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语文阅读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2021-12-04金容

考试周刊 2021年85期
关键词:SOLO分类理论

摘要:作为一种可以检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理论,SOLO分类理论可满足新高考课程改革的相应要求。文章以高考阅读文本为例,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核心要素,从注重文本分析、重视实际问题情境、加强群文阅读、提升审辩式思维能力几个方面,初步阐释了如何运用SOLO分类理论驱动新高考下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SOLO分类理论;语文阅读素养;高考阅读文本

新高考语文更多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遵循“因文设题”的命题逻辑,但是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模板化答题仍很严重,反映出了学生审美素养的不足,未能从根本上提升语文的阅读素养。文章力图立足于SOLO分类理论,谈谈如何真正提升语文的阅读素养。

基于SOLO分类理论,提升语文阅读素养,应训练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提升多元结构水平,在具体教学中应加强教学情境创设,重视实际问题解决,加强文本关联分析,提升关键能力。重视创新意识和迁移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审辩式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 注重文本分析

注重文本分析首先应对文本段落层次进行划分,厘清文本的逻辑思路。但文本分析在近几年教学中呈弱化趋势,学生在具体答题中也不屑于花时间在文本分析上,往往是一扫而过,简单粗暴地开始套路化答题。而新高考的信息性文本阅读加强了对此素养的考查,比如2021年新高考一卷第4题要求分析两则材料的论证思路。此外,学生对文本的粗糙理解,还导致了答题角度单一。比如在2021年新高考一卷《石门镇》的第9题的设问是“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题目直接要求从“不同层面”入手分析含义,然而很多同學还是角度单一,仅从象征层面解答,导致失分严重。

对文本的分析还包含着对题目要素的分析,比如,2021年1月八省联考第8题“小说写到小姑娘身裹山茶花图案和服的细节,又写律子作为模特参加新年和服表演会,这样写暗示了什么?请简要分析”。题目要素中的“写到”和“又写”是有逻辑关联的,学生应能从中读出“和服”这一关键信息点,并把握“暗示”一词的含义,即与“明示”不同,从而获得正确的理解。

注重文本分析还应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在多样化社会的文化意识,涉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丰富鉴赏经验。不同文化导致了文本的“陌生化”,2021年1月的八省联考文学类文本《秋雨》是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很多同学对于文学缺乏审美经验,简单地代入自己的文化体验,自以为是地定义了律子的结局,使得对文本的整体的理解出现偏差。同样的,对于2020年全国一卷海明威的《越野滑雪》和2019年二卷的莫泊桑的《小步舞》,学生普遍反映“看不懂”。因而,教师对阅读文本的选择应该尽量多元,不应该拘泥于大众化的阅读文本。参差多态的阅读体验方能应对反套路的试题,也顺应了时代的需要。近两年“全球胜任力”成为教育关注的一个焦点,开放视野看世界成为教育的共识。经合组织对“全球胜任力”的定义是:能够批判地、从不同角度分析全球及跨文化事件,理解差异如何影响人们的见解、判断和想法,参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合理以及有效的互动,共同享有对人类尊严的尊重。全球胜任力希望不同文化的人们能够靠近并且和平地生活,接受分歧,并解决分歧。因此,通过多元阅读培养多元的文化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

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首先是教师在选择训练文本时应挑选具有真实情境,有“生活气息”的文本,而不能仅仅追求文本的深度,而缺少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结。对文本的选择还应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比较文化异同,坚定文化自信,提升跨文化沟通和传播的能力,突显“立德树人”的导向。高考试题往往能够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需求,教师要及时了解最新社会动态,关注科技前沿信息、生活中的热点新闻,将这些素材适当融入教学,并以此来挑选试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还体现在答题时的“就题论题”上,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回应题目的具体要求,如2020年高考一卷的《越野滑雪》第9题:“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学生应该对题干的“冰山理论”有准确的理解,这一理解不是建立在课外拓展阅读的基础上,而是根据文本内容,立足于题干提供的信息答题。再比如信息性文本阅读的设问:“北京故宫博物院研发了一款名为‘正大光明的手机充电器,这款文创产品的设计广受好评。请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内容,具体分析其广受好评的原因。”此类题目都是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解决具体问题,题目有很明显的指向意义。当然,它同时也考查了文本关联能力,不再是单一的文本结构的考查。

三、 加强群文本阅读

信息化时代,多元化信息飞速传播,对单一文本的阅读要求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的生活和阅读需求。SOLO分类理论的单一结构水平(U)已经适应不了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需求,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信息社会中,多元结构水平(M)及关联结构水平(R)方能与时代同频共振。

PISA 2018阅读测试包括许多非连续性文本和混合文本,它们具有很强的现实生活的模拟性,能够测量学生的文本信息处理能力,并帮助学生将阅读技能迁移到生活中,从而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阅读能力。群文阅读让读者与多重文本进行深刻交流互动,实现个性化的教育目标,深化社会主动参与感,从而提升读者的素质和潜能。

群文阅读与单一文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不是一段一段地读,而是“一束一束”地深入。在横向或纵向结构的比较性阅读中,学生会不断涌出质疑和发现,在群文的横向比较阅读中,可以根据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总结作品的共性和个性,并探讨效果各异的主要原因。原因有可能是个体的差异,也有可能含有文化、时代的因素,在探究中学生拓宽了视野,拥有更开阔的文化视域。同时群文阅读具有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同时又重开放、强素养,是品质性阅读。群文阅读强调了文化语境中诸多文本的对话,不同的文本联结起来往往具有思维的连续性,具有动态文本的特征。而不同文本本身可能含有不同的价值导向,不同的文化观,这就要求学生在比较权衡中形成批判性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提升审辩式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等,都属于十分重要的软实力范畴。2016年,世界教育创新峰会公布了《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的报告,将“创造性与问题解决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并列为通用素养中的高阶认知。创造性思维,应摆脱既有“套路”的思维惯性,设题中的创新,要求学生敢于突破常规思维,创造性地解决具体问题。

在今天数字化信息的浪潮里,辨别信息的真伪,是一种关键能力。在语文阅读方面,考查的是学生提取、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在新高考试卷中的信息性文本阅读中尤为重要。而在著名的PISA阅读测试中,会尤其考查学生的审辩式阅读能力。要求学生从多重电子文本中查找、评价和整合信息。高考作文强调的“思辨性”写作也是要突破单一思考,引导感性思维、知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介入。在阅读教学中应落实批判思维,层层追问。

深层理解和处理冲突等阅读任务考查了学生的高阶思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课内外文本比较阅读就明显含有审辩式阅读的意味,学生在分析文本中既要关联学过的知识,也要进行合理的筛选和辨析。2019年全国3卷诗歌鉴赏《插田歌》的设问是“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学生既要立足文本,概括诗歌的语言风格,还得唤起对白居易语言风格的认知,并且与课内文本《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进行比较,在合理的筛选、辨析中得出答案。2015年全国卷Ⅱ卷《塾师老王》中亦包含着与课内文本《孔乙己》的辨析。

高考试题要求学生深层理解各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鼓励学生深层次思考,并学会通过文本分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2021年八省联考试卷第5题:“有人认为,在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014年高考全国二卷中“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学生在答题中,不仅要有对自己观点的准确思考,有对文本信息的准确提炼,还应考虑到对方观点的合理和不足之处,在思想的碰撞中丰富自己的答题要点。

审辩式思维还可以隐含在设问中,要求学生要全面看待问题,不断地在比较和权衡中发现问题,把思路引向深入。在2021年新高考一卷中,诗歌鉴赏的设问就隐含着这样的思维方式,《寄江州白司马》设问是:“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已”字提示了后文有“劝告”的意味,而“委婉”二字又暗示了两者的“劝告”或许有不一样的方式或内容。学生不仅要对第二句的字面内涵展开分析,还应该借助题干的暗示性,与下面的诗句展开比较,從而从内容和结构上整体把握句子含义。

SOLO分类理论要求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因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首先避免机械刷题,抛弃套板,遵循“因文设题”的审题逻辑,寻找出题人的匠心所在,把握文本的苦心孤诣处。引导学生不纠结于局部,整体把握文本。在具体操作可遵循沉浸式阅读和对照式阅读结合,着重关联与比较,在批判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应该强调的是,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语文阅读素养提升并不意味着放弃对基础知识的积累。教师在基于文本的分析指导中不能够流于感性的认知,而应加强具体鉴赏指导,在分析文本中应不断补充并回顾必备知识。比如对于小说阅读应着重叙事、场景和虚构,关注“背景地”“小道具”,散文阅读要把握“形散而神不散”的文体特征,准确地把握文本中的议论抒情句所传递的内涵。相关的知识储备是必不可少的,必备知识可以在无形中引领学生往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可以避免答非所问,过度赏析,如分清“艺术效果”“好处”“作用”设问的不同,并力求答案具有逻辑性。

参考文献:

[1]王春,江合佩.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试题能力结构研究:以2020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化学试题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1(1):49-56.

[2]朱晓东,丁婷.2017~2020年浙江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评析:基于PISA 2018阅读素养测评框架[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0(12):14-23.

作者简介:

金容,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

猜你喜欢

SOLO分类理论
例谈化学原创试题的命制
SOLO分类理论对思维可视化的应用评价启示
SOLO分类理论对中学数学教学的指导与启示
基于solo分类理论进行差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教师巡课”的实践探索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化学核心概念学习进阶研究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问题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SOLO分类理论探讨化学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与教学衔接
SOLO视角下学生“物质的量”学习的思维发展水平研究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多用表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