鲜活案例。这场战“疫”彰显出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优势。此外,在此次新冠肺炎的防治中,中医药的优势得到了国内外的公认,为快速控制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角度,进行《新冠肺炎诊疗指南》“三方三药”的辨证论治和方义分析解读,同时也从后期多所康复方舱医院的建立和投入使用的案例,给同学上了一堂很好的专业课,又有效地鼓舞了同学们的专业自信和自豪感,坚定了同学们学好中医的信心和决心,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过程

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势必需要转换上课模式。上课模式的改变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有所变通,不再局限于专业课的知识,深度挖掘课本中的思政元素,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而且思政教育不只蕴含着思政元素,还包含着职业素质、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专业求实等高尚的道德情操[1]。这些道德情操都是中医学子所需要拥有的。作为中医学子需要拥有正确的职业道德修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治病救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立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导,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政元素。在讲授常见病症的康复时,可以一组学生研究一个病症,深入了解这个病症,并查找相关临床案例来辅助学习,最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来展现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在最后汇报时引导学生体会患者的痛苦,在学生对病症深入了解后更能体会患者的不易,在接下来的职业生涯中更能理解患者的痛苦,也能够更好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减少矛盾纠纷,贯彻核心价值观的敬业与友善。教师还可以借助自身经验来引导学生明白专业技术和职业修养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

4.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可以分为学习效果体系和教学效果体系,并在过往的评价体系基础上新增一个课程思政能力评价,将教学评价与思政元素相融合[6]。学习效果评价可以从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入手,两者相结合,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专业思维、人格品质等,进行综合评价[7]。教学效果评价可以采用线上问卷的形式,收集学生对教师的品德、思政素养的评价和建议[8]。

四、小结

专业课毕竟不是思政课,在进行思政教育时要把握一个度[9],所进行的思政教育都应该在这个度中,太过会成为思政课,不足则效果没有达到。这些都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能力来掌控。在中医养生康复的教学中,教师都要从个人、民族、国家等多个层面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进行思政教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课堂不止局限于传授知识,更是引领学生从学校融入社会的历练场,高校专业课教师需要更新思政教育观念。对于专业课教师而言,需要将思政建设与课堂建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引导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具有职业素养,助其成长为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优秀中医药工作者。

猜你喜欢

专业课思政康复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