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项目化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021-12-03吴梦娇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30期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服装设计审美能力

吴梦娇

摘要:在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服装设计知识。本文针对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概述,提出中职学校在服装设计专业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 服装设计 项目化教学 审美能力

一、项目化教学模式概述

项目化教学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美国。项目化教学模式就是指受教育者能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学方式。项目化教学模式由教师讲解知识并进行示范,随后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对某一学习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处理,整个过程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比较适用于中职学校的服装设计专业。使用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地安排大多数学习行为。当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寻找解决方案,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并且,项目化教学能够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效结合,促进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取得更大进步。项目化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学内容来自实践,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分析,针对其特点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培养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以及管理能力。此外,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不但能够有效提升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还能够加强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促使“学”和“行”有效结合。将项目化教学模式融入多种学科进行教学,可以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二、在项目化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一)将传统的服装教学与项目化教学模式相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服装教学中融入项目化教学,不是简单地局限于课堂,而是应该将项目化教学融入传统的专业教学训练中。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在以往的教学阶段,基础的专业课教学方式单一,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服装教学中融入项目化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校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服装知识,还应该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依据自身想法设计服装。教师予以正确引导,促使学生提升对服装课程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专业知识。

教师在设置具体的教学环节时,应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教学核心内容。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选择服装面料、版型尺寸、色彩搭配、图案形式以及服装造型等服装基本元素时,应在坚持传统服装设计特点的前提下,突出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特点。例如,在确定服装的具体版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首先明确具体的设计思想以及风格,进而制定版型筛选的标准。另外,教师可指导学生依据兴趣进行分组,同时,要求组员明确具体的设计任务,将服装版型设计与学生的实际审美观念结合在一起。特别要注意的是,为了突出项目化设计的“行为导向”特性,教师应规定学生项目化设计的具体时间期限,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服装设计任务。

(二)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与具体的服装设计岗位相对应,细化项目化教学过程

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选择教学项目和课程时,应该依据市场的岗位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并且,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项目的大纲,需要遵循职业能力的发展前景。中职学校教师应该对服装市场进行考察,依据市场上服装岗位的需求,合理制订课堂教育方案,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人们个性化的服装穿搭需求日渐增长,对服装设计人员的审美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特点,同时结合不同服装设计环节的内容,为学生安排不同的设计任务。例如,为了提升学生对不同服装风格的敏感度,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浏览各类网络资源,观看各类时装秀、展示会等活动的视频,拓展服装设计风格的视野。同时,依据岗位需求,教师应要求学生了解服装的具体设计流程以及服装产品的设计定位,进而了解不同风格服装的设计办法。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充分发挥项目化教学的“自主性”,要求学生在设计服装风格时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审美观念设计相应的服装形式。之后在小组评比中,教师可依据学生的表现提出合理有效的修正意见和建议,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突出项目化教学的“开放性”特性,将服装设计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

服装设计的审美能力与学生的思想以及行为习惯息息相关,换句话说,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学生的生活环境联系较为紧密,其自身的审美水平受同学、朋友以及教师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服装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引导不同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服装设计环节中,采用“开放性”的评价标准,发散学生的服装审美思维,将服装设计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

西装的设计过程较为复杂,选材、定版、定尺寸或者定线条风格等环节对最终的服装效果影响较大,不同设计环节可体现学生不同的审美特点。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西装的版型定位工作。在此期间,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查阅国内外优秀西装设计品牌的成装形式,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审美特点与具象化的西装形式相结合。之后,教师可要求其他小组的学生对该学生的设计风格以及理念进行“开放性”的评价,从而使学生的审美特点在其他学生面前“展露无遗”,在此种相互评价的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服装设计涵盖视觉艺术与造型艺术等,是一门结合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性艺术。服装设计在体现设计意义的同时,还需要追求设计绘画阶段的艺术效果,促使服装设计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内在意义。服装设计来源于生活,设计效果图中的点、线、面和图形仿佛优美动听的音乐,抑扬顿挫各不相同,充满了节奏感。而且,服装设计色彩的冷暖和动静等都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因此,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时,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对美的定义。学生对“美”拥有正确的认知以后,才能够创造美。教师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结合,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欣赏美丽的事物,在教师的引导中进行深入感悟,提升审美眼光。教师与学生探讨优秀服装设计师的作品,强化学生对流行元素的感知。学生加强对服装素材的收集和记录,结合脑海里的服装设计知识,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项目化教学,不仅能提高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个人修养,还能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审美能力对于服裝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能力。教师通过项目化教学将服装设计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有效结合,促使学生提高对时尚的领悟能力和对美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武娟.谈服装设计教学中学生服饰审美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2011(8).

[2]刘兴邦.基于项目教学的高职服装设计教学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32:117118.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项目化教学服装设计审美能力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高原之歌服装设计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浅析药理学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讨
探讨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