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束支区域起搏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 分析

2021-12-03成雨达李玉军齐金磊刘金玉王占启

中国循环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时限心衰检索

成雨达,李玉军,齐金磊,刘金玉,王占启

对于心脏收缩不同步导致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经典的CRT 主要指双心室起搏(BVP)。多项研究表明,BVP 可以使心脏收缩达到同步化,进而减轻心衰患者的症状及降低死亡率[1-2],但操作复杂,失败率较高,且有近1/3 的患者无明显获益[3-4]。近年来,希浦系统起搏已成为CRT 领域的新研究热点,包括希氏束起搏(HBP)和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HBP 可以使左右心室同步收缩[5-6],是目前最理想的起搏模式,备受推崇,但由于解剖的局限性,起搏范围较狭窄,电极定位困难,且起搏阈值较高导致电池易耗竭,从而限制了其在CRT 中的进一步发展[6-7]。目前,有报道显示,LBBAP-CRT 治疗心衰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这些研究大多为单中心、小样本的研究[8-10]。本研究系统回顾LBBAP 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的相关研究,提取数据并进行Meta 分析,以探索LBBAP 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具有CRT 起搏适应证的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年龄≥18 岁;(2)研究类型:随机对照研究(RCT)、观察性研究;(3)干预措施:LBBAP;(4)结局指标:植入成功率、起搏阈值、NYHA 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B 型利钠肽(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QRS 波时限、并发症、心衰再住院率及死亡率。

排除标准:(1)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的文献;(2)综述、病例报道、学位论文、Meta 分析、会议摘要;(3)重复的、数据不完整的、只有摘要或者不能找到全文的文献;(4)样本量<10 例;(5)随访时间<30 d。

1.2 文献检索及筛选

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 数据库输入检索词“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eft bundle branch area pacing”、“heart failure”,或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输入“左束支起搏”、“左束支区域起搏”、“心力衰竭”,检索2017 年1 月1 日至2020 年12 月31 日的相关文献。以PubMed 数据库为例,检索表达式为(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Title/Abstract])OR(left bundle branch area pacing[Title/Abstract])AND(heart failure[Title/Abstract])。最后进行人工检索,以期做到全面检索。在检索到的文献中,纳入关于LBBAP 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的文献,且患者年龄必须大于18 岁,阅读题目及摘要后排除与LBBAP 明显不相关的文献以及综述、病例报道、Meta 分析等,患者例数少于10例或随访时间不足30 d 的文献均排除在外。

1.3 提取数据及质量评价

由三名研究员仔细阅读纳入的文献,共同提取相关数据,如文献的第一作者、LBBAP 例数、男性占比等一般特征,并提取LBBAP 的疗效及安全性指标,如患者基线及随访时的NYHA 心功能分级、LVEF、LVEDd、LVESd、QRS 波时限、BNP 以及并发症、心衰再住院率和死亡率。由两名研究员用Cochrane 风险偏倚评估工具、纽卡斯尔-渥太华(NOS)量表分别对RCT 及观察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由另外两名研究员进行核对。

1.4 统计学方法

在RevMan5.3 软件上输入连续性变量的均数、标准差及患者例数,计算出效应统计量均数差(MD)或标准MD(SMD)。若P值小于0.05,则认为该指标在LBBAP 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若统计学参数I2在50%以上,则认为该指标合并后会产生较大的异质性,用随机效应模型,同时用敏感性分析(主要是逐篇剔除方法)或亚组分析的方法分析异质性较大的原因,以上Meta 分析结果用森林图呈现。当纳入文献数量≥9 篇时,可评估发表偏倚,主要用漏斗图表示。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及一般特征(图1、表1)

表1 纳入9 项研究的一般特征及质量评价

图1 文献筛选过程及结果

通过计算机共检索出172 篇文献,人工检索出0 篇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关于LBBAP 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的文献9 篇,包括8 篇英文文献[9-16]及1 篇中文文献[17],共涉及23 个中心、537 例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CRT 起搏适应证,其中男性患者占57.6%,平均年龄(68.5±12.4)岁,LBBAP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8.3±6.0)个月。

2.2 左束支区域起搏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的有效性

Meta 分析结果表明:与基线相比,LBBAP 术后心衰患者的QRS 波时限明显缩短(MD=-48.52,95%CI:-63.71~-33.32,P<0.00001),去除研究对象为心衰不伴左束支阻滞(LBBB)的3 项研究[13,16-17]后,异质性明显降低(图2)。与基线相比,随访时心衰患者的LVEDd(MD=-7.54,95%CI:-11.34~-3.73,P=0.0001)及LVESd(MD=-13.62,95%CI:-16.31~-10.93,P<0.00001)明显改善,LVEF(MD=16.29,95%CI:12.09~20.49,P<0.00001)明显提高,NYHA心功能分级(MD=-1.35,95%CI:-1.61~-1.09,P<0.00001)明显降低,BNP 水平明显下降(SMD=-1.35,95%CI:-1.61~-1.09,P<0.00001),见表2。

表2 LBBAP 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疗效Meta 分析

图2 LBBAP 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的QRS 波时限Meta 分析

共4 项研究对比了LBBAP 与BVP 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的疗效[9-10,14-15]。Meta 分析结果表明:与BVP 相比,LBBAP 可以进一步缩短心衰患者的QRS 波时限(MD=-26.92,95%CI:-35.66~-18.18,P<0.00001),提 高LVEF(MD=8.10,95%CI:4.80~11.40,P<0.00001)及降低NYHA 心功能分级(MD=-0.61,95%CI:-0.78~-0.44,P<0.00001),改 善LVEDd(MD=-5.36,95%CI:-8.18~-2.25,P=0.0002),见表3。

表3 LBBAP 与BVP 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Meta 分析

2.3 左束支区域起搏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的安全性

在纳入的9 项研究、537 例患者中,LBBAP 的总体成功率高,为88.8%(477/537);其起搏阈值较低,且术中及随访时的起搏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20,95%CI:-0.46~0.05,P=0.11000,表2)。平均随访(8.3±6.0)个月,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1%(29/477),包括室间隔穿孔10 例(2.1%),导线脱落或移位5 例(1.0%),气胸3 例(0.6%),血肿、感染及左束支失夺获各2 例(0.4%),有4 例右束支损伤及1 例完全性房室阻滞,但均在24 h 内好转。随访过程中,LBBAP 术后心衰再住院率为3.6%(17/477),死亡率为2.3%(11/477),包括心血管死亡6 例(1.3%)、非心血管死亡3 例(0.6%)以及不明原因死亡2 例(0.4%)。

2.4 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

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去除Li 等[16]的研究后,随访时间>6 个月时的LVEF、起搏阈值再次合并后的异质性明显降低,其余指标的结果较为稳定,部分指标因纳入研究较少而未行敏感性分析。针对QRS 波时限的Meta 分析结果进行发表偏倚检测,漏斗图基本对称,无明显发表偏倚(图3)。

图3 QRS 时限的发表偏倚检测

3 讨论

左束支区域包括左束支主干及其各级分支,左束支的解剖个体间差异较大,从希氏束分叉点开始呈扇形张开,大多数左束支主干可分为左前、左后两支,少数分为三支[18],因此,LBBAP 有较宽的起搏范围,使得定位相对容易且成功率高。此前有Meta 分析表明,HBP 治疗心衰患者的成功率约为80%[19-20];本Meta 分析中LBBAP 的成功率为88.8%,明显高于HBP。Huang 等[8]首次将LBBAP运用于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发现起搏阈值较低,且随访过程中波动较小。蔡彬妮等[21]的研究纳入96 例LBBAP 患者,研究LBBAP 中远期导线的稳定性,其结果表明,与基线相比,LBBAP 中远期随访时的起搏阈值无明显变化,本Meta 分析得出了与之一致的结论。这可能是因为左束支区域主要由心肌组织组成,仅含有少量的纤维组织[22],且根据Upadhyay 等[23]的研究,LBBB 最常见的阻滞部位是希氏内阻滞,因此,LBBAP 的起搏位点常位于阻滞点以下,无需较高的起搏电压穿透阻滞部位,起搏阈值较低且稳定。因此,LBBAP 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是可行的。

有研究表明,QRS 波时限缩短与心衰患者临床结局的改善相关[24]。本Meta 分析证实,LBBAP可以明显缩短QRS 波时限,表明LBBAP 可能会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结局。本Meta 分析纳入4 项比较LBBAP 与BVP 疗效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与BVP 相比,LBBAP 可进一步缩短心衰患者的QRS波时限。分析可能原因是:BVP 为一种起搏心肌细胞的非生理性起搏,而LBBAP 是一种起搏传导系统的生理性起搏,故LBBAP 在改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结局方面优于BVP。理论上,LBBAP 会产生不典型右束支阻滞图形[25],而HBP 是最为生理的起搏方式,在缩短QRS 波时限方面应该优于LBBAP,但在本Meta 分析纳入的一项观察性研究中,LBBAP 与HBP在缩短QRS 波时限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Hu等[26]在房室阻滞患者中比较LBBAP 与HBP 的疗效,也得出相似的结论。这可能是因为LBBAP 夺获左束支后,冲动可以经希氏束快速逆传或跨室间隔缓慢传导[25,27],激动右心室。因此,本Meta 分析证实,LBBAP 能够改善心衰患者的收缩同步性,LBBAP 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是有效的,且在伴LBBB 的患者中效果更为明显。

LBBAP 术后并发症包括室间隔穿孔、导线脱落与移位、左束支失夺获、血肿、气胸、感染等,以室间隔穿孔较为多见,原因是左束支及其分支广泛分布于左心室心内膜下,且成功夺获左束支的标准尚不统一,使得导线进入深度不能精确掌握。另外,本Meta 分析描述了右束支损伤及完全性房室阻滞等并发症,均在1 d 内消失,因此,是否需要植入备用电极有待进一步研究。本Meta 分析描述的并发症发生率、心衰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均较低,且上述事件大部分来自于Vijayaraman 等[13]的研究,而我国研究中较少发生,可能是因为LBBAP 率先在我国开展[8],技术上比其他国家成熟。综上,LBBAP 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是安全的。

本Meta 分析尚有如下不足:(1)纳入的9 项研究均为观察性研究,无RCT,且纳入的患者例数较少,降低了研究的可信度;(2)本Meta 分析虽然证明了LBBAP 治疗心衰患者的有效性,但仅纳入4 项比较LBBAP 与其他CRT(主要为BVP)疗效的研究,初步得出LBBAP 在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中优于BVP,但仍需要进一步行RCT 进行验证;(3)本Meta 分析所纳入研究的随访时间不够长,其远期安全性(如后期是否有血栓形成)尚待继续观察;(4)本Meta 分析纳入的研究中,有些安装备用电极,以防止右束支损伤后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备用电极的植入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

总之,本Meta 分析结果表明:(1)LBBAP 总体成功率高,起搏阈值低,且后期波动幅度小;(2)LBBAP 术后心衰患者的BNP 水平下降,QRS 波时限缩短,LVEDd 及LVESd 均明显改善,且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降低,LVEF 明显提高;亚组分析表明,与不伴LBBB 的患者相比,伴LBBB 的心衰患者起搏后QRS 波时限缩短更明显;(3)初步得出LBBAP 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的效果优于BVP,但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验证;(4)LBBAP 术后并发症较少,心衰再住院率以及死亡率较低。

目前,BVP 仍然是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的经典CRT 方式。本Meta 分析证实,LBBAP 作为一种新型的CRT,用于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可行、有效、安全,提示LBBAP 可能会成为CRT 的一种备选方案,但需要进一步行多中心、大规模的RCT加以验证。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时限心衰检索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心电图QRS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平行时空
论民事举证时限制度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反时限过流保护模型优化与曲线交叉研究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国际标准检索