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针赞刺联合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对外周血清P物质的影响*

2021-12-04徐彬彬朱立建许瑞旭王巧灵蔡耿辉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11期
关键词:后遗火针神经痛

徐彬彬 朱立建 许瑞旭 王巧灵 蔡耿辉

(1.厦门医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2.天然化妆品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361021;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主要表现为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红斑、丘疹、水疱,呈带状分布,且伴有刀割样、电击样或灼烧样疼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带状疱疹年发病率约为3‰[1],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随年龄增大显著增多,50岁以上约为22.6/1000人[2]。带状疱疹急性期如果治疗不当,极易发展成为常见且难以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长期、剧烈的疼痛频繁发作,经久不愈,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目前,西医治疗以抗病毒、镇痛及营养神经药物等为主,治疗周期较长,长期服药不仅不良反应大,且仍有10%~15%的患者留下严重的后遗神经痛[3]。而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发现,针灸治疗本病疗效较好,不仅缩短疼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少,且能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4-7]。笔者总结我科治疗经验,采用火针赞刺联合放血疗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参照《皮肤性病学》[8]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制定。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8~75岁;出现疱疹在1~7 d内;VAS评分大于6分,且未经过药物、神经阻滞等治疗;参加试验患者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特殊型带状疱疹者,如眼带状疱疹、顿挫型带状疱疹、播散型带状疱疹、无疹型带状疱疹等;瘢痕体质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病、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易出血倾向或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患者。剔除及终止标准:试验过程中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或符合排除标准者;未按照试验规定方案接受治疗者;临床资料不全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或并发症者;中途退出治疗或失访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针灸推拿科及皮肤科门诊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经统计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火针赞刺联合放血疗法治疗。方法:患者取合适体位,嘱操作时勿随意移动。医者使用碘伏消毒疱疹及周围皮肤,点燃酒精灯置于患处约15 cm处,右手持0.65 mm×45 mm火针(大名华龙牌一次性针灸针,豫械注准20182200868),用酒精灯外焰将针身烧热、针尖烧至白亮,快速靠近患处垂直于疱疹处点刺1~2下,深度约2~3 mm,同时用无菌纱布擦拭疱液。接着,选用小号一次性无菌医用注射器针头(康德莱,国械注准20193141818)在痛点及疱疹集中部位点刺3~5下,拔上火罐,留罐5 min后用干棉球清除淤血。最后,在施术部位用碘伏消毒。治疗结束后嘱患者避免挠抓,局部红晕、红肿未消退时忌洗浴,以防感染。以上治疗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若治疗期间疱疹、疼痛痊愈则停止治疗。对照组予盐酸伐昔洛韦片(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60079),每次0.3 g,每日2次,餐后口服;甲钴胺片(卫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107),每次0.5 mg,每日3次,餐后口服;维生素B1(天津市健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573),每次10 mg,每日3次,餐后口服,14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9]。

1.4 观察指标 1)疱疹评价指标:止疱时间(疱疹停止增多的时间),结痂时间(水疱干涸,结痂面积大于50%的时间),脱痂时间(痂皮完全脱落所用的时间)。分别于对应的时间点记录1次。2)疼痛评价指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0~10标尺计分,0代表没有痛感,10代表最大疼痛强度。于首次治疗前、末次治疗后各记录1次。3)外周血清P物质(SP)测定:抽取最痛点局部血液3mL,制备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SP含量。于首次治疗前、末次治疗后各记录1次。4)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发病1个月后遗留的神经痛患者例数,计算后遗神经痛发生率。5)安全性指标评价:记录两组治疗中有无出现感染、烫伤、出血、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等情况。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0]制定疗效标准。痊愈:疗效指数≥90%;显效:疗效指数≥70%,<90%;有效:疗效指数≥30%,<70%;无效: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治疗前VAS评分-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VAS评分]×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止疱、结痂及脱痂时间比较 见表2。观察组止疱、结痂及脱痂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止疱、结痂、脱痂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止疱、结痂、脱痂时间比较(d,±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下同。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脱痂时间11.33±2.59△15.43±3.25 n 30 30止疱时间3.97±1.43△5.02±1.37结痂时间4.66±1.78△7.05±2.33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P含量比较 见表3。治疗前,两组患者疱疹局部外周血SP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外周局部血清SP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血清SP含量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血清SP含量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VAS评分(分)7.63±1.27 1.45±1.22*△7.42±1.53 3.13±1.35*SP含量(pg/mL)105.01±11.08 63.48±9.95*△101.32±10.05 80.35±12.16*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5 两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 发病1个月后随访,观察组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1例,对照组4例,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 安全性评价 治疗中对照组患者出现头晕1例、恶心及胃肠不适2例,经对症处理后改善,不影响治疗。观察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带状疱疹,中医学称“蛇串疮”“腰缠火丹”,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曰“缠腰火丹蛇串名,干湿红黄似珠形,肝心脾肺风湿热”。《外科启玄》言“蛇串疮,此疮因衣服被蛇游过,或饮食内受沾蛇毒,入于皮毛,致生疮且痛”。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肝脾湿热、兼感毒邪,导致肌肤营卫郁滞发为疱疹,湿热毒邪阻滞经脉、气血不通而致疼痛。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易被VZV感染,VZV进入感觉神经末梢后潜入脊髓的后根神经节内被激活并引起疱疹[11]。目前西医一般予以抗病毒、止痛、调节免疫及神经阻滞等治疗,但疗程较长,服药不良反应大,且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较高[12]。

火针疗法,古籍载曰“燔针”“焠刺”,《灵枢·官针》载“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故常用于治疗热证、实证及痛证。火针赞刺法,古称“焠刺”“角法”,该法灼烙人体经穴、病患处,因火针针头较普通针灸针粗,出针后针孔较大,不会马上闭合,利于病邪直接排出体外;另一方面,借助火力激发人体的阳气,机体气血通畅,则正胜邪去而病愈。中医学认为,本法通过引气、发散病邪,即“以热引热”“火郁发之”[13],达到止痛缓急、清热解毒之效。现代研究亦发现,该法具有抗炎、灭菌、加快皮损愈合,调整感觉系统、抑制原发性疼痛,改善微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恢复等作用[14]。《素问·血气形志》“凡治病必先去其血……泻有余,补不足”,放血疗法能祛瘀生新,疏通经络,气血通畅则痛止。相关研究证实,刺血不仅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局部的微循环障碍,还可以显著降低外周的炎性介质含量[15]。

疼痛是带状疱疹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剧烈而频繁发作的疼痛,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甚至发生抑郁、焦虑等,因此,尽早止痛对患者意义重大。SP是与伤害性刺激有关的神经肽[16],广泛分布于细神经纤维内。相关研究发现,SP能直接或间接通过促进谷氨酸等的释放参与痛觉传递并激发神经源性炎性反应,同时局部炎性介质又可刺激神经末梢释放SP[17]。目前针对带状疱疹疼痛与SP含量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结果显示,火针赞刺联合放血疗法治疗镇痛效果较常规西药治疗更好,疱疹外周局部血清SP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火针赞刺联合放血疗法组下降更为显著,能更大程度降低SP含量,说明患者疼痛缓解程度与SP含量下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其镇痛机制可能与降低外周血清SP含量有关。

综上,火针赞刺联合放血疗法能祛除湿热毒邪,促进肌肤之湿热毒邪迅速外泄,加快疱疹消退和结痂,能活血祛瘀、促进经络气血运行,从而缓解疼痛,且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运用。

猜你喜欢

后遗火针神经痛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神奇的火针疗法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