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问题驱动学生数学高阶思维发展的策略分析
2021-12-04倪雅云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本源性问题的探究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中基础问题的理解。通过以核心问题为驱动,让学生在不断探究学习中推动学生数学高阶思维的提升,既能够起到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作用,也能够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找到问题的关键点,进而制定出正确的解题策略。文章通过探究以核心问题为驱动促学生数学高阶思维发展的相关策略来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数学来推动学生思维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阶思维发展;核心问题;实施策略
一、 引言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搏器”。学生通过问题的切入,可以了解作者的解题点,继而通过推断问题的关键点来制定出具体的解题过程。在核心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能够将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某一针对性的同类问题进行分类划分,逐一解答。既能够起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也能够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中找寻数学的奥秘和快乐,对提高学生独立意识,以及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以核心问题为驱动,针对小学数学高阶思维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实际问题烦琐,学生课堂规整较为困难
在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中,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往往会将烦琐的问题拆解成具体的解题步骤,让学生进行理解。但由于部分解答题的拆分步骤,虽然容易理解,但书写起来较为烦琐复杂,学生规整起来较为困难,导致学生在计算解答过程时,往往会忘记了自己的本来目的,这不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正确高效地解决某一类问题。
(二)过度重视课堂知识,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由于小学六年级正处于向初中的过渡阶段,处于升学时期。本身的学业压力非常大,再加上家长的重视,导致教师注重学生对应试技巧的教学,以及侧重于学生对题目的掌握。这就会使得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会过度重视课堂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发散性思维的培育,以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自己分析和解答相应的数学难题,也不利于学生形成一个积极良好的数学思维。
(三)侧重教师主导课堂,学生独立思考意识薄弱
对小学阶段而言,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导,针对某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往往侧重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在短时间内达到了让学生明白的积极效果,但是不利于学生长期掌握同类问题,以及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对学生后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由教师讲解相关知识学生学的方式,虽然能够短时间内,充分利用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但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数学问题。
(四)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学生课堂学习质量较差
在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学科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而且,根据调查数据来看,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两极分化的情况日益明显,如果教师只是根据学生的平均水平来进行统一教学,那么部分学习较差的学生可能会跟不上教师的课堂进度,而部分学习较好的学生又会在课堂上出现无所事事的情况。但是,从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教师依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分层教学,這也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学习时间浪费的情况。尤其是在用核心问题为驱动力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在进行核心问题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确保课堂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
三、 以核心问题为驱动,促学生数学高阶思维发展的实施策略
(一)借助模型和思想方法,探寻学生思维的实际发散点
通过借助于相关的模型,以及较为灵活的思想方法,学生能够将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实际可以接触到的知识。这对学生认识探究图形,以及了解具体的数学应用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学生通过借助相应的数学模型,能够准确地了解到并认识出题意图,以及解题的关键点,对推动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不断地探究学习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培养自己独立学习的意识。
例如:教师在讲解圆柱和圆锥这两个相似图形时,由于这两个图形在实际的生活中并不常见,因此,学生对这两个图形缺乏一定的区分认识。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纸、双面胶等材料进行制作,相应图形让学生了解圆柱和圆锥这两个图形分别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并能对圆柱和圆锥的基本图形做一个简单的区分。与此同时,通过借助具体的模型,能够让学生对圆柱的底面积和高,以及底面圆的周长和底面圆之间的关系有一个简单的认识。能够认识到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锥的侧面积推导公式。通过具体真实可见的实际模型,能够让学生直观清晰地认识圆柱和圆锥这两个图形的具体形状,以及实际的侧面积和体积,并能引导学生进行圆柱、圆锥侧面积和底面积以及体积的相关推导公式。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体积和侧面积的推导公式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借助圆和长方形与圆柱和圆锥的相似之处进行推导。通过对实际的模型进行实际测量的方式,反复比对来得出一般公式。引导学生学会用发散性思维解决与相似图形相关的求解问题,让学生在掌握圆柱和圆锥基本问题的同时,给学生出示圆柱的横截面和纵截面的示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从中间平均切分时这两个图形的实际面积的大小,来进一步探究圆柱的基本考查题型,引导学生用多角度的方法来思考解决问题。
(二)从验证式走向探究式,培养学生深刻地理解相关问题
小学六年级的课堂基本上是以公式的验证分析以及灵活运用为主,侧重于对学生灵活掌握相关知识点,以及公式进行正确运算的过程。在实际题型的考查上,侧重于学生对复杂的应用问题进行拆解和相关思路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问题的讲解中,侧重于从验证式走向探究式,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地去探究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在讲解比例的相关问题时,由于学生本身对比例的概念,以及比例的认识不够清晰明确,而比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也较为缺乏,因此,教师在进行具体内容的讲解中,可以先引入我们通常所见到的图例。让学生借助不同的图例中的相关比例尺,来认识比例尺的大小分析,通过借助于计算比较大小的方式来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学生自己在不断地验证分析过程中,能够找到比例尺比较大小的一般规律,并能够总结出比例尺比较的运算规律。与此同时,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比例尺的具体实际问题时,先通过引入比例的概念表示两个式子相等的数叫作比例。再举出具体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认识比例。然后让学生在实际的解比例的运算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式引导,以及学生的反复推敲和自主探究,来进一步总结出可以通过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来进行实际的解比例运算。借助于这一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不断地探究学习中加深对比例和比例尺这两个基本概念的理解。也能够在掌握基本题型中发现解比例的一般规律,以及比例尺比较大小的规律。例如,教师在讲解植树问题时,由于植树问题和鸽巢问题是属于同一个类型的问题。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类的问题指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公式,通过从验证到探究不断探索的过程来进一步分析植树问题的具体内容。这对学生在自主思考和探究学习中加深对植树问题与鸽巢问题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究思考的过程中,可以找到同类问题的一般性的解题思路,总结出“距离除以间隔点等于棵数”这一基本公式,并能够在不断地验证中发现公式的正确性。这对学生灵活掌握公式和通过运用相关的知识来进一步把握公式的应用,有着积极主动的推动作用。
(三)充分利用开放性问题,在互动交流中推动思维的发展
充分利用开放性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养成发散思维,学会灵活运用多角度的解题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学生借助于多种思想方法,通过对公式的不断验证,探究比对分析学生能够在参与课堂中探索出数学学习的奥妙。这对后期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等相关的理科知识也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例如,教师在整理和复习数学思考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实际分析数学中究竟有哪些实际问题来进行积极的探讨。通过给学生举出鸽巢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例证法和假设法两种方法来进行实际的解题,并通过指导和提问的方式来询问学生,通过步步探究的方式来克服疑难问题。针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问题时,由于统计类的题型中的最后一问,通常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为主,这时,教师在进行相关问题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并说出提出这种问题的实际考查点,来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总结题型和知识点。这对学生后期的课堂学习,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教师应充分地利用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来积极引导学生去主动分析思考问题。对一些同类但答案不一的问题,借助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的方式来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思考点。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的同时,也能借助于沟通交流的方式,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推动自身探究能力的提升,以及思维运算能力的提升。
(四)构建生活化问题情境,拉近学生学习与生活间的距离
在进行核心问题驱动的时候,要充分发挥问题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教师应该注意对核心问题进行生活化的改造。在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生活化教学是许多学科教师都在应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开展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往往对那些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更感兴趣,所以教师应该用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在讲解《位置》这一章节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位置的概念,教师可以将学校的平面图用课件的方式展示出来,然后在平面图上任意选择两个建筑,让学生来判断这两个建筑的相对位置。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对枯燥的理论讲解产生抵触心理,所以教师可以将原本复杂且枯燥的知识直观化,用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图示来让学生更加高效地理解位置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从学校平面图可以看出,教学楼在办公楼的什么方向?如果有人在校门口向你问路,你应该怎样说明科技楼的位置?”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学生会对位置与方向的知识点进行深度的理解,并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高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水平与知识运用能力。
四、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核心问题的探讨,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能够将实际的数学问题进行规律性的知识整理,既能够推动学生成绩学习的提升,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农梅英.小学数学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21(2):102-103.
[2]李娜.基于小學数学课堂培养小学生高阶思维的方法探究:以“平均分”为例[J].考试周刊,2021(11):91-92.
[3]谢一玲.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生数学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1(8):44.
[4]姜道军.基于高阶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1(4):19-20.
[5]何辉玉.小学数学公式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5):76-77.
[6]刘霞.小学数学高阶思维课堂评价方式分析[J].新一代,2021,25(1):180.
作者简介:
倪雅云,福建省福清市,福建省福清市高山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