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当代学生作文困惑,探究新形式的教学方式

2021-12-03宋晨晨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30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高中语文

宋晨晨

摘要: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并使得身心日益获得微小的发展,内化成自己的品德,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当今,高考作文仍旧是语文考试和实践中非常重要的知识模块,如何引导学生消除对作文的恐惧感和辩证地分析作文要求,已经成为语文教师日常教学中的常态问题。本文剖析学生作文的困惑,深入探究作文模式,力图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一些裨益。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作文困惑 教学方式

一、浅要分析学生作文困惑

(一)作文拟题不当

作文题目是作文之眼,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的总括能力略知一二。常态的作文教学中,因立意的正向性而选择一些传统题目,使得作文题目陈年老调,极力苛求立意合乎主流,确保稳定发挥。但过度求稳,势必存在千篇一律和人云亦云,从鉴赏的角度来说,阅读时非常枯燥且骨感,少了一些拟题的美感。这就要求学生在确保立意积极向上的前提下,勇于创新视角和创新内容,联系时政,从自己的体悟中发挥文采。当然也有为另辟蹊径而在题目上大放厥词的文章,有时在文中仔细寻味尚且能够自证立意,也存在过度创新伴随跑题、离题的例子,失去作文本身的正确价值观导向。在日常教学中,拟题是一个需要被着重强调的部分。如何拟题既能符合考场作文的传统价值期待,又能在稳定发挥中独树一帜,得到一个漂亮的成绩,题目往往会成为首因效应的第一块板砖。

(二)材料不当,行文不畅

高中作文往往以议论性的文章为主,强调实用的逻辑性和辩证的思维发散。不少学生在写的时候,会在记叙部分下很多笔墨,导致重点部分剖析不足;又或者是议论时反复口号式论述,看似有气势,实则空洞无物,读完回首了无印象。内容的安排和呈现既不符合文体特征,也不具备一气呵成的连贯性。这是因为写作时,学生未站在读者立场去考量文章本身的可读性。从自己身边的故事兔起鹘落般联系世间之道,这样线条感舒畅的作文对于读者思考有更好的引导作用。从拖沓的记叙文陡然转向议论的核心,打断思考,行文怪异。还未针砭时弊,已经尘埃落定,循环式重复“论点”,却没有把论据理成一条脉络清晰的逻辑链。读者在阅读时自然体会不了写作者想要表达的那份义正词严的论点,更加谈不上感同身受。没有理据的文章正是对“为时而做”的一种反面佐证,但凡经久不衰的作品,第一特征便是内容上的理据能够让读者有思考的欲望。

(三)语言美感不足

精致的语言是一篇耐读文章的好皮囊。学生十多岁的年纪决定了他们阅历稍显不足,适当包装的语言便成为让千字以内的短文赏心悦目的良剂。“斯是陋室”也可以在雕琢之后焕发“馨”的一面。文辞的清丽与优美是一个值得被推广的优点,尤其在高中阶段,模仿是习得的前提,文字表皮更是习得的第一步,语言的外表和内核的合力让文字爆发力更强大。课堂内外我们读过很多言之凿凿的流水账,拖沓的口语化表达较多,书面语运用不够恰当,闪光点较少,片段式的语言文字练习即便是在高中课堂也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互相分享读书的心得,适当的模仿自己喜欢的作家的语言风格,更有益于激发学生对语言本身美感的体味和欣赏,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行文风格。作文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对美的品鉴的过程。

二、做好写作积累,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水平

“读诗三百首,不會作诗也会吟。”作文同样如此,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并不少,但质量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现代学生提及一些电子漫画小说时,阅读量惊人,但其中能够启迪学生思考和值得学生模仿的作品少之又少。“整本书阅读”已在全国陆续开展,这是一项对学生精致阅读和精细阅读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只是初期阶段,我们也需要在活动之外,针对学生的具体差异有的放矢地具体落实。在精致阅读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个人札记,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心得,教师在观望的同时,适当抛出问题恰当引导,适当提出要求帮助学生跨出更高的发展区。如何选择一本书?怎么去读?读后之后应该做什么?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用多年的实践慢慢陪着学生一同成长才能有些许成果的问题,阅读是终身的学习,学习是终身的成长,成长是生命的纵深厚度。没有阅读的语文只能流于表面,没有大量阅读的文学缺乏文学的韵味,没有阅读的广度不利于思维的活泼和敏捷。

作文的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大量的阅读势必能够帮助学生先对好的文章、好的思想有一个“成竹在胸”的框架印象。在广泛阅读之后对于一部分书籍再次阅读反复思考,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合理化逻辑。语言的刺激,逻辑的互应,道理的阐明,价值观的塑造。一步步一层层良性循环,最终让学生在阅读习惯的养成过程中,“乐读”之后乐于去思考,乐于去模仿,乐于去收获自己独立思考之后的成果,帮助学生积累阅读与写作中的成就感。如今要求高中生写作结合实际,联系生活,要善于对素材进行积累,不仅仅是对时政材料的搬运,能力的差别更多体现在自身的思辨水平上。这不仅仅是模仿语言的运用,更是读后的沉淀和理据的逻辑推导。

三、写作训练时,由侧重写作技法训练转为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性训练上来

一篇好文章要有立意有行文,立意的准确,行文的流畅,语言的润泽,结构的巧妙都蕴含考据。语文的学习成为当代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的必要科目,作文是语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努力分析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运用新颖且容易接受的模式为学生上课,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看着学生的作文水平一步步得到提升也是一件责无旁贷且幸福的事情。殊途同归,不同的学生写出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老师也会对作文有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但技法的传授不能仅仅停留在“老师努力说,学生拼命记”这一刻板的生成方式中,教学相长更多的是在过程中抓住自己的巧妙处:学生行文时巧妙的切入点和衔接处,老师巧妙地启发和反馈。在师生互动中帮助学生找到舒适的行文方式,帮助教师找到舒适的教学手段,让文章的生成更有灵动性。

四、社会实践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程度的要求

社会的发展对人与物提出更多和更高层次的要求。让学生意识到多参与社会实践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不能为了一场考试而把阅读的视角禁锢在书本知识中,而应该把认知的重点放在实践上。如今国家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再单一地传授文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增强实践意识,改变原有的思想观念,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写作水平。传统社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今天一个人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一员,“人”之大事不仅需要物质世界的完满,更需要精神世界的丰盈。写作不再只是应试的手段,也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表达情感和记录人生历程的方式。写作的务实不再局限于分数,更是体现在社会对于现代文明中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高中语文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其教学方式探索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